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7-01-31罗开全
摘 要:課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提问 技巧 艺术 有效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西方学者德加默的这一观点,道出了提问在课堂有效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数学课堂提问要运用哪些“给力”策略呢?
一、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问也不是他们不想问,而是应为他们把握不住问题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该如何“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1)教会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型,如侧重于理解寻求原因的问题应用“为什么”,侧重于知识的问题应用“是什么”,应用型的问题应该用“怎么办”有效教学,而评价性的问题则应用“好不好”,“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常用提问方法的讲解,学生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问了。
(2)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仅要老师自己知道每一单元,每一小节,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学生明白、清楚,从而使他们清楚他们所应思考的角度和问题,为更好的提出疑问打好基础。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为了问题而提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及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二、老师提问的方法
1.沟通式提问
沟通式提问就是抓住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围绕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提问,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归纳定义后,教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提出这样的问题:
提问一: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二: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再联系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说明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问题不仅揭示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关系,沟通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就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推导小数乘以小数计算法则的过程,可以这样渐进提问:
提问一:小数乘以整数和整数乘以小数时,是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
提问二:小数乘以小数怎样使两个小数都变成整数,积发生什么变化,要使积保持不变,应该如何处理积的小数点?
提问三: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
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使要解决的问题简单明了。
3、探究式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
另外,还可以用发散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老师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20÷5”时,老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的数”、“20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4、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总之,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4.
[3] 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罗开全(1966.12—),男,四川省苍溪人,现有职称:一级教师,多次被学校、镇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现任教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