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联社会中的劳动异化现象

2017-01-31赵益晨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异化苏联工人

赵益晨

浅析苏联社会中的劳动异化现象

赵益晨*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历史的光辉并不能掩盖事实的真相,作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的苏维埃政权,在长达70多年的执政中所产生的问题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指出的异化的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对劳动异化理论进行简要论述,并试图通过例证来说明苏联在7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的异化现象,然后对此做出简要评价。

劳动异化;苏联;马克思主义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异化的概念理解

首先,异化的概念可以根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来获得答案。异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创造出的对象反过来成为与主体对立,凌驾于主体之上,支配和奴役主体的对立物,即人所创造的对象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作用于人。

而根据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异化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

(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一方面,从价值的序列性来看,人的目的性价值被迫下降为物的功能性价值,在序列上目的论为了手段。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人事生产的目的转变为生产是人的目的,而生产的目的在于财富。而另一方面,即使从功能性价值角度考察,创造物的价值的劳动者本身也是廉价的,即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化。

(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对于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正因为如此,工人才会感到不自在、空虚,才会把劳动看作是自我的肉体牺牲,饱受折磨摧残,渴望逃避劳动,仅仅将劳动当作满足自己外在需要的手段。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强调,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异化劳动就是将作为类本质的人的特性变成支配和奴役人的对立物,使人丧失了它的类本质的属性,使原本的人成为了一种非人的存在物。

(四)人同人相异化

最后,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的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同时,劳动异化理论为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二、苏联时期经济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1919年12月17日《真理报》发表了托洛茨基《论劳动军事化》一文。托洛茨基强调:强迫劳动、严密组织和军事化并不仅仅是一种紧急措施,工人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强迫公民在任何地方从事任何工作……工人应该向士兵一样,服从命令……强制劳动的紧张程度将会达到最高峰,逃避劳动的人应被编入惩罚营送到集中营。而布哈林认为,社会的机械化——人们协作劳动、“活机器”的一致性将是推行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2]。而根据可见的历史资料,布尔什维克党最初希望以这样的战时共产主义制度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由此便不难发现这一历史事实的残酷性,即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所提到的异化劳动的概念不仅没有在即将要实现的苏维埃俄国中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工人生产出的产品成为了剥削和压榨工人一切资源的合理手段,而工人之所以做的目的甚至不是为了获得低廉的工资,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会在惩罚营或是集中营中以极为悲惨的方式结束而已。劳动活动本身成为了工人唯一存在的理由,工人作为的类本质早已不复存在,他们是苏维埃俄国军事化的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微不足道的零件。当然,最后这些工人为之奉献一切的这个苏维埃政权的背后,当然是组成布尔什维克党的每一位领导人。如此残酷的剥削换来的是这个政权取得了与敌人战争的胜利,而问题却是人民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几乎牺牲了一切,而最终是否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呢?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一五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创造了物质条件。然而,取得这一系列辉煌瞩目的成就的背后却是以牺牲广大农民的沉痛代价换来的。为了积极响应工业化的号召,斯大林强行推进农村集体化,并以剪刀差的形式向农民已购买的名义征收粮食。由于忽视经济规律而强行推行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使得农村的生产效率不升反降,加之义务交售制的推行,农村怠工现象也逐渐显现。但是马上便受到了苏联党和政府的严厉打击。这种政策推行的结果就是,尽管农业总产量不断减少,但是国家的收购量却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大饥荒。1932年至1933年大饥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付出了近千万人的代价。这样残酷的现实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农业成为了工业化的原料产地、倾销市场和粮食来源,农民成了异化劳动的主体,他们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积极响应工业化,而为了工业化,他们可以随意地从世界消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卫苏联,可是他们为之献出的生命的结果却使得这种异化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如果说斯大林时期的特权阶层由于大清洗的出现而难以稳定的话,那么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的扩大化、稳定化得到了正式的确立。这一目的明显在于收买党和苏维埃机关上层,同样也由于社会资源的严重匮乏促使特权行为的出现,特权的内容也是琳琅满目。这些特权通过任命制和终身制得以在该阶层中保持稳定,进而是这一政权牢固地紧握在一部分人手中。而广大的苏联人民就成了这一小部分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者,而这些生产者也饱受严重的剥削:一个普通的苏联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仅能买一瓶果酱;同时由于食物供应的效率低下,排队也成了家常便饭。而千千万万的苏联工人创造出的甚至一度超越美国的重工业、军事工业的强大生产能力成为了保卫这一阶层的坚固堡垒和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有力工具。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不言自明,如果说在斯大林时期人们每天以保护生命为目的而小心翼翼地效忠供奉着斯大林的话,那么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人们不再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提心吊胆,但是代价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供养一个更加广泛且稳定的阶层,以换取微薄的收入兑换生存的必需品。

三、对苏联经济发展中异化现象的简要评价

正如雅科夫列夫所指出的那样:“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及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3]。”苏联的异化从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当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人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后,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意识到了稳固这个新生政权的路径便是通过异化劳动的形式保全自己现有的身份地位,以实现自己的理念和抱负。而当斯大林体制确立之后,异化劳动成为了这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其中大量的劳动力甚至是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为这个国家服务的,他们就是那些被国家(很多情况是随意地)指控为反革命、右派、富农的这批人,他们被剥夺了一切财富和地位,除了被枪毙的部分人之外,大量的人死于环境极端严寒恶劣的劳改营之中,而正是他们为国家“无私”地奉献着。或许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稳定让人们感到了一次生机,然而这一问题的实质从未改变,反而更加沉重。如果说苏联的解体是很多原因造成的,那么大量的异化劳动极端化的事件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公开化所产生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正如马克思所讲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苏联的严重问题从这句话里面能够寻找到合理的答案。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所发生的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而以苏为鉴,防患于未然,是今天我们应从中汲取的深刻教训。

[1][德]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2-54.

[2]金雁.“喀琅施塔得事件”的历史真相[J].社会科学论坛,2015(02).

[3][俄]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32.

赵益晨(1995-),男,河南郑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

A

1006-0049-(2017)16-0246-02

猜你喜欢

异化苏联工人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基层关工人的梦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