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7-01-31张文军杨艳霞
张文军 杨艳霞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能力高低的衡量标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创新能力都与核心素养的疲于密切相关,也是打破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导向作用。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人文性,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也是层层深入,逐渐递进的有序状态。核心素养对于加强情感培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赏析,对情绪的理解和感悟有积极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養学生的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教材文章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书面解读,更需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语文思维。要追求学生对于文章的认知和理解,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深入挖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注重应试教育,只在意字面学习,学习知识点死记硬背,缺少学习内涵,学生或许可以完整的写出文章中的某一个句子,却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学习太过死板,也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缺乏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养成语文思维,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有一个自身的理解。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求助教师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只有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框架,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加强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要强调会说,会表达,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加强语文课程的表达教学内容。因为核心素养具有层次感,而小学语文教学也是需要逐渐深入的教学,通过偏旁部首的学习,到字词的认识,再到组织语言造句的学习,最后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写出文章。这一过程正是学生表达能力进步的体现,语文教学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说。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写作用语的书面化,也要注重学生普通话教学。不能受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影响,帮助学生纠正口音和口语化特征,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知识。学生在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加强的同时,也自然加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扩宽了社交圈,对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各方面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身心发展不健全,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加强优秀、正面的情感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体会和领悟优秀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情怀、地域风情特征、传统民族文化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难点语文教学内容,由于内涵和思想的复杂性,学生在文章理解上存在诸多困难,但是通过情感教育,领悟精神,学生虽然在学习中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心里知道大致意思。某种程度上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是反其道而行之,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并且,情感教育通过联系实际,代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常识,让身边处处充满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能有助于学生感悟精神,真正领会文章内涵,培养核心素养。
(四)创建开放式教学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相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多的则是开放式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保证听课质量,语文教学应当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原一些特殊场景和历史事件。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地域文化差异或民族风情特色的内容,可以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饮食特色,受文化和区域影响的饮食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否有效,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语文水平。因此,必须要加强相应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加强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巧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5(39):378-379.
[2] 沈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20(18):184.
[3] 刘艳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