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研究
2017-01-31侯汗擎
侯汗擎
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研究
侯汗擎*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自我表现是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描述人类个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问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发展心理学视野;自我表现;研究分析
在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之中,自我表现(self presentation)的基本内涵,指的是独立人类个体在具体参与实施的人际互动实践行为过程中所展现的选择性反应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影响或者是改变他人对自身的看法或印象。从1959年学者Goffman创立并且提出“自我表现”概念至今,经历了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化,“自我表现”正在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基础性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的代表性概念,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基础性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工作的良好稳定有序组织开展,构筑和提供了稳定且充分的研究话题支持条件。在目前已经获取的文献分析资料中,世界各国学者在围绕“自我表现”学理范畴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过程中,针对人类个体在具体实施“自我表现”行为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基本风格、个体化差异特征及其引致原因等多个具体方面,接连展开了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分析。最近几年以来,社会化建构主义思想倾向的再次兴起,给实际组织开展的现代心理学框架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均造成了程度显著的影响和冲击,一定程度上诱导了现代心理学研究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发展心理学中自我表现定义界定的广义化与侠义化
在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路径之中,关于“自我表现”学理范畴的界定和分析,本身存在的广义化和狭义化两种具体理解分析方式。
在狭义化理解视野之下,研究人员关于人类个体“自我表现”行为的研究分析工作,通常都是与人类个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基础出发点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直接相联系的,并且在这一学理研究基点之下,明确指出独立人类个体具体实施的自我表现行为,通常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欺骗性特点。学者Bluss和学者Briggs曾经明确阐释,人们只有在充分在意他人对自身所持有的看法背景之下,才会选择性地做出具备一定程度的倾向性特点的自我表现实践行为,因而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自我表现行为的个体化差异特征,通常是经由自我表现行为的实践者自身实际具备的基础性主观选择倾向而直接决定的。
在广义化理解视野之下,研究人员关于人类个体“自我表现”行为的研究分析工作,通常都倾向于针对“自我表现”学理范畴的基本内涵实施广义化扩展分析,独立人类个体在具体参与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一定表现程度的“自我表现”行为元素,并且明确阐释,人类个体借由具体发生的自我表现行为,向其他人类个体传递和输出关于自身生活实践体验过程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展现出自身认可的身份认同结论(Schlenker and Weigold,1990)。在此基础上,学者Schlenker(2003)还曾经明确阐释,自我表现行为通常都具备着较为鲜明且充分的自发性,通常都不是在理性化思想观念形态的控制干预条件下具体发展形成的。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显示,即使是在周边背景环境之中不包含观众要素的实践背景条件下,人类个体具体发生的外在行为表现,通常也会遭遇到某些隐在性因素的干预和限制。在与具备稳定亲密关系的交往对象展开具体化的交际互动实践行为条件下,独立人类个体甚至会在具体发生的“自我表现”行为体验过程中,完全摈弃和剔除自我防御行为因素(Green,Sedikides,Pinter,Van Tongeren,2009)。
二、儿童人类群体的自我表现行为分析
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借由对“自我表现”相关领域的研究结论的运用和演化,针对儿童人类群体的基础性成长发展行为展开了全面且系统的研究分析。
遵照著名学者Banerjee(2002)所报告的研究结论,从6岁年龄时点开始,独立化的儿童群体通常就能够结合实际面对的观众对象群体的具体特征,选择性完成具备显著相互差异特征的自主化描述表达行为,而从8岁年龄时点开始,独立化的儿童个体在受到其他人的表扬的赞誉条件下,通常能够较为稳定且合理地展现出更为科学恰当的谦逊行为表现。
也有基础性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显示,从8岁年龄时点开始,部分罹患孤独症的儿童期患者,也能在适当的环境影响因素的干预作用条件之下,展现出一定表现程度的,基于常规性人际互动行为模式考量背景之下的自我提高式主观反应行为(Begeer et al,2008)。
我国学者史清敏(2003)遵照实际测算获取的卷入程度参数表现水平,针对小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学科性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基础性行为表现,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阐释,并且明确认为三年级阶段的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通常会展现最为积极且优化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特征。
运用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要素针对儿童群体的独立化自我表现行为展开研究分析,应当全面且充分地实现对儿童人类群体的基础性观念认知结构和思想倾向的全面认识和揭示,确保实际获取的相关研究结果能够具备预期的质量效能状态。
三、结束语
S针对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问题,本文具体择取发展心理学中自我表现定义界定的广义化与狭义化,以及儿童人类群体的自我表现行为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王晓丽,李晓文.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研究[J].心理科学,2010,04:997-999.
[2]刘毅.自我意识与选择压力——进化心理学视野中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与发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38-43.
[3]蒋平.趋向积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与自我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5,05:49-51.
[4]蒋平.趋向积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与自我发展[J].教育文化论坛,2015,03:55-58.
[5]屈文文,周晓宜.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读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J].学理论,2015,21:41-42.
侯汗擎(1957-),女,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
B
A
1006-0049-(2017)16-0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