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7-02-01刘朋涛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络群体受众

刘朋涛

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刘朋涛*

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新事物,凭借其自身优势迅速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特点使得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要不断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互联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体,在表现形式上也抛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访谈等教育方法。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积极探索与之相关的新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群体融合度更高。在互联网络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群体的角色是相互的,可替换的,每个教育主体在互联网络上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时都是教育者的身份,反之,在互联网上接触信息进行教育的每个主体又都是受众教育群体。

第二,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群体更加互动。在互联网络上,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群体更加容易在网络上向其他人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其他人的及时回应,教育传受双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更为互动。

第三,从范围上来看,更具有超时空性。新媒体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超时空性,可以在新媒体上消除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界限,通过新媒体,将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瞬间传递到任何地方,从而在互联网络上拉近了教育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有效地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上的覆盖,使得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第四,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群体身份的隐匿及虚假性。在互联网络中,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大量互联网络用户的基本情况不必经过严格的验证,导致网络受众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这种特点带来的信息虚假性和真实性并存,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第五,教育主体可选择的教育方法更加多样化。互联网络在传播中运用了视频图画等多种形式,使人们在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和教育。教育主体通过对互联网络的使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众群体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但同时也要引导人们提高网络自制力,加强网络安全。

第六,教育受众群体的不固定性。在互联网络上,教育受众群体是不固定的,进行网络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随意,无规律可循,在网络参与上流动性比较大,由于教育受众群体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网络生活的目的是不同的,因而容易造成网络受众的年龄、职业的多层次性。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活跃度较高的群体之一,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我国互联网发展至今最为庞大的网民群体。在大学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程度较高,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能更为关注社会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参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对社会的发展认识上,由于存在一定的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大学生盲目自信从而排斥他人观点,在认可自身诉求的同时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生动高效的广阔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都喜爱的网络形式呈现,有助于大学生的接受,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做到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面对面沟通以及问卷调查或重点监督等措施都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网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学生都普遍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热点事件中,大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丰富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挖掘大量教育资源,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贴近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

最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主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今天,互联网络成为一些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场所。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互联网络的出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络的大量运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上丰富的共享信息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互联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大幅更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互联网络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更有吸引力;互联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幅拓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大幅提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高校、国家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1]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张鸿燕.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刘朋涛(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

A

1006-0049-(2017)09-0154-01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群体受众
声 明
声 明
声 明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