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养蚕防病措施
2017-02-01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袁颖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袁颖
河南省农村养蚕防病措施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袁颖
河南省蚕桑生产近几年发展很快,蚕茧产量不断增长,并涌现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先进典型。但是,也有一些蚕农,由于蚕病危害,蚕茧产量低而不稳,搓伤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河南省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发生蚕病的情况表明,蚕病的发生是由病原感染、蚕体虚弱和环境条件不良三种因素造成的。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生产实践,探索发病原因和防病措施。
一、全面消毒,彻底消毒
消毒,就是杀灭病原,这是防止蚕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部分蚕农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再加上技术掌握不当,存在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消毒药器械准备不够,药剂保管不当,用药量不足,消毒不全面、不彻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各期养蚕前,狠抓消毒药械的准备工作
每养一张蚕,准备新鲜石灰12.5kg和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其他药品;对其密封保存,确保药不变质,为消毒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合理安排养蚕批次的基础上,所有蚕室蚕具,特别是小蚕期蚕室蚕具,坚持做到养1次蚕消1次毒。在做法上,认真贯彻执行扫、洗、晒、消四字措施。扫:就是把蚕室内部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洗:所有蚕具用清水反复刷洗干净;晒:蚕具洗刷后在阳光下充分暴晒;消:最后所有蚕室蚕具用药物消毒,主要是用石灰浆、漂白粉等药物按标准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三、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全过程
在养蚕过程中,每除1次沙,地面用石灰浆或漂白粉消毒1次;替换下来的蚕网、蚕扁、蚕座纸在阳光下充分暴晒;蚕网坚持每令煮沸消毒1次。在蚕体、蚕座消毒方面,于收蚁后第2次给桑前和各龄眠期给桑前,用新鲜石灰粉、防僵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1号等药物消毒1次;发现病蚕后每天消毒1次。夏秋蚕期从3龄开始坚持每天消毒1次。于蚕寄蝇发生期,认真进行了“灭蚕蝇”添食。
四、讲究卫生,避免污染,防止病原扩散
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过去部分蚕农对于防止病原扩散问题认识不足,抓得不紧,主要表现在:桑篓、沙篓没有严格分放分用,蚕沙随地堆存,病蚕淘汰不严,尸体处理不当,消过毒的蚕室蚕具再次污染等。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防止病原扩散的措施:小蚕、大蚕分室喂养,坚决不准老少同堂;严格剔除病蚕(剔除病蚕使用蚕筷夹, 绝不用手拿),投进石灰罐内,集中深埋,绝不随地扔;剔出的迟弱蚕,隔离喂养,绝不同健蚕混育;桑篓、沙篓坚持分放分用,绝不随便乱拉;蚕沙远离蚕室储放,绝不随地摊晒;病批蚕沙坚持深埋沤肥,绝不用作牲畜饲料;给桑前、除沙后一定要洗手,不洗手不准喂蚕;桑叶随喂随取,坚决不在蚕室堆存;消过毒的蚕室不放未消毒的物品,消过毒的蚕具不在未消毒的场所放置,改善饲育环境,实行科学养蚕,大力增进蚕群体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蚕室蚕具不足,蚕室通风透光不良,温湿条件较差,技术处理粗放,甚至滥用泥叶、水叶喂蚕,特别是由于蚕室蚕具不足,蚕头过密,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齐,相互抓伤,同时病蚕不及时淘汰,增加传染机会。因此,要狠抓蚕室蚕具的配套和改造,在蚕室蚕具的准备方面以解决小蚕期蚕室蚕具为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蚕群饲育密集和蚕室通风透光不良等问题。实行小蚕共育,提高养蚕技术。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养好小蚕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基础。小蚕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对病害侵袭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弱,对桑叶质量、技术处理要求较高。为适应小蚕期生长发育的需求,应实行小蚕共育。实践证明,小蚕共育不仅节约蚕室、蚕具、桑叶和劳力,并且对防病增产起到了重大作用。
六、适时施肥、灌溉
为确保蚕群良桑饱食,增强体质,提高对蚕病的抵抗能力,所有桑园全年普遍施肥4~5次。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要做到适时灌溉,确保桑园长势普遍良好。同时坚持做好桑叶的采、运、储等工作,保证桑叶的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