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性教育之同性恋教育的思考*
2017-02-01王盈之
王盈之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之同性恋教育的思考*
王盈之**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本文主要通过对同性恋大学生的现实和心理现状的归纳,分析目前同性恋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压力的特征。并对异性恋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普遍态度分析,分析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矛盾所在。最后对高校如何改善大学生同性恋教育提出建议。
大学生;同性恋;教育
一、同性恋大学生的现实与心理现状
(一)同性恋大学生的现实情况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性恋的数量的统计数据并不能达到非常的精确的数字,但是通过大量的调查报告,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大学生同性恋的占到学生群体的3%到4%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目前在高校中的能够认识自己性取向的学生在生活中普遍具有以下的特征,同行恋学生普遍具有文艺技能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在社会活动中更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性恋学生能够比较快速的发现跟自己性取向相同的人和群体,男同性恋学生比女同性恋学生表现特征更加明显,在追求“伴侣”上更加主动和积极。虽然目前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有所缓解,但绝大部分同性恋学生不会选择对周围的人袒露自己的性取向,甚至有同性恋学生会交往异性恋人来演示自己的性取向。
(二)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校的同性恋大学生因为其同性恋成因的原因各有不同,具有很多特征。但总的来说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基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同性恋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由于大众对同性恋群体的刻板印象,大学生同性恋普遍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学生,很多学生甚至无法面对自己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也无法将这个事情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导致压力无法疏导。第二,同性恋学生的心理普遍非常敏感和脆弱,同性恋学生在生活中普遍认为自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非常的敏感,在受到重大刺激的时候,同性恋学生更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和消极的思想,情绪低落的时间也比普通学生更长。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同行恋学生更期待他人的认同,很多同性恋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保护和认同,在争取不到他们的认同时,他们很容就出现非常痛苦和纠结的情绪而且也会出现与周围人关系恶化的现象。
二、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特征
(一)普遍接受程度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对于同性
恋现象的接受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接受能力最强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接受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文学、影视、漫画作品对同性恋现象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同性恋对他们并不是一件特别神秘的事情。同时同性恋知识的宣传和推荐,相对于以前认为同性恋等于艾滋病的传播的认知,很多普通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都报以比较理解的态度。最后,部分普通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现象比较排斥,但是出于个人素质的影响,他们对待同性恋同学也会采取比较文明的方式来规避这个群体,基本上没有学生会采取比较激烈的对抗情绪和手段,很少有人会对同性恋群体进行激烈的人格侮辱和排斥。
(二)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特征矛盾
当然,由于我国固有的文化影响,大学生群体对待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和对同性恋权利,地位的追求态度,都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矛盾特征。
1.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接受程度的矛盾态度
首先,男女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差异比较明显,一般男性对于同性恋表现出一种消极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女性群体对于同行恋态度更多的是对同性恋群体的同情和好奇等比较积极的态度,这可能跟女性在感情上比较丰富有关,她们比较容易从情感上说服自己接受同性恋。普遍来说大学生群体对于同行恋的接受范围都局限于陌生人或者是在心理上不熟悉的人,但对于自己比较亲密的人有同性恋倾向接受程度就非常有限,甚至会产生觉得恶心和排斥、甚至敌对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不会因为个人魅力人品等原因主动与同性恋学生交朋友,对待同性恋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不愿意与同性恋学生住一个寝室。
2.大学生对于同性恋平等的权利矛盾态度
在同性恋知识普及后,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群体在大部分时间和范围内能够接受,在接受过高等教育后,很多学生对于同性恋群里追求平等对待和既有权利方面抱以比较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基本的权利的体现。但是,普遍大学生认为,对待同性恋的平等权利主要体现在婚恋自由权利等与个人行为相关度较高的方面,在特定的范围内,他们对于同性恋的歧视还是存在,他们不能接受同性恋在某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岗位上工作,例如法官、教师,他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性取向与个人的能力和人品上存在某种联系。
三、关于高校如何改善大学生同性恋教育的一点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同性恋认识的认知
首先,虽然现代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现象不再陌生,但是认识的程度并不高对于同性恋的界定并不科学,同性恋群体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从一种可能具有传染性质疾病转变成特殊的性取向群体,并且对待同性恋群体,很多大学生从心理上来说觉得是一种有病的状态,这需要有关部门来进行认识的提升。其次,由于现在很多媒体和影视作品对待同性恋的描述存在着相当多的夸张,艺术的成分,这对于本来就对同性恋认识不全面的人群来说是一种误导,有的甚至扩大了同性恋性行为带来的感官的刺激或者过度美化同性恋现象,有的学生出于猎奇心理和追求刺激的需要,会主动的去尝试同性恋性行为。
(二)提高同性恋大学生的权利与地位
一般来说越文明的社会对待同性恋现象的接受程度越高,现在同性恋结婚也不再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世界上的同性恋平权运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对待同性恋同学能报以宽容的态度,但是,同性恋大学生的正常权利与地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证,学校老师和学生有的时候会因为受到对待同性恋的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会选择故意忽视同性恋的当然权利,甚至损害同性恋学生的利益。比如部分老师认为学生不愿意与同性恋学生共住寝室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同性恋学生有机会上大学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大多为同情的成分,他们认为同性恋不应该过多的参与学校活动,甚至不应当参加学校的各项评选活动。所以提高同性恋大学生的切实权利和地位,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
(三)学校应当加强同性恋教育的系统课程设置
高校方面应当加强同性恋教育的系统性,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同性恋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家正确的看待同性恋现象,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待同性恋学生群体,学院也应当安排专门的教育课程,帮助同性恋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性取向问题,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同时掌握对如何正确的应对周围群众对自己的敌视态度,最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生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同性恋学生在进行同性性行为时,身体应当注意的方面,预防各种疾病在同性恋学生之间传播。最后,学校应当加强与同性恋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大部分家长由于知识的缺乏或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宗接代的想法,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这个现实,他们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方式来强迫自己的孩子改变性取向,同时很多同性恋学生的形成受到家庭的因素很大,很多同性恋学生由于无法取得家庭的理解背负极大压力而走上极端,所以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帮助同性恋学生获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1]王思安.异性恋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群体的矛盾态度研究[D].2016.
[2]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6(01):63.
[3]李永洪.浅析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21.
*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编号:SXJYC1606),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研究。
G
A
1006-0049-(2017)13-0025-02
**作者简介:王盈之(1982-),女,硕士,重庆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