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影响研究

2017-02-01余明星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文化

余明星

1.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影响研究

余明星1,2*

1.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教育普及下的集中人群,在使用互联网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大学生用网络学习、交往、娱乐。网络占据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大部分空间及时间,网络媒体也成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载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生活常态化形成了网络行为背后的一种潜在的文化。本文从大学生行为文化现状入手,探索网络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针对消极影响提出解决路径,掌握网络舆论导向,提高学生驾驭使用网络能力等对策,为新常态下网络行为文化研究提供依据,扩展思路,充实内容,对相关研究进行有利补充。

网络;大学生;行为文化;影响

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与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共同构成校园文化。行为文化是校园动态文化,显性反应高校的综合文化水平。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高校校园文化形成巨大挑战。

一、大学生行为文化的概念

人类社会所谓的“文化”就是“人化”。大学生行为文化是大学生在其所在的高校受长久文化积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点和风俗习惯。大学生行为文化具有成长性、多样性和外在性的特点。它主要由行为环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而成。其中,行为方式作为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二十一世纪历史突破性的现代产物,以飞速的发展影响着人类,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已超过6.67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48.8%,其中,学生网民所占比例高达85.1%。

(一)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文化的积极影响面

1.网络的便捷性,改变了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

互联网具有互动与共享性,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一灌输模式,加快了信息交流传递,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在线学习、论坛等接受新鲜知识内容。网上著名精品课程可以随时学习、观看、暂停、重播,扩展了接受知识的多元选择性,也使得学习更加自由,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学习文化。

2.网络的虚拟性,改变了大学生交往行为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同学之间、朋辈之间、师长之间在共同生存空间发生的直接形式的交往。互联网连接了世界,拉近了彼此距离,平等、广域、虚拟的网络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通过网上聊天、论坛、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互动,使一些不爱表达的大学生也在匿名的网络形式下将思想、观点、主张大胆表达。

3.由于网络的开放,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

网购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一批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满足吃、穿、住、行的所有需要,并且能享受到不一样的购物乐趣和服务满足,比起排队、取钱、讨价还价,大学生更愿意简单、快捷的支付方式,大学生网购行为已然成为改变最大的生活文化之一。

(二)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影响消极面

第一,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机遇期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作为一扇大门拉近国际关系的同时,也向大学生传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思想。大学生正处在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塑造定型阶段,一时间无法对网络的思想和内容做一辨别,容易被一些煽动、激烈、罪恶的言语或画面所左右,很容易误入歧途,产生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第二,网络不良行为影响严重。网络便捷、平等、隐匿的同时,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易引发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影响。第三,大学生交往沟通能力逐步弱化。网络虽然使得一些现实中不善交流沟通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善于表达,寻找倾诉对象和感情寄托,但却使得大学生普遍的交流沟通时间下降很多。

三、网络影响下大学生行为文化的重塑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网络观

第一,要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线下与线上联合起来。第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传播健康网络知识。通过举办网络知识竞答、网络知识宣传周,利用网络热议的焦点问题开设专栏,网上讨论,抵制不良网络信息进校园。

(二)规范网络行为准则,注重大学生网上舆论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鉴别网络真伪信息的能力。首先,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信息员作用,及时督促、关注学生喜爱浏览、发言、讨论、热议的主题网站、贴吧、论坛。如发现网络行为失范的迹象,及时疏导,避免矛盾升级激化。

(三)注重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自我监管能力

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网络修养和习惯,无论学校,还是在社会,大学生均要争做”中国好网民“,提高网络自省能力。综上所述,面对网络带给高校大学生的机遇和挑战,及时理清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好网络积极面,及时引导大学生从消极网络行为习惯中走出来,才能营造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行为文化环境。

[1]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69-72.

[2]何向阳.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6:104-106.

余明星(1986-),男,汉族,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在读,塔里木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9-0152-01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