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化石化”现象分析
2017-02-01周炎朋
周炎朋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初级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化石化”现象分析
周炎朋*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化石化”现象,本文主要从主观原因教师和学生方面,以及客观原因环境方面来进行说明,找出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出现化石化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初级阶段;化石化
一、引言
对留学生而言,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基础是很重要的。这就像中国人常说的盖房子地基很重要,如果地基没有扎牢,即使上面盖的再好,也经不住时间的锤炼,迟早是要塌的。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亦是如此。就留学生学习汉语来说,如果开始基础就没有打好,往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且错误难以改正。汉语中同音字、同音词、形近字、形近词都比较多,如果基础没有掌握好,在交流中就会容易产生误会,闹笑话。比如“我wen你”,声调如果发的不对,就会误解,到底是“我问你”还是“我吻你”。因此初级留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准确很重要,不然模棱两可的知识到了中级或高级阶段就很难改正,就会出现“化石化”现象。
二、“化石化”现象定义
Selinker将化石化定义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将石化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个体石化主要表现在错误石化,即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经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还有语言能力石化,本文主要从个体错误石化角度来分析。
三、“化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化石化”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过度泛化、学习态度、使用回避、语义替代等交际策略以及客观环境影响等因素。
(一)教师角度
1.母语负迁移
本文先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母语负迁移对“化石化”现象产生的的影响。有些教师在给留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借助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本文主要指英语。有些汉语,学生不太了解,一些教师就会用一个相应的英语单词去解释,这种方法确实是能帮助学生理解部分汉语的意思,但长此以往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比如形容一个人丰满,老师如果用“fat”来进行解释,那“丰腴”的感情色彩就有了变化,就会误导学生。如句子,“那只鸡很肥”。或“婴儿的小手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如果都用“fat”来解释的话,就会不合适。又如句子,“他是一名老教师”。这里的“老”既可以指年龄大,也可以指教龄长,如果都一味的用old来解释,同样也是不合适的。在英文中“fat”,“old”都是有多层意思的。汉语中,一个词或字也是有好几层含义,有本意、引申义,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英语来解释汉语,他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用英语来辅助教学,就会使学生们错误的理解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和含义,会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2.目的语的过度泛化
目的语的过度泛化也是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本文也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他对化石化的影响。比如,学生刚学会简单的语法结构:主谓宾。老师如果举一个例子:“我吃苹果”,学生可能就会说句子,“我吃饭”,“妈妈看电视”,“小明见面朋友”。学习了例句,“玛丽很漂亮”,学生会说句子,“校园很美丽”,“教室很干干净净”,“人很热闹”等。学生们出现这些过度泛化,如果从教师的角度找原因的话,那就是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讲解不当或者过度讲解导致的。在讲解时,教师如果没把这类词的语法语义特征讲解清楚,学生就会过度的使用这种句型。
(二)留学生角度
1.母语负迁移的学习策略
对于一些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对汉语语音、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不太了解,在学习和表达时只好借助于母语。比如韩语中没有舌尖后音zh、ch、sh,韩国的留学生在发这些音时,很困难,发出来像z、c、s。印度尼西亚的辅音系统中没有送气辅音,那这个国家的学生在发p、k等送气清辅音时,就会感到很吃力。造成的结果就是他们会借助于发相近的音,这样长此以往下去,这种正确的发音他们一直都发不对,也不会发,等到了中级就很难改的过来了。
2.学习态度
留学生自己学习汉语的态度,也是产生“化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中国有句俗语常言:万事开头难。态度决定一切。对留学生来说,与英语比较起来,汉语确实没有那么容易学,但是,如果他们学习汉语的态度端正,主观愿望强烈,汉语还是能够学好的。
每个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只是纯粹对汉语感兴趣,才来学汉语;有的是想到中国来发展,和中国人做生意;还有的人是
为了学历,到中国进行深造;还有一部分是中国的华裔华侨,学习汉语是父母的强烈建议。由于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就相应的不同。有的更侧重于口语,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只要会说,能进行交流即可;有的侧重于读写,要求自己会写并认识汉字;有的只侧重学习商务汉语。以上这些原因都会使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不一样,因此有的人对自己要求会比较严格,当自己出现错误的时候会努力去纠正;有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交流就可以,对自己要求比较宽泛,出现错误他们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改正。比如句子:“今天我见面了一个朋友”,“我吃饭刚”。只要对方能理解,就不去理会对错了。这时“化石化”现象就因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不同态度而出现。
3.使用回避、语义替代交际策略
使用回避、语义替代交际策略是从留学生自身的原因来说的。学生在交际中遇到语言表达或理解方面的困难,就会使用这些策略手段,来保持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他想表达,“我吃早餐了”。“早餐”不会表达,他可能会说,“早上,我吃饭了”。当他看到你脸色不太好,他想问你,是不是不舒服,生病了还是心情不太好。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可能就不说这个话题了,改说其他的。如果经常性的或过度的使用这些策略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甚至错误的认为这些交际策略可以代替语言表达手段。那么“早餐”这一个词语,以及问候的表达,学生短时间内可能都无法掌握,如果他大胆的尝试着说出来,即使是错了,经过别人的纠正,当时就能掌握这些知识。
(三)客观因素
除了教师和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一些外在客观因素也是会影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的。有的留学生到中国后特别喜欢交中国朋友,和他们经常接触,关系很好,这种交往使留学生的口语进步很快,口语甚至说得还很地道。但如果他们结交的这些中国朋友普通话不是很标准,长时间的接触,耳濡目染,也会对留学生的普通话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国有的地方也是n、l、f、h不分的。除此之外,一些教材内容的错误,练习形式不恰当都会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影响。
四、解决方法
(一)教师讲课方式
对于出现“化石化”这种现象,我们在留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设备,可以用PPT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小段视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拿一些实物,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感受。比如讲“橘子”,“麦子”等词语时,老师可以放图片或拿个橘子,比用“orange”,“wheat”来解释效果好很多。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丰富的体态语,一些表情,手势都是可以传达信息的。比如“打”“使眼色”等动词,完全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解释。一堂课既有教师的语言讲解,也有绚丽多彩的图片欣赏,以及教师丰富的身体语言表达,就会从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课既有趣又轻松。一位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可以不用借助学生母语来给零基础的学生讲课的。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不使用学生母语而把课讲清楚,我想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二)教师知识储备
教师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优秀的教学技巧,对于防止学生过度泛化是有重要影响的。首先老师要对自己所讲的知识具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自己会,才有可能给学生讲明白。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学生在这一知识点上常会出现的误区标记出来,在讲解的过程中,先讲正确的,然后再对比错误的用法,讲解错误的原因,提前让学生明白这样表达是不对的,在使用的时候就会避免出现这种错误的用法。比如学习“见面”一词,可以说句子,“我今天和小明见面了”,“我今天见了小明一面”,而不能说,“我今天见面了小明”。教师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原因都给学生讲清楚,今后出现“某某见面某某”的句子几率就会低很多。
(三)多种方法相配合
对于留学生借助母语来进行发音造成的“化石化”现象,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多用一些方法,来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个困难。比如对于韩国留学生发音上的困难,老师就可以先教他们练习舌尖前音,等掌握牢固后,在教他们学习舌尖后音,并配上发音示意图,再加上老师的发音演示,告诉学生们把舌尖上卷后移,这样多种方法配合着练习,效果就会好很多。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在学习发音时,可以先让他们学习不送气清辅音b、g,发音熟练后可以通过吹纸法,让他们看到纸片的震动,来体会送气音的发音方法。
(四)晓之以理
针对留学生对待汉语学习的态度不同这个现象,教师们也不能去过多强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汉语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一些发音、形近字、同音字,如果前期学习不好,不仅会影响后来的学习,而且随着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很难纠正过来。
(五)鼓励与大胆尝试
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用、去说,不要害怕出错;对于出错的学生,老师的态度要和蔼,表情要亲切自然,不能给学生造成心里压力;对敢于尝试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过度使用回避、语义替代交际策略的弊端,让学生提前了解这种策略的利弊。
(六)学校重视
这些外在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减轻他们“化石化”的程度。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沙龙,大家一起讨论留学生常出现的“化石化”现象有哪些,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留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常出现的错误,在今后的运用中就会有意去克服、避免这类错误再发生。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学生的面子,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出现的错误集中起来纠正,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从而主动纠正。
学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初级阶段打牢知识,往后的学习才会更容易些,学生出现的错误也会减少。
五、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情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能尽最大努力改变的就是抓住主观方面,通过教师自身在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方面的加强,以及学生自己对待学习思想观念的转变方面来努力,尽量减少初级阶段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化石化”现象的出现。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1.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9.
[3]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协论坛,2010(10).
[4]柳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类及教学策略[J].安徽文学,2012(4).
[5]焉德才.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偏误预治”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周炎朋(199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
H
A
1006-0049-(2017)13-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