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7-01-31刘天颐
刘天颐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既要面对身心发展带来的变化,还要面对学习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补救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而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在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故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重在建设学生积极的心态。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积极的方面,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有着对人性更科学的理解以及更有效的干预,从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当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生 生命成长教育
1积极心理学的興起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①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比如指向过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指向现在的快乐和幸福,指向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主义。②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积极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勇气、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能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等。③群体层面:研究公民美德(有责任感、职业道德、乐于助人、有礼貌、宽容),以及有利于形成这些美德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健康家庭、关系融洽的社会、有效能的学校、有责任感的媒体等。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初中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将以上3个方面内容融入其中。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是有关初中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分支之一,将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分为4个方面: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促进心理健康。
2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与体验课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而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的持续塑造过程。已有很多研究证明,活动课和体验课可以有效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增加教学效果。塑造初中生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初中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与体验课,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重视挖掘他们身上所特有的积极力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世界,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寻找自己以往生活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积极性。具体操作如开展专题性讲座、主题讨论(感恩与宽恕)、团体训练(构建积极人际关系、如何创建幸福)、朋辈辅导、组织心理委员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等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思考和领悟中使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智慧,积极认知自我,用辩证的积极心态解读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2.2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应当进行调整,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也需要变得更加轻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弱化自身的说教角色并以一个朋友的角色走进初中生群体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存在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中,但教师应当不断进行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摸索。例如,心理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法引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并赋予学生群体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关系中角色的变化对一些心理学知识有一个更好感知。积极心理学崇尚对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正能量进行挖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审视,帮助学生发现了优秀的闪光点后进行不断的挖掘与扩大,从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充当一个基础知识传递的过程。
2.3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1)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沟通信息。要注重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交流学生的动态变化,调整、改进教育举措,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长一起规划孩子一生,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奠基;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要片面地重视分数,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座谈,实现老师家长携手关爱孩子的全面成长。家长与班主任零距离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实际表现,回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从而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无缝对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2)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有艺术才会有精神的灵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的全面展示和检阅,也是对学生快乐成长、个性发展、多元化成才的引导。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亲身感受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影响,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3)丰富多彩的家校联动,构筑育人合力。学校举办感恩活动,让学生回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促进亲子互动;开展感恩演讲比赛,让感恩根植在每个学生心中;开展征集家规、家书、家信活动,让祖国的传统文化渐渐成为学生立德的根基,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沃土;开展家校联动活动,如聘请北京心理学专家作心理学专题演讲,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各个阶段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目标,把积极心理学全方位融合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形成了在积极心理学下的以团体辅导为主,以沙盘游戏、心理主题班会、小组合作学习、家长会等多形式为辅的活动模式。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笃实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3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是一个与病理心理学相对的观念。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推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选择。学校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借助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发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02):402~405.
[2] 葛鲁嘉,李飞.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