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灌输教育观列宁

李 爽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浅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

李 爽*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在根本上是理性的、批判的,他认为意识形态自身就带有教育功能,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经过发展,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为现代教育观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合理内涵。通过对相关报刊及书籍的阅读,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既属于历史责任的承担,更重要的是寻求其现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发展提供现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发展;启示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有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的构成。本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观是关于马克思及其继承与发展的思想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关于教育的观点及有关想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来说属于一种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理解为人类社会意识在私有制阶段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表象,是统治阶级将自身的伦理价值观披上了抽象的、普遍性的、合法化的外衣。”[1]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平等、自由、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教育观

尽管“批判教育”这个概念并没有被马克思提出,但是马克思却针对资本主义所倡导的平等、自由、人权、民主等政治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一直所主张的社会改造与意识形态批判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马克思之所以要对资本主义的非正面部分进行深刻的批判,为的就是揭示出资本主义实质,并进行一对一的批判,以此为无产阶级开展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前提是阶级分析

当处于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夺取政治的统治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并没有过多话语权的时候,他们鼓励并领导人民群众一起反对封建制,反对封建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教育宣传制造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舆论,培养自己的思想继承者和发展对象。但是当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意识形态教育就完全沦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在马克思看来,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的教育,把整个生活结构,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束缚在自己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中,借此以维护资本主义背后的根本利益,这时,意识形态就沦为统治阶级的帮凶,阶级的立场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基础和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主旨在于共产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力的分工造成了人们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不同,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产权,消除阶级对立,解放思想,建立没有阶级对立,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尽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实践理论,但是以全人类解放事业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应该做到的是在思想上应该要自觉自愿的接受,要做到这一点,开展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

二、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发展

列宁在和资产阶级的长时间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渐渐意识到教育观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列宁按照现实的需求,改变了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批判态度,增加了意识形态新的内涵,从积极意义上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只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旗帜。”[2]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这是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以争取全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理论风向标。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批判学说,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是抑恶扬善的双重作用。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应该兼具对工人实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素质,并且确认自我的责任与义务。然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者是众多的人民教师,尽管大部分的教育者并未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但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民也急需广大的教师学者在改造自身的同时,还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来。列宁强调了进行农民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教育农民显得格外迫切。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怎么办?》这一文章中,列宁建构性的解释了灌输理论,分析了为什么要“灌输”,怎么样“灌输”,及“灌输”的可能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要“灌输”?列宁清楚的认识到革命理论不能仅仅成为一纸空谈,需要广大人民群的自觉接受,内化于心,内化于心的途径最主要的是依靠灌输理论。首先因为工人本身会自觉产生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最主要是依靠从外向内进行灌输。然后,由于工人一直位于社会阶级的底端,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之下,很难再去自觉接受科学教育的问题,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通过革命实践,才能不断充实革命理论,并以此来引导实践。怎样“灌输”?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意识无法在工人运动过程中自己产生,因此需要革命实践的支持。至于“灌输”的可能性措施,在革命实践中工人会了解到自己境况的缘由。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工人阶级会自发主动地倾向于社会主义。

三、结语

只有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达到和谐一致,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所传递的只是来自于思想与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如何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是解决挑战的关键之策。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更多是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滋生智慧,提升能力,这也包含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双向互动,因此加强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的研究,以此来为现代教育观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

[1]曹士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328,363.

李爽(1992-),女,河南襄县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

A811;B

A

1006-0049-(2017)13-0105-01

猜你喜欢

灌输教育观列宁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