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国养猪业大事记

2017-02-01郑雪琼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期
关键词:禁养区养猪业粪污

本刊记者/郑雪琼

2016年中国养猪业大事记

本刊记者/郑雪琼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养猪业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的新变化,或许可以为行业带来更多关于2017年的思考。

一号文件供给侧改革 助养猪业走出“猪周期”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经济学新词“供给侧改革”运用到农业领域,文件中指出,当前要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这六项重点任务。

生猪价格自2015年触底反弹,一直保持到2016年6月份的历史高位,被戏称为“史上最强猪周期”。但按照猪周期,2016年价格涨势应该不低,却在6月份大幅跳水,8月份虽小幅反弹,但仍不理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016年很多人看好市场,一再扩繁,导致生猪供应量增加,再加上进口猪肉的冲击,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平衡被打破。

然而,猪周期这样大起大落的怪象,却折射出我国养猪业的一些短板和瓶颈,例如产业结构失衡、养殖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大生猪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治本之策。

我国养猪业的供给侧改革主要聚焦于减量、提质、增效和环保,即养猪业要逐步向以创新技术为引导的适度规模化转变,另外增强种猪选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养殖场管理水平等环节的资源,提高猪肉品质和生产效率,最后就是建设绿色环保的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我国生猪业经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从源头上将猪周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实现我国从生猪养殖大国到养殖强国的转变,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能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益。

“十三五”生猪规划 促进生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6年4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规划》中介绍了我国目前生猪生产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同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思路、四大区域布局和八大主要任务。

常言道,粮猪安天下。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大产业协调有序发展,另外现代种业、标准化养殖、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四个关键环节要重点突出。其中,针对作为首要任务的建设现代生猪种业,《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企业集团育种与联合育种、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强化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促进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四大具体措施。而针对较大波动的生猪价格,《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以实现生猪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规划》中最受关注的是,四大养殖区域的划分。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不当、土地资源紧缺、疫病问题突出、国际竞争加剧等制约条件越来越多,这四大布局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分配、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有利于破解当前生猪发展遇到的难题,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土十条”对生猪生态养殖提出要求

土壤污染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以前因没有专门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而成为“法外之地”。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土十条”的颁布,是中国继大气、水污染防治后的“第三场战役”,将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走上法制轨道。

“土十条”有10条35款,共231项具体措施,其中不乏针对畜牧养殖领域的条款。“土十条”明确,要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其次,由农业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参与,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另外,“土十条”倡导,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等企业的激励政策,开展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6年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网,完成22,000个基础点位布设,建成约15,000个风险监控点。“土十条”的落地,对生猪养殖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即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同时,在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整治过程中,更是对兽药、饲料的生产和使用的进一步规范;尤其重要的是,根据畜禽养殖布局,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禁养区的猪场拆迁工作。

禁养区 猪场拆迁不能一刀切

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到2015年新《环保法》、“水十条”和《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再到2016年“土十条”、《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上所提到由农业部、国务院颁布的7部法律法规都提到一个关键词——畜禽养殖禁养区。

国务院给出了最后完成时间,2017年底,各地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划定禁养区,从2015年开始被拆迁的猪场数目惊人,成千上万小散户退出养猪圈。

目前,中国散养户还是占据很大的比例,而面对国外养猪成本低,进口猪肉对国内养殖业的冲击,中国如何提升国内养猪业的竞争力,并从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转变?规模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型养猪场因资金有限,缺乏对环保设备的投入,粪污处理不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而在环保政策持续加码的现状下,这部分养殖户成为了落实政策的拦路虎。但是在猪价转好的情况下,这些养猪场被迫关闭或者拆迁,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冰火两重天。

与此同时,各地因强拆突破养殖户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酿成悲剧的事例比比皆是。相关部门不仅要落实好相关补贴措施,在执法过程中也要多一些人性化的关爱,设身处地为养殖户考虑并将其损失降到最低,不让悲剧重演更为重要。

最后,从国家层面划定禁养区,从一定程度上也避免行业的发展陷入到一个以牺牲环境换取产业升级的怪圈。

环保税法 养殖场如何接招

2016年12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自此,1979年确立的环保排污费退出历史舞台,改“排污费”为“环保税”。需要注意的是,“费改税”后,以前不交费是违规,现在不交税是违法。

从环保税法中可以看出,在环保上,国家并不是只针对养猪业,对化工业更重视。同时,明确提出用于农业生产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免征环保税。因为对于养猪户,起征点是500头存栏生猪规模。按照环保税征收下限金额来算,1头猪为一个污染当量值,大气污染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水污染为每污染当量1.4元,再加上固体粪污,一头猪至少应交税费2.6元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规模比重高达50%,比往年已有所下降。但这是否意味着,另外5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都要交纳环保税呢?环保税法中明确,对于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上,且未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养殖场,一定期限内有税额征收减半的优惠。其中更强调,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可以获得免税。

可以肯定的是,养殖场进行环保设备的投入,会导致支出费用的增加。但养殖场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让猪场污水达标排放,这些都关乎猪场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让猪场环保做得更好也是养猪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口肉冲击国内市场 形势严峻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进口猪肉达150.69万t。大量猪肉的进口,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食品企业的部分需求,但其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缺不容忽视。

大量进口猪肉抑制了2016年下半年国内猪价的反弹。有观点认为,大量进口猪肉的冲击,是压垮了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进口猪肉还是有点好处的,比如对国内生猪价格起到杠杆作用,使国内猪肉价格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随着进口猪肉的增加,进口肉类口岸也相应增加。但还是存在一些人以非法的途径大量进口猪肉,如11月份爆出的一天上万吨越南猪肉走私到中国市场。早在2013年,因为口蹄疫的原因,农业部就禁止从越南进口猪肉。而这些走私猪肉每斤比国内便宜近4元,这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猪价产生威胁,更重要的是,走私猪肉很难确保其安全性,当其流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食用后,也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面对进口猪肉的冲击,有专家建议,中国猪肉走高端化路线,与进口猪肉形成差异化竞争。另外,国内养猪业应该加快提高饲养技术,让生猪养殖走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束语

2016年,在惊涛骇浪中安然走过。2017年,对于养猪业中的你、我、他都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各位同行们,在回首过去、总结经验的同时,让我们昂首阔步一起前行。

猜你喜欢

禁养区养猪业粪污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加强畜禽养殖治理 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
畜禽禁养区划定的误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