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人才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17-02-01刘艳增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模态

徐 平 刘艳增

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外语专业人才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徐 平 刘艳增

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新媒介时代下,人们的识读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识读方式已由过去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转变为通过更多符号系统,如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组成的媒介而进行的多元识读。对于外语教学界来说,在新媒介时代里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外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外语教与学的理念和方法,找到更符合当今社会与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元识读能力;外语人才;策略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将人类带入了新媒介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移动媒体、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更多地利用电子媒介,信息的传输也已从书面文本转向电子文本,呈现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今,人们的交流不仅仅依赖于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作、视频等资源,在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流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更新的交际方式及信息爆炸的社会现状下,多元识读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朱永生教授提出:现代教育要日益重视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元识读能力是新媒介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1]。

一、多元识读能力

1994年,新伦敦小组首次提出多元识读的概念。1996年,他们发表了名为《多元识读教学:设计社会未来》的论文,这成为多元识读研究的起点。在新媒介时代,人们已不再单单通过传统的印刷文字而是通过听觉、视觉、手势、空间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意义的表达趋于整合性和多重性;同时地区多样性和世界连通性使全球文化的多元和语言的变异趋势越来越显著。新伦敦团体认为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而应向更多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视觉图像、音效、绘画创作等)组成的媒介转换多元识读方向发展,即从传统的读写能力转向现代的多元识读能力。Kress(2000)也认为一场革命已经在交际与传播领域里悄然发生,其结果就是语言中心地位动摇,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表达形式,如视觉符号以及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音乐、颜色等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它们不再仅仅是一种交流形式,而是正与文字符号一起形成一种更为广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因此,新媒介时代非但以读写为主的传统识读能力不可或缺,多元识读能力更应得到发展[2]。胡壮麟教授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多模态识读能力”或“多元识读能力。”此能力包括文化识读以及技术识读,二者缺一不可,技术识读也就是多模态识读,指参与者能在信息环境中学习、工作并构建意义等[3]。

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段将通过实例探讨,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次在我系学生制作的宣传海报上看到,学生想用四种语言表达同样一个汉语概念:嗨,你好!在法语表达中,学生们使用了:Hey,Bonjour!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好像完成了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完成了一种文字的转换,而忽视了语言交际功能的转换,忽视了语言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打招呼时,用一个bonjour就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不需要再加上一个hey,在一些情况下,加上hey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自在,语言的表达除了文字,还有说话者的语气口吻等外界因素,同样语言接受者所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说话者的语言,同样包括语言之外的各种因素。在学生翻译的英语表达这一块也存在着问题,学生使用的是say,hello这两个词,而在实践中,两个人打招呼时几乎不会说say,hello,一般只会说hello,就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了。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文本表面,而不能从文化、交际环境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案例不在少数。从这些案例中也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学生的识读能力仍然停留在对语言文本的识读,而对于包括文化识读在内多元识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一)提升教师的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利用各种媒体、网络,研究如何运用各种文字、图片、声音等符号模态来共同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所教授的内容,并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作为法语老师可登陆bonjourdefrance.com,fran?aisfacile.com,lepointdufle.net,youtube.com等网站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为学生多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多创造实践语言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演讲、辩论,PPT演示,情景表演,影视配音等环节,并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老师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对不同形式的资源进行整合,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能够做到在不同交际环境中正确使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利用微课、幕课实现翻转课堂

外语教师可根据实际条件,制作微课视频,实现课堂的多模态教学;或者利用网络现有的微课、幕课资源,指导学生收看,使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达到知识拓展和新知识的理解和转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识读能力不仅是新媒介时代的必备生存能力,也是学习者为了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应对由文化多元化和沟通多模态化带来的挑战而需要培养的一种行为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有助于优化当前的外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朱永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2]葛俊丽,罗晓燕.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J].外语届,2010(5):13-19.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 防灾科技学院第四批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H

A

1006-0049-(2017)09-0057-01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