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感受
2017-01-31杨雪
杨雪
摘 要:本人有7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其中大学教授钢琴专业课两年,初中音乐基础教学5年,从中发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之处。个人认为,学生的种种表现让我知道我的音乐教学走到了一个瓶颈期,通过反复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罗列出怎样使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几点改变:首先,要把當下的流行音乐与书本传统音乐欣赏、演唱巧妙结合。其次,要在听中思,也就是多听,多想。再次,音乐欣赏是要从听中说。最后,要给孩子找回学会音乐的自信。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爱书本音乐,喜爱传统民族音乐。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听中思 听中说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音乐课,也是最爱上的一个科目,但现在看到一个个学生都那么排斥音乐课,甚至有的同学拿音乐课的时间来放松自己,对音乐课不重视,是音体美不记录成绩还是他们打心底不喜欢音乐课?看到他们那么充满期待的眼神里转念又对音乐课无奈……为什么?我在七年的音乐教学后一直在思索,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感受课,应该是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更多的乐趣,怎么就变成令人讨厌,令人痛恨的,无聊的课呢?学生又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呢?
不难发现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在上公开课时,可以说各个都是很精彩、很优秀的,那都是精心准备了好久,反复推敲、试课、修改换来的,这样的课当然是好的。可是再听听教师平时上的音乐课,与公开课相比,真的是相差很远,不敢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平时上课也不会像上公开课一样的精心准备,引起重视,再加上课本上的音乐与学生现阶段所接触的音乐类型相差甚远,这些都成为音乐课枯燥无味、无聊至极、令人痛恨的原因。这样的音乐课学生怎么可能有更多的审美感受呢?也当然不会受学生们的喜欢。所以我仔细的分析原因后决定改变!
首先,要把当下的流行音乐与书本传统音乐欣赏、演唱巧妙结合
把学生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最大限度地扩宽音乐文化艺术的视野,让适合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传统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学生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展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热衷于它也自然。我们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更要鼓励他们去挖掘与书本音乐相类似的音乐元素,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书本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例如: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必唱曲目《银杯》是一首祝酒歌,无论从曲调风格,还是音乐要素等等都离学生们喜爱的音乐类型相距甚远,那么我们可以在欣赏内蒙古民歌《银杯》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或者内蒙古hippop,也就是内蒙古说唱音乐,更贴近初中学生的音乐圈。通过欣赏视频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个时候再去欣赏《银杯》,更容易理解作品,对演唱更有帮助,更好的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之美,从流行音乐过渡到传统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美"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操,陶冶了他们的音乐情趣。
其次,要在听中思,也就是多听,多想。
音乐这门艺术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重在倾听,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感受。静则思,在听前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易察觉、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渔舟唱晚》,听前教师出示在电脑中罗列好的几个问题:1、这首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速度如何?3、情绪如何?4、你听后有什么感受?等等,让学生有目标有重点的聆听与思考。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每一遍音乐欣赏所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一两个即可。学生的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充足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再次,音乐欣赏是要从听中说。
有些音乐作品学生没听过,不熟悉,更有的如交响乐等的作品篇幅较长,初中生自我理解的能力不够,因此所产生的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叙述作品的音乐内容及当时的创作年代、产生地的背景,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进乐曲的意境中,多用对比的手法分析各个乐段的音乐要素所表达的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像器乐作品可以先聆听各个乐器的声音,想象他们比拟的是什么音乐形象,再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雷鸣电闪波尔卡》,看完标题后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描绘音乐形象或内心感受,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词语,如什么地方是打雷,下雨,闪电,歌唱,舞蹈等。
最后,要给孩子找回学会音乐的自信。
老师们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先要给他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肯定,跟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他们,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加。许多学生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对音乐课没有信心而失去兴趣的,包括自认为乐感不好,唱歌跑调,不识谱,不懂音乐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注,不管是哪位学生都不希望也不喜欢面对一个严肃的,整天板着脸孔的老师。更何况音乐无对错也无国界,只要解释合理,所以老师对学生们的音乐理解和感受都要加以正面的肯定,不仅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给学生学会音乐的信心和勇气。而要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就要弯下腰来,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体验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审美,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这所谓备学生很重要。
以上只是粗浅的谈论了自己这些年音乐课教学的心得,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下新的教学目标,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探索,把握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即让音乐课变成孩子们最喜爱的科目。
参考文献
[1]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
[2] 《中学音乐能力研究》,曹理
[3]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