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研究
2017-01-31潘威旭
潘威旭
张闻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研究
潘威旭*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张闻天作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家,张闻天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张闻天研究和奉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原创,并提出了诸多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和主张,阐明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及中国化思想的提出
(一)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张闻天对社会中的理论没有盲目的跟从,而是通过对社会思想中的对比及分析,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思想。首先,张闻天对社会中的各种先进思想的理论及应用原则进行仔细的对比及分析,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缺陷,认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念,坚定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研究,分析了社会变动四个时期的各种表现,为我国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
张闻天在1936年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他在多次会议中强调:应该利用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与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环境,建立适合中国的行动纲领及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1]。张闻天在延安时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变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化与具体化的思想,将其应用到社会革命的实践当中。
二、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实践主张
(一)重视实践调查研究
张闻天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爱国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应该与普通群众相结合,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推广及宣传,激发基层民众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的主张。张闻天在国外时期就注重对实践调查的研究,他认为了解基层大众生活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是否成功的有效途径。重视实践调查的研究,反对教条主义,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了解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特征及需求,制定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最重要的优良作风,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张闻天在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思想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我国的现状进行对比,使其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张闻天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达指导方针,提高党内干部的学习精神。同时,张闻天积极地在战区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宣传,通过战区的实际经验进行理论的结合,与战区的前线人员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实际的战争经验及国内形势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一)提倡实事求是唯实创新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推广之后,在社会中形成了两种马克思主义观念,第一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即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理论中单一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将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思考。第二种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思想解释我国革命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发展方向,利用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观点及方法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3]。张闻天提倡实事求是、唯实创新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求是与唯实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具体要求,只有坚持这两个原则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好的运用到中国的社会革命中,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建设为社会大众开辟新社会主义道路。
(二)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结合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张闻天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及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不断的总结经验进行理论的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实践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张闻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推广过程中,积极总结自身的经验及缺点,在广大的干部群众中开展宣传的工作。张闻天在延安期间,深入到马克思主义开展的基层地点进行调研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否符合中国基层的现状及需求,促进新中国革命纲领的建立与实施,使广大的干部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张闻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主要发展与执行者,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他通过不断的创新与结合实践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及群众的需求。张闻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加强党内建设、提倡求是、唯实、创新的原则及结合社会实践三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张闻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密切的联系群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1]张太原.抗日战争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的形成[J].中共党史研究,2016,03:52-62.
[2]程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叙事的形成与中共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6-10.
[3]李芬.从历史进程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01:127-130.
潘威旭(1992-),男,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通讯作者:齐晓明,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A
1006-0049-(2017)16-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