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清政商关系构建:中关村科技园与科技企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2017-01-31成群鹏
摘 要:自习总书记提出“亲”“清”政商关系论述以来,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成为一个新课题。通过比较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简称中关村)不同发展时期政府服务特点,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政商关系互动情况,总结中关村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商关系中关村科技园 科技企业 互动关系
和谐政商关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及制度的过程,政商关系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2016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时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新命题,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政商关系的清晰廓清和精准定位。
一、引言
政商关系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形态,政治和市场、政府和企业是构成我国社会环境的两个主体,它们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政商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商关系的本质是隐匿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者身后的权力与资本之间的博弈[1],代表私人利益的企业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财富分配和流动[2],可见,政商关系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生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主要基于三个层次对政商关系进行梳理和研究,在宏观层面上,政商关系是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中观层面上,政商关系是指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政商关系是指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3]。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环境背景,政商关系的演进形态和发展特点有很大差异。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亲”就是要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建议,做到实事求是;“清”即要企业家做到合法经营,光明、诚信、正直地发展企业[4]。对企业家来说,“亲”就是要做到積极主动地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到诚信经营,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向政府提出合理建议[5]。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商关系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6]。“亲”强调政府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清”强调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以法律制度为底线,有清晰的边界。“亲”与“清”具有内在统一关系,体现了二者之间既相处“亲密”又不失“分寸”的最佳状态[7]。可见,“亲”“清”型政商关系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政府和企业两者交往的尺度和界限,政府方面要明确与市场的关系,和市场保持便捷,不能越矩;企业要遵循政策法规,合法经营,依法纳税,避免不正当竞争,禁止破坏市场规则。
二、中关村科技园不同发展时期的政府服务特点
1、1980年10月至1999年4月时期。1980年,陈春先、纪世赢等人在中关村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之后不断有科研院所人员下海创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孕育发展壮大。1988年5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初期的企业主要由院所科研人员下海创办,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科研人员下海创业体现了权力对市场让步。这一时期成立的“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体现了中关村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市场机制建设的思路。中关村发展的前二十年,政商关系是政府开始重视市场的强大作用,鼓励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下海创业,打破了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管理规则和优惠政策的局限,尝试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分开的政府管理模式,致力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1999年5月至2009年2月时期。1999年5月,国务院批复《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局面基本形成。政府直接参与创业服务方式在弱化,大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开始介入创新创业服务环节,出现了人才市场、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注重加强政策和法制环境建设,为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关村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上级政府部门发布先行先试政策。这一时期的政商关系中,政府逐渐下放或转移职能,通过大力发展孵化器、科技中介、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关村逐渐形成创新创业要素完备的政商环境。
3、2009年3月至今。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呈现创业服务产业化的趋势。随着各种创新创业服务主体的涌现和发展,中关村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技中介、孵化器、产业联盟等多主体协同创新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中关村管委会与企业、企业与产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一阶段,中关村着眼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政府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中关村良好的政商关系是保障核心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
三、不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的政商关系
1、初创期企业与中关村的政商关系。从实际调研情况看,中关村创业者多数来自高校院所、海归、大企业离职人员,对政府及相关政策不太熟悉,与政府接触较少,创业者在企业初创期忙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探索,没有政府事务部或是缺少相关专职人员,很多企业缺少政策获知渠道,不知道中关村各种支持政策和措施,初创期的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处于“失联”状态。
2、成长型企业与中关村的政商关系。随着科技企业不断成长,技术逐渐被认可,商业模式加以成熟,企业步入稳定的成长期,企业领导层在完善组织架构过程中,设置了政府事务部等专门机构负责沟通联系政府,这一阶段的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互动不断增强。从走访的企业情况看,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服务等与技术和市场关系密切的领域,与政府的沟通较少。在智能物流、个人征信、空间技术等与限制性领域相关的企业与政府联系会更加密切。
3、成熟型企业与中关村的政商关系。当企业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后,企业发展面临天花板问题,会横向拓展业务或是依托政府政策突破发展瓶颈,企业与政府处于密切沟通状态,成熟型企业成为行业巨头后,一方面促进区域产业链的整合,另一方面可能形成新的寡头垄断行业,不利于新生企业的发展,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内各个主体的利益。
可见,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与政府互动频率及深度存在差异,在市场规则相对完善,营商环境相对良好的区域,依靠技术和市场获得发展的企业与政府互动的频率及强度很弱,技术和市场无法避开政府管制的领域中,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则越强,同时,企业越发展,与政府互动关系越密切。
四、中关村构建政商关系的经验总结
1、创新产学研政策,间接提升科技企业影响力。中关村作为政策制定者,不直接参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环节,而是通过创新政策引导的间接方式,联合科技部、市科委、市经信委等相关国家及地方部委,研究出台各种协同创新政策,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2、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产业组织的引领作用。中关村充分发挥了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席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将部分行政职能交给第三方,形成了政府、产业组织、企业多方联动,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3、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减少企业对政府资源的依赖。创新创业要素完备和活跃性,直接体现了某个国家和地区政商关系良好状态。中关村鼓励和支持各种创新创业服务主体,通过各类主体承担和分散政府职能,有效促进和活跃了中关村的政商关系。
4、以党建为抓手,加强政府与科技企业的沟通互动。中关村根据科技企业发展特点,建立多样化的基层党组织,例如平台型党支部、独立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楼宇党支部等多类型党建,通过党建工作抓手,一方面,加强中关村与科技企业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提高了区内企业家的综合政治素养。
五、中关村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建议
1、通过信息技术加强政商互动。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减少政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商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为两者协助共赢,为“亲”的政商关系提供技术基础。通过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中关村与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创造各种渠道、模式让中关村各处室、各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更高效,使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能夠在更多维度、更广阔、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从而推进政商之间信息沟通的良性互动。
2、以党建为政商关系互动的有效抓手。党组织对新兴经济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及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建立基层组织的结构性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在科技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党的组织架构、工作程序、运行制度、工作保障、活动载体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在促进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上多下功夫,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健康发展的坚强堡垒。
3、构建企业家综合培训机制。中关村应成立专项培训基金,提高企业家综合能力。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关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基础,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竞争形势,政府通过专项资金购买专业机构服务,有效提高企业家的战略思维、管理运营、宏观形势判断等综合能力。同时,加强企业家宏观形势宣传,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家对转型时期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正确认识,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成群鹏(1987-),男,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中关村泰诚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负责人,研究领域为科技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