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学说的生态伦理价值
2017-01-31张曼
张 曼
堪舆学说的生态伦理价值
张 曼*
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在当今时代,恶劣的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而堪舆学中蕴含的富有启示性、智慧性的生态资源可以为解决当今生态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堪舆学,是研究居住环境的学问。经由两千余年的传承,直至今日它依然对当今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堪舆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当今生态问题相联系,为我们当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理论资源,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顺应尊重自然的“道法自然”思想等。借鉴堪舆学的生态智慧来引导人与自然、社会协调有序的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基础,对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资源与参考。
堪舆;生态伦理;生态文明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态环境随之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这种现象令人们开始深刻反思。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也越发的深入与强烈,人类逐渐认识到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问题还应借助于伦理思想的指导,妥当有效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使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保护自然,生态危机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得以解决。如今,生态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和人类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已经非常激化的今天,深入挖掘堪舆学说所蕴涵的生态意蕴,可以为我们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协调天人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堪舆”,即是“风水”,又称“形法”、“青囊”、“相宅”、“卜宅”等等,是古代普遍盛行的相地、相宅术。王其亨学者对堪舆学说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他认为:“堪舆学说就是审慎周密的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臻向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1]因此,堪舆学说是研究如何使人居环境顺应于自然的学问。“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我国传统堪舆文化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更是其思想的核心。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的:“天人合一是东方思维模式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天人关系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承认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合为一个整体,构成天——地——人一体的理念模式。”[2]它忌讳自然环境被毁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是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堪舆学说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的表现,这也是堪舆学说生态伦理的智慧意蕴的体现。
堪舆学理论基于悠久的农业文明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的沉淀,认为自然有其自有的规律法则即“天道”。在我国传统堪舆文化中,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神性的存在,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源。人应该对“天道”无条件的、绝对的服从与顺从。因此,堪舆学说为顺应“天道”,以“阴阳、生气、五行、八卦”为基本原则,并且自有一套相对较完整的勘察体系与测量工具,还有许多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准则,甚至是有一些禁忌,这些准则与禁忌使堪舆文化的实践活动能过合理且有效的进行。堪舆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流传至今,其宣扬的优秀且合理的生态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不断的细化与成熟,其中的某些理念也依旧为现代社会所沿用与遵循。堪舆学说的生态伦理观所提倡的是:人必须尊重自然,遵从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堪舆学说所蕴涵的有关生态伦理的价值理念,对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是富有启发性的作用。
堪舆学强调与追求“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与统一。“天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而“人道”是“天道”的延伸,是人类应恪守与遵从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因此,“天道”与“人道”对人们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堪舆学说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即“人道”,都应顺从“天道”。不能违背天道做事,更不能毁坏自然。要正确认识和顺应天道,并加以利用与合理的改造自然,最终达到天人合德至善的境界。生态问题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只能是由人自己来解决的。因此,生态学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堪舆学说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实际上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今社会应是在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引领下,协调天人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的三者共同和谐发展。
二、树立尊重自然的观念,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化,人类渐渐开始反思在处理自然环境的问题上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与做法,重新深入挖掘与理解传统堪舆学说中蕴含的丰富的伦理价值,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迪,指引人们更好的与自然相处。首先,堪舆学说中所阐发的“道法自然”,即是指人类要顺从世间万物的一切规律,不能违背与破坏它。人若是能够以这种态度去生活,人与大自然也就自然地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自然也就形成其乐融融局面。“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万物生命间是息息相通的,处在相互对应的有机联系中,存在于统一的生命过程中。”[3]堪舆学说也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统一的。其次,在堪舆学看来“天人合一”是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遵从与运用,是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尊重与遵从自然规律就是在践行“天人合一”理念的表现,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基本条件,更是使人类自身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堪舆学是非常忌讳自然环境被毁坏的,认为自然生态是否处于健康、平衡的状态,是人类自身是否践行道德价值的现实写照。我们之所以制定道德标准,规范行为活动,正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相协调发展的良性模式,这是堪舆学生态伦理观的合理外延,并且为实现和谐提供了可参考的道德启示。充分体现了堪舆学并不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立的状态,人也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容共生的,提倡友善和谐的生态观。在堪舆学中,“道法自然”作为基本的行为原则,被广泛的为人处事乃至治理国家以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堪舆学说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奉行的基本原则。“道法自然”要求人在与天地自然的相处中,以“自然无为”的方式,顺应天地自然的自然而然。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看,堪舆学的“道法自然”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堪舆学所提倡的是人要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要顺应天地自然,要保护天地自然,与天地自然相和谐,这些思想与现代生态学的基本主张是一致的。这种智慧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观念,值得传承与宣传,使人人都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观念与立场。只有把尊重自然作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准则,人类才可能加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步伐,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堪舆学的生态观不只是单纯的提倡与要求人们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人们形成道德自律精神,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提升人们优化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自然环境与人类良性、健康发展的模式。
三、加强人们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树立完整生态观,建设和谐社会
堪舆学的生态观追求的目标是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及人类社会环境本身的和谐。维持和谐的关系就会给人们带来吉兆;相反,则是灾难。堪舆,它以凶吉去判断与人相联系的自然和建筑环境,是存留在民间和人心之中平易化的信仰。俞孔坚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称风水学说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4]可见堪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也越发的关注与注重自己身心的健康。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关注人类身心健康的人本理念正是整个堪舆思想宝库中最核心的思想。因此通过对汲取堪舆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将自然环境适度合理地运用与改造,使生态人居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生态伦理建设就是要将道德延伸到自然界,通过协调各方利益,规范人类的环境态度和行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保证人类整体事业的繁荣。”[5]由此可见,生态伦理建设的意义之重大。生态伦理的建设关乎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快对生态伦理建设的步调。与此同时,它还提醒与警示人类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同时,要注意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要主动改善与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形成合理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最终创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只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生态伦理从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出发,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要想尽快地摆脱严峻的生态危机,这需要唤醒全民的危机意识,将保护自然的观念化入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生态伦理能够唤起我们的生态良知,激发潜藏于我们内心的生态危机意识,提升个人品质和道德情操。可见,生态伦理所提倡的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及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对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激励功能;生态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控制功能,对人们的行为活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生态伦理试图向人类传达与阐述,人类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用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精神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生态伦理思想能够较为全面的向人们传达生态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理念,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这一举措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状况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加强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加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动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环境道德观。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文明,要充分发挥生态伦理观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指引作用。要将对人们进行生态伦理观的教育作为全民的终生的教育工作去看待,将生态意识提升到全民意识的高度,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落实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结语
堪舆学是一门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为人们选择理想、健康的人居环境提供参考与建议。堪舆学说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能够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理论资源。堪舆生态观是人类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智慧性成果,它倡导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堪舆学说始终以追求与塑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为目标,这一目标也正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永恒追寻的主题。因此,堪舆学说的生态观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反思与思考,丰富了人类的生态伦理观,有利于人类重塑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同时堪舆学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值得被借鉴与学习。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应用堪舆学说给我们留下的智慧财富,深入挖掘与发挥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态问题之中,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让人们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37.
[2]季羡林.人文地理学和天人合一思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4.
[3]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6.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2-34.
[5]周兰珍.中国生态伦理研究的三个关键[J].江海学刊,2007(6).
张曼(1994-),女,新疆吐鲁番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宗教文化。
B
A
1006-0049-(2017)16-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