APP下载

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17-02-01胡晓岩杨明伟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伦理

胡晓岩 杨明伟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胡晓岩 杨明伟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兴起而出现的用于在网络中交流的一种语言,被称之为“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具有两面性,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在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及服务过程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伦理问题,本文提出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中的使用价值,并指出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网络语言;社会工作;运用研究

2015年中国互联网信息网络中心(CNNIC)发布了《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当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68亿,仅仅半年。网民数量增长了1894万人,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也随之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随着各类新媒体、移动网络平台、APP的不断发展,网络在生活中更加呈现出病毒式扩散的姿态。

一、网络语言的兴起及语言价值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兴起而出现的用于在网络中交流的一种语言,学者劲松、麟可认为,从广义概念上讲,网络语言是与互联网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侠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特称网民的语言。然而当下,网络语言不仅仅只存在于网络上,开始走进人们现实日常生活中,尤其对于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人群。在他们之前形成一种标新立异的亚文化氛围。

对于这种文化创新,既有持支持与肯定态度的,也有持批判与否定观点的,尽管网络语言有一些弊端,就当下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客观存在,其作为当下社会的一种亚文化,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主要表现如下:1、拉近社会关系的“社会方言”;2、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并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3、表达内心情感,丰富语言文学,无论是网络语言表现出的游戏功能还是拼盘效应,折射出的正是一种新的语言文字趣味,形成新的语言美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价值。

二、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一)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互联网使用年龄的统计,互联网使用人群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可见网络语言使用群体主要为在校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因此从服务人群看,网络语言运用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从服务机构看,网络语言则可在企业社会工作及学校社会工作中广泛使用。

(二)网络语言在社会工作网络自我营销中的应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营销是营销领域的一股新势力,互联网用户激增,无论是网络客户关系管理还是网络推广,都可成为社会工作自我营销的一方面,而网络语言出身于网络,在其中的益处不言而喻:1、吸引网友注意,以此关注社会工作相关领域;2、以平等姿态交流,挖掘潜在服务对象及志愿者;3、两种新生事物的融合,体现社工与时俱进性。

三、网络语言应用时出现的伦理问题

(一)网络语言对合作价值观的削弱与挑战

合作是社会工作核心价值之一,无论是社工之间还是机构之间甚至是社工与案主之间都应保持一种合作关系。学者Grice(1976年)认为,合作必须包含四条基本准则即质量准则、数量准则、一致性准则以及方式准则。而一次理想的合作应该有四个特点,即“认知体谅、接合目的、伦理道德体谅与信任”。通常地,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以一个单纯的角色来交流,尤其是在网络这种虚拟空间使用时,因此影响交际中情感接合与状态的识别模式,这违反了合作的质量准则。并且,网络语言的嘲讽性往往还不符合认知体谅这一特点。

(二)网络语言对尊重原则的削弱与挑战

社会工作中的尊重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案主时,要礼貌、真诚、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人们在大多数使用网络语言时都是不礼貌的,目的是这样可以加快交际的速度,但这样却削弱了尊重原则,例如“厉害了,我的哥”这句话,其实是带有一些嘲讽与调侃意味的,扩大了“对案主尊重”这一概念对于尊重的范围。

(三)网络语言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网络舆论并存,网络的相对无政府状态也是网络语言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政府作用的相互对弱化必然会出现社会秩序问题。网络语言不全部是正面积极的,一些低俗语言也会传播。而这与社会工作预防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四、网络语言的伦理建设

(一)积极引导群众自律

人民群众是网络语言的发起者、使用者。因此在网络语言的伦理建设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网络语言的适用人群较为年轻化,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使用网络语言时面对的也是青年群体。在网络语言的建设方面,应积极倡导家庭、学校等青少年成长场所,加强对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在这种大背景下,网络语言的出现与使用会逐渐积极化。网络语言若具有无伤害性,起不尊重性就会相应得到改善。

(二)倡导政府推行更完善的网络语言治理政策

网络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与人们规范意识密切相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用于解决相关伦理问题也是有一定必要的。可以通过出台一些公民公约、守则等规范强制提高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方式。这些政策不仅可以规制网络语言的低俗之风,同时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

(三)实施有效的社会工作者网络语言伦理教育

对于社会工作者网络语言伦理教育建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社会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过程大体包括:全面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坚定意志、养成习惯。加强社会工作者网络语言伦理教育,树立正确语言道德观念。另一方,提高社会工作者沟通技巧,正确判断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怎么使用的技巧。

本文认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时代大趋势,其两面性不可否认,但网络语言目前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也是客观事实。我们应尊重其存在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有效合理的利用这个规律,倡导一种文明积极的网络语言道德伦理规则。在为自己所用的同时,加强自身使用技巧,同时发挥社工倡导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机制。

[1]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04.

[2]林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C

A

1006-0049-(2017)09-0286-01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青春社工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