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2017-02-01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秦雪敏
■文/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秦雪敏
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文/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秦雪敏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此阶段由于仔猪抗体水平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往往造成仔猪成活率下降或仔猪后期生长发育受阻,相应的损失较大。要想养好断奶仔猪,必须根据断奶仔猪的生理特性提供相适应的必要条件,采用综合的饲养管理手段来满足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通过人为干预避免和减轻各方面应激,这样才能保障仔猪断奶后顺利过渡并使仔猪今后的生长发育正常。
1 断奶仔猪难养的原因
1.1 免疫力下降
母乳中有许多种免疫球蛋白,在哺乳期可有效减轻各种病原菌的危害,保护仔猪顺利度过哺乳期,而断奶后的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都较差,易受各种病原的侵袭。Kelley等(1980)报道,断奶应激可降低血液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减弱,容易诱发疾病。
1.2 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在哺乳阶段,小肠绒毛较长,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效率很高。断奶后,绒毛脱落,腺管凹陷加深,使小肠吸收的表面积显著下降。Cera等(1998)研究表明,3周龄前的仔猪正常的小肠绒毛呈纤长的手指状,隐窝较小,断乳后1周内则绒毛变为较短的平滑舌状,隐窝加深,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因此,早期断奶仔猪提供的日粮中必须含有高度可消化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物质不会对消化道产生抗原性。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1~2周内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Lindiman等(1986)报道,仔猪在0~4周龄期间,胃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成倍增长,4周龄断奶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导致仔猪不能适应植物为主的饲料,这也是仔猪断奶后2周内消化不良,生长受阻的重要原因。
应激可危害猪只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对病原因子的抵抗力。应激因素很多,诸如营养不良、拥挤、免疫治疗、气温变化、妊娠、分娩、断奶、转群、更换饲料等,其中断奶、转群、疫苗接种、分娩等是不能避免的应激因素,断奶是所有外界因子和营养因子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综合反应。①畜群:不同窝仔猪组成新的群体。②环境: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畜舍改变。③饲料形态:液体→固体。④能量来源:乳汁、乳糖→谷物淀粉。⑤蛋白质来源:易消化的酪蛋白→难消化的植物蛋白。⑥母源抗体停止供应。这些不可避免的应激都会导致断奶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受阻,成活率降低。
1.4 疾病因素
仔猪保育阶段,由于母源抗体的逐渐下降,自身免疫力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侵袭。病毒性疾病:常见蓝耳病、PCV-2等;细菌性疾病:常见支原体、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等。各种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常有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近年来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提高,保育后期由PRDC引起的呼吸道病往往令猪场一线管理人员束手无策,死亡率升高。
1.5 管理因素
现保育阶段多采用高床饲养,便于生产管理。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主要是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发病传播快,高床的自由采食不易发现不吃料的发病猪,待发现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 把握好断奶时间和方法
2.1 断奶时间
猪场的规模、设施设备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是确定适宜断奶时间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传统自然断奶的时间一般是45~60d,随着早期断奶技术的日益成熟,断奶时间不断提前。法国学者Legaulte等(1975)提出,每提前1周断奶,1头母猪1年可多获得1头断奶仔猪。因此养猪生产者都想尽可能提高母猪繁殖效率而提前断奶,比如美国1~2周断奶、欧洲3~4周。随着仔猪断奶时间的不断提前,断奶应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欧盟国家开始立法规定仔猪断奶时间不得早于28d;特别是21d断奶的仔猪正处于自身免疫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病菌的袭击,仔猪的肠道也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断奶所带来的损伤也相对较重,恢复期变长。现在的国内规模化猪场仔猪断奶日龄一般为28日龄,还有的35日龄,具有良好设备和适宜环境条件的保育舍以及仔猪能够良好地消化和吸收并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营养需要饲粮的前提下,再配合高水平的管理,就可在仔猪3周龄左右断奶。
2.2 断奶方法
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范式研究成果相对不足,我们倾向于按照“高等教育自身知识体系积累”的标准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分为“体系化”发展范式、“实效化”发展范式、“文化主义”发展范式[9]这样三个阶段,并且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范式表述为“个性化”范式。所谓“个性化”范式指的是一种在学生“数字化生存”和“文化生存”时代,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功能确保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可以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范式,在本质性的意义上它区别于传统的“批量化”“复制式”“灌输式”的教育范式。
断奶可根据猪舍的建筑情况及饲养量,分别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断奶方法。①规模化高床猪场大多采用一次性断奶,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期,即将母仔同时分离分别饲养。②母猪较少的饲养者可以采用分批断奶,按仔猪的发育、采食情况和用途分批断奶。将发育好、采食性强、准备作育肥用的仔猪调出去,让留作种用和发育较差的仔猪继续哺乳,到预定断奶日期再将母猪调走。对先断奶所留下的奶头,应让仔猪吸吮,免患乳房炎。③逐渐断奶同样适用于母猪较少的地面饲养者。即预定断奶前几天,将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圈隔开,每天定时放回原圈,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在断奶过程中,应让仔猪先吃料后吃奶。一般经3~4d即可断奶。这样不会使母仔感到突然,故亦称安全断奶,多被散养户采用。
在生产实践中,可综合考虑确定一个适宜的断奶时间。但无论何时断奶,对仔猪都是一种应激,只是断奶日龄越早,体重越小,应激越大。实际上,成功的断奶技术不仅仅是确定一个适宜的断奶时间以及对断奶仔猪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的问题,还应在仔猪断奶前采取综合饲养管理措施。
3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3.1 断奶前的准备
转入仔猪前,保育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d。检查饮水系统,实行“全进全出”制,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
3.2 分群
规模化猪场应将原窝仔猪转入培育舍关入同一栏内饲养。如果原窝仔猪过多或过少时,需要重新分群,可按其体重大少、强弱进行分栏,同栏仔猪体重相差不应超过1~2kg。将各窝中的弱小仔猪合并分成小群进行单独饲养。合群后的仔猪会因位次的高低而出现打架现象,可进行适当看管,防止咬伤,减少分群应激。
3.3 过渡期的饲养管理
不同时间断奶的仔猪开始第一次饮食的时间大不相同,虽然大部分仔猪在断奶后3min就开始第一次饮食,但有些仔猪却在同栏仔猪采食后很长时间(达到54h)才开始饮食,往往发生在断奶较大的仔猪上,因此在哺乳仔猪时期一定要所有的仔猪都学会吃料。仔猪断奶后不要突然变换饲料,继续饲喂哺乳期饲料。一般在断奶两周后开始换料,更换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换20%,5h换完。饲料中可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或酸制剂等以减少应激反应。断奶后仔猪实行少喂多餐(每天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若断奶后仔猪腹泻严重,可以适当限制仔猪采食量,并尽快恢复自由采食。对仔猪饲养不要人为限饲,限制猪早期的蛋白质摄入,可降低后期蛋白的蓄积速度,从而使后期生长速度降低。早期的能量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后期生长,猪在10kg以前采食足够的能量饲料可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含量,并改善饲料的效率,该优势可一直延续到30kg体重以后。
3.4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应保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一般来说,每头猪每天需水量约为其体重的10%左右,饮水不足则会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每6~8头猪需1个饮水器,水流速应为250mL/min。
3.5 饲料
自配高质量断奶仔猪日粮要合理选择日粮原料,可利用脱脂奶粉、乳清粉、喷雾干燥血浆粉、优质鱼粉、膨化大豆等,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减少下痢。对于5~10kg体重的断奶仔猪,建议日粮中的蛋白量为20%。仔猪饲喂了蛋白质含量低的日粮,生长速度明显放慢,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不同蛋白和含量的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同时注意能量和蛋白质之间的比例,如果过低,会造成一部分蛋白质因无法被有效吸收利用而浪费掉。断奶仔猪采食颗粒料比采食粉料的生长效果要好,研究表明,给幼龄仔猪使用2.5mm的颗粒料,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对于月龄较大的猪,颗粒的大小在生产性能方面所反应的重要性能不是很明显。
3.6 饲养密度
群体大小和饲养面积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仔猪生长性能,一般每头所需面积为0.23(高床饲养)~0.33(地面平养)m2,每降低0.1m2的面积食物摄入每天会降低45g。每圈饲养头数以8~12头为最佳。如果增加猪圈仔猪的饲养量会降低5%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3.7 适宜的温湿度
刚断奶的仔猪对温度最为敏感。相对体重而言,仔猪身体表面积较大,因此体内热量损失的非常快。刚断奶的仔猪活动量大,将增加能量的消耗,而饲料摄入量较低,导致用于生长的能量减少。4周断奶,第1周保证26~28℃,第2周23~25℃。仔猪越小所需要的温度越高越稳定。避免温度波动,每日温差超过2℃将引起腹泻和生产性能降低。为了能保持上述的温度,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湿度对断奶猪来说同样重要,断奶幼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如果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可引起仔猪多种疾病,尽可能将湿度控制在仔猪适应的范围之内。
3.8 药物保健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应激的影响普遍产生生理机能紊乱的现象,为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药物保健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仔猪健康状况和不同季节疫病压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保健方案,不要千篇一律,也不要照搬照用。疫病压力低且环境条件较好的猪场,仔猪断奶后投药1周即可。疫病压力大的猪场,除了仔猪断奶后第1周投药外,可以在保育仔猪发病日龄前半个月投药1周,提前预防,否则发病后用药治疗效果差、损失大。若70日龄仔猪呼吸道严重,可以在55日龄前后投药,可以联合使用纽氟罗和多西环素,也可采用辉瑞公司的瑞易保健计划,效果比较理想。若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联合使用头孢噻呋等。在实际生产中,针对呼吸道及消化疾病,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或轮换使用,若猪场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根据本场猪病特点,可采用脉冲式给药,不必采用固定保健模式。
3.9 免疫
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使猪只对各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根据猪场和当地实际情况,母源抗体状况,猪群发病日龄和发病季节,由专业人员制定免疫程序。现在普遍接受的是:病毒性疫苗必须做,细菌性疫苗选择性去做;效果确实的疫苗必须做,保护率不高的疫苗可不做;当地常发或有可能发病的疫苗必须做,发病可能性不大,附近没有发生过的疫苗可不做。因为注射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对猪是不利的。过度的应激会诱发PCV-2,因此应尽量减少疫苗的种类和次数。
3.10 定期消毒,降低环境病原
如果病原污染严重,猪的抗体水平就会下降很快,猪群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每周消毒两次,消毒药轮换使用。
3.11 驱虫
该阶段驱虫1次,使用伊维菌素即可,采用皮下注射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