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2017-02-01张太权
张太权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张太权*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实效性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入又一攻坚阶段,其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与形势,大学生思想特征出现新的状况,这些都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探索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遵循其工作原则与发展思路,努力践行可行的工作方法尤为重要。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利用好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继续强化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以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知行合一;观念创新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无疑是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契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入又一攻坚阶段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既面临国内外大环境的挑战,也面临着网络言论渲染、就业竞争压力大等相对较小环境的挑战。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深刻变革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越发复杂,这些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影响。
(一)外部环境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国家间发展总体形势是以合作共赢为主,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西方敌对势力打着“人权”、“宗教”、“民主”等幌子企图从思想上对我国进行“西化”,有些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影响较大,开始在理想信念上动摇,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和功利。从国内来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拓,社会生活方式与组织形式、经济利益与经济成分、收入与就业分配方式等“多样化”趋向越来越显著[2]。正因为社会各方面存在这种“多样化”的倾向,那么相应地人们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也可能变得“多样化”。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奋发向上的一面,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大学生也容易激发个人享乐与淡化集体等不良意识。
现今,互联网发展异常迅猛,但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时,也伴随着各种复杂和良莠混合的讯息,大学生往往由于对社会了解不深入,缺乏实际磨练和政治经历,他们难以正确辨别,以至于有些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而校园互联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监管的“真空地带”,一些落后腐朽,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内容伺机进行传播和渗透。大学生由于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空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极易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与困惑情绪,从而三观开始变形,甚至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和生活等竞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也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
(二)内在思想的碰撞
伴随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势必收到冲击,这里的思想特指政治思想特征。第一,大学生政治观逐渐树立。大多数学生能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且民主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部分学生的政治观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及时跟进。第二,大学生个体意识越发强势。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趋动机制,以及社会选择越来越大的自由度,这些都为高校学生展示个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与环境,他们的个体意识观念会越来越强。然而,当代大学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动荡,个人意识的独立和经济上的依赖的矛盾使个体意识缺乏准备的基础,导致个体意识出现许多偏差[3]。第三,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趋势。多数大学生能确立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创业成才的理想,追求美好的未来,但同时也存在追求物质利益、权力、享受等多种选择。他们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浪潮也会带来冲击,从而在价值选择出现矛盾与困惑,进而导致不重视精神生活、集体利益冷处理及道德观念混乱等价值缺失现象发生。
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规律与原则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和适应瞬间万变的复杂形势,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着重把握新规律和正确原则。
(一)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充分性及可持续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充分展开一直是个重要问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程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过程及其所内含诸子过程的充分展开[4]。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并非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的,相反是长时期接受教育的结果,也就是在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充分且可持续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着实转化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上去,从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检验大学生是否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2.注重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虚实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高校学生,更确切来说是高校学生的思想,可见这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让人感觉十分捉摸不透,且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虚”、“软”的感觉。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制度、方案、方式、举措、计划等都是“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对象的行为是“实”的,其教育效果也是“实”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必须摒弃做与不做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切实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到实践上去,做到有“实”无“虚”。
3.注重调度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其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障教育队伍自身先进理想信念不动摇,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5]。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应积极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做学习的主体,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围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核心来展开的,其实践目的是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即法纪规范、道德准则、政治原则、思想观念和心理需求内化为高校学生的法纪修养、道德修养、政治修养、思想修养和心理修养等一系列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可以说,任何不以此为实践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不长久甚至无效的[6]。
2.践行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要在遵循相应的教育规律下,合理地协调好各相关因素,正确地使用教育方法,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培养机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内容多样化、客体双重化、过程长期化、方案时代化、主体素质化及结果待验化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必须协调好实践中的各相关因素,控制好实践的整个过程。
3.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成长的新兴一代,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要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去开展相应目的的教育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不仅要实现外部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高素质要求,更要满足大学生追求发展、实现自我超越、达到高度文明的现实需要。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乎到实践主体是否从实践活动中实现崇高目标、满足自我需要等各种价值实现水平,更进一步说大学生从多大程度上产生了特定政党与集体需要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念。因此,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显得十分关键,并给出相关对策思路。
(一)利用新媒体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拥有海量内容的传播平台。作为终端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使用诸如微信公众号、QQ社群和教育类微博等平台散发相关思政教育信息,其内容应做到生动、活泼和有趣,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内容,以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教育者也可通过新媒介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对话式”、“情景式”与“渗透式”等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教育精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高校要及时建立精通新媒介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强化“知行合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和学校宣扬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思想一定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用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大家的头脑,并指导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切实做到“知行合一”。这里的“知”是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形成规律,真正把“知”作为解决问题的理想信念与行为规范。“行”就是要求大学生不要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要多进行社会实践,对教育者的要求是把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充分结合,以此达到“行”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知”的升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观念创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观念创新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上。作为教育主体,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培养其创新性、自主性,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深层次联系,切忌居高临下与“我说你听”的方式。其次,在灌输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着力促进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树立崇高的社会道德理想信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而是要回归生活,要充分关注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所需所想,并给他们以具体的生活指导,真正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无死角。总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要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提升自我,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2]孔嵩峰,张崇生.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6):114-115.
[3]刘纯明,秦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8(01):102-104.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51-152.
[5]郑敬斌.从实效性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56-59.
[6]马智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60-61+80.
张太权(1993-),男,安徽芜湖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G
A
1006-0049-(2017)13-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