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2017-01-31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空想人道主义阶级

王 喆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王 喆*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人道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倡导“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人道主义概括为“自由、平等、博爱”,在当时反对封建和反宗教统治中发挥积极作用。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的人道主义,是维护无产阶级尊严和权利的学说,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似,但存在本质区别和对抗性,对当今人类世界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道主义;西方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一、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渊源

15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其人道主义思想是彻底的文艺复兴的精神,是反对封建主义教会专制,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教育,让个人才智得到发展的人道主义精神。期初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启蒙运动思想家用人道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的非人统治,视民主主义才符合人性。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人道主义,视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为非人性,只有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19世纪,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动力丧失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人道主义失去资产阶级意义。现代西方思想家未摒弃人道主义,此时的人道主义蕴含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色彩,出现空想和停滞状态。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其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改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重视人本身的自由价值,通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达到人道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从民主主义转为空想社会主义,在1842年前后,他们在哲学上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此唯物主义限于自然观,其历史观仍是唯心主义。政治上从民主主义转为社会主义,此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道主义异于民主主义者的人道主义。对马克思而言,人道主义非人的异化论,是人的劳动异化论。马克思以劳动为人的本质,用人道主义方法论证社会主义,未摆脱唯心史观,停留在空想社会主义中。突破精神性理性过渡至物质性实践劳动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架起桥梁。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时,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呈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道主义历史观转向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非一般的人道主义,其理论未浮于表面,是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原则。

二、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从社会形态的发展和阶级运动的历史来看,人道主义是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思想武器,通过抽象意识形态的论辩和具体阶级形式的斗争,获得自由人的永生。为人的解放和发展,由本阶级提出益己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如此,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也不例外。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非孤立存在,通过反思、发展和完善渐成意识范畴。基督教时代,人由灵魂和身体主导,人类学的注意力在神学上;费尔巴哈保留神学观念,认为人是抽象的思辨意义上的人;马克思认为人是具体和实践的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提到自然给动物选定生存范围,动物不敢超越范围,不能想其它范围的存在性。神给人权限,赋予人自主选择存在。人类依托异化的人——神,征服自然和动物,这是人道主义的根源。马克思辩证对待此问题,“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1]体现当权者借神之名和不满法定权力,要求非法定人的内容,此形式丧失现实性,抽象化,暴露他们纯粹的野蛮性。表现出人拥有权力后肆无忌惮的束缚人的自由,轻视人的物质本性转向轻视人的观念本性,强制人服从超伦理和超自然的权威,人性的糟粕就此败露。

恩格斯在《致马克思》中指出“费尔巴哈的‘人’是从上帝引申出来的,费尔巴哈从上帝进到‘人’,这样,他的‘人’无疑还戴着抽象概念的神学光轮。”[2]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性登上舞台,较之前的神理性,将人逐渐从自然中剥离,回归人的理性本源。将个人和国家的个人发生关系,与个人具有的国家特质联系。黑格尔称它们:“是以外在的和偶然的方式同这种特殊的人格本身相联系。”[3]显然,个体存在性的人是国家职能和权利的承担者,应该按社会性考察,非按个体特质对待。并不是说人的理性达到现实性,是社会和国家的抽象概念达到现实性。此种赋予人的抽象概念通过社会团体和家庭体现于社会存在的特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历史发展使我们客观看待人,历史进程为人发展佐证,不孤立人的存在。无论人和神的对立,还是人作为资产阶级工具,表明特定历史时期人是世界卑微的部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通过历史的人解放现实的人,这种解放是思想和历史活动,与历史过程中的生产力、科技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有关。而真正要解放的是人的社会性,一定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推动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把人类历史的社会形态同工业生产的历史联系起来是我们要面对的,使我们立足现实对待人。我们需要辩证看待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中阶级支配着人。说明人存在的阶级等级影响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人在阶级中通过个人间的联合劳动换来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发展取决同他互动的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永恒的,个体摆脱不了前代的发展历史,这种历史决定延续至后代。而生产力的获得、社会等级、自由程度和价值观都相继延续。此过程要辩证审视,以免个人落入自然性的泥潭。受资产阶级压迫的人道主义以不同的形态延续在社会中,之后消融于人道主义。工业革命的兴起,存在严重的劳动供应者除自由的剩下劳动而已,其余都不能自己。科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短劳动时间,使劳动者有时间参与其它事务,人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道主义便属于现实的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1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70.

王喆(1986-),男,汉族,陕西华阴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A

A

1006-0049-(2017)16-0130-01

猜你喜欢

空想人道主义阶级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跟踪导练(一)5
警惕“空想”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还原真实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不空想不抱怨 有激情在线状态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