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民歌的传承价值
2017-01-31张潆月
张潆月
浅谈陕北民歌的传承价值
张潆月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陕北民歌是当地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陕西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承载着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它反映了陕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民歌艺术,对研究陕北地区历史、民俗、方言、人们情感世界等具有重要价值。
陕北民歌;传承价值
陕北地处中国西部,这里原生的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长期的磨难和历练中,铸就了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精神和秉性率直、豁达乐观的性格。近年来,随着陕北地区矿业资源的开采带来该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陕北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地方逐渐被人们所知。相应地,陕北民歌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出现了诸如阿宝,王二妮等著名歌手。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陕北民歌的知名度更高了。
陕北民歌是世世代代的陕北地方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多少年来,陕北民歌就像是一头黄土高原上踏实的老黄牛,在陕北这块封闭的土地上传承着。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前看着难登大雅之堂的陕北民歌凭什么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到底有什么传承价值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阐述。
一、方言价值
陕北民歌主要以口头的形式流传,当地人民甚至可以自己即兴创作歌词。基于陕北民歌这种艺术大多数是民众以口头创作为主的,其歌词必然都是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如歌曲《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题目本身就由方言组成,“泪蛋蛋”,“沙(sa)蒿蒿”,非常符合陕北人爱说ABB式词语的方言特点;再如《兰花花》中“咱们两个死活要在一搭”,“一搭”即为在一起的意思,是纯纯正正的陕北方言;又如陕北民歌中的“我”的唱词大多都是陕北地区“我”的方言表现形式……陕北地区各个市,甚至是各个县的方言都不尽相同,所以听唱词我们大概就可以知晓这首歌曲源于哪个地方。
二、革命历史研究价值
一首《东方红》传遍了整个世界,唱响了整个太空。陕北曾经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其许多民歌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盛况。民歌就像是震天的号角,唱响了整个陕北大地,鼓舞着陕北的革命。《闹官》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百姓的抗捐抗税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横山下来个些游击队》唱出了农民翻身得到解放的欣喜与感激;对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陕北民歌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详细精彩的叙述。陕北特定的历史环境,在革命中孕育了陕北民歌。使得在研究我党的革命历史时,陕北民歌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这洪亮的歌声,不仅传承着历史,也将开拓着未来。
三、民俗价值
陕北民歌是一种地域民歌。是基于陕北特定的文化风俗而衍生的一种民歌。笔者认为,透过陕北民歌,我们可以看到陕北人民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俗。具有陕北特色的陕北民歌,着实为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形象的陕北风俗画卷。
(一)衣食住行
过去的陕北人民头戴白头巾,冬天穿亲手缝制的,用棉花填充的棉袄。“赶骡子的哥哥七尺高,他身上穿的是蓝布布袄。脚底的麻鞋多结实,头上又把那羊肚子毛巾罩。”一句歌词可谓唱出了陕北人穿衣形式的精髓,也反映了当时环境闭塞的陕北地区人们生活是贫穷与落后的;再看“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其中就唱出了陕北特色“钱钱饭”①;“那些窑洞的热炕上沧桑的人,温着酒,拿着烟,想着谁”则表现出了陕北特色民居窑洞以及窑洞里的土炕以及陕北人重感情的性格特点;从歌词“赶骡子的哥哥他终于回来了”“一头毛驴踢踏踢踏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山川相连,沟壑纵横的陕北山区,毛驴和骡子是一种农家出行的交通工具,实际上毛驴和骡子也是过去该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二)礼仪信仰
“我和三哥哥拜花堂,拜罢花堂入洞房”“辞旧迎新庆丰收,新春秧歌闹起来”则反映出陕北地区婚俗以及新春闹秧歌的习俗如;“龙王老爷爷早下了,早下海雨救万民”“产人都说咱们俩个好,阿弥陀佛只有天知道”“想你想成个泪人人,抽签算卦我还问神神”。陕北民间寺庙道观星罗棋布,人们烧香拜佛,信奉鬼神,相信巫术,求雨祭祀,反映了这一地域人们的精神寄托。
四、情感世界
陕北人民生得豪爽,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十分讲究情义。陕北民歌情感抒发大多以男女恋情为主题。这种题材也是当今最为流行的一种题材。《拉手手亲口口》《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个面》等等一系列的歌曲抒发了青年男女之间浓烈的爱意,情感热烈奔放毫不掩饰,我们从歌曲中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现在的陕北人依旧是这样的热情奔放,情感真挚,不加修饰。从陕北民歌中,我们似乎可以窥探出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内心的情感世界。
五、总结
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美的特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陕北民歌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不仅承载着陕北地区的文化,更对现在的人们有着一种精神上的鼓舞。这嘹亮的歌声唱响了陕北大地,也将唱进全国人民的心中。
[ 注 释 ]
①钱钱饭,即原是陕北人家缺粮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现已成为粗粮细做的风味饮食.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
[1]张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2(1).
J
A
1006-0049-(2017)16-0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