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7-01-31李雨龙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模式人才培养

李雨龙

摘 要: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在于关注时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业界领域不断呈现的各种问题,并善于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质是对现实作出一种理论回应。新闻传播学研究履行和担负起该社会使命的前提,是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这其中,最重要也是关键之处则是新闻传播学教育问题。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人才培养 模式

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新闻传播学起步较晚,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壮大,并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1978年至1982年为学术研究逐步恢复期。这一时期新闻学摘掉了“新闻无学”的帽子,开始为人民发声;1983年至1988年为新闻改革引发的学术争论期;1989年至1991年为学术研究曲折前行期,新闻传播学在曲折中前行;1992年至1996年,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成为一级学科,高校开始扩大招生,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和拓展;1997年至今,随着新媒体、大数据等的融合,新闻传播学在新的起点上向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原因

(一)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从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它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性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要针对时代和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其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舆论学、文艺美学、基础摄影等;还包括影视导论、影视脚本创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新闻与纪录片、科教片编导创作、电视节目编辑、媒体动画与制作、网络传播与文化、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媒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学通论、广告视觉设计、媒介组织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等。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与时俱进。

2、教学内容与专业提升需求不匹配。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的敏锐度。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与传播、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等,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既要专,又要全。但是从学生吸收理解到专业实践,过多的教学内容无法保障专业呈阶梯段的增长需求;过快的教学内容输出如同揠苗助长,基础没有牢固就开始向高阶发展,这样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3、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不统一。新闻传播学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写作、评论、摄影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后,还要进行采访与写作、编辑与评论等一系列落地的实践,脱离实践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在专业课中需要掌握的内容过多,导致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比重失衡。实际上,专业技能的实践是对基础知识的补充和丰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哪方面的基础知识不足,从而针对不足进行完善。专业实践课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在学生和专业从业者之间身份的转换,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转换。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目标就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一切都只是原地踏步。

(三)重基礎学习,轻技能实践

新闻传播学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大量专业技能实践不断巩固基础、发现不足。虽然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但是缺少教学实践课,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仅停留在表层的模仿阶段,导致毕业后无法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新闻传播工作中。只有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

三、改革与建议

(一)更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需要进行革新。从过去的“重技能”转变为“重思维”,学生只有学会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新闻传播的艺术实践中。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教育指导思想,新闻传播者作为舆论的指导先锋,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应树立健康、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二)课程设置

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具有极强的新闻专业精神、全面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因此,课程设置要不断优化,比如增加综合文化知识的比重,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新闻传播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增加新媒体相关内容;另外要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建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进行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内容

根据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新确立新的教学要求,制定新的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改造和优化,强化新闻传播的实效性;保证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性,同时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共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明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使其学会主动思考。

(四)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是基础,而专业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践不仅能出真知,还能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首先要增加实践的频次,将新闻传播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合理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划分难易程度。初级实践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转换程度;中级实践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和优化建议;高级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和能力。最后,要设置考核标准与奖惩制度。

结 论

新闻传播学教育尽管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但其进入常规轨道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新闻传播学学科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一线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才,新闻传播学学科较高层次的研究机构也陆续诞生,这些都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新兴学科,毕竟学科的历史不长,相关的学术积累还很薄弱,因此,仍呈现出理论稳定性和实践适用性欠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做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萱.我国新闻传播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现状与认识误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80-89.

[2] 陈尚达.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04):34-40.

猜你喜欢

模式人才培养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