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共青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导工作的探究

2017-01-31朱妍妍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学生

朱妍妍

新媒体背景下共青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导工作的探究

朱妍妍*

信阳学院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新媒体传播方式应用率逐步提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交流,记录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校展开大学生就业问题定位的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处理就业难得问题。本文站在新媒体的视角下剖析大学生就业难,如何在就业方面,提高共青团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传播方式;共青团;就业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步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友等方面,一方面丰富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媒体技术的不完善,国家监管力度不够,学生在信息接受方面不能合理的区分出善恶是非,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职业观,给共青团引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新媒体的充斥下,逐渐延伸出了MSN、QQ、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交流方式,共青团在今后的工作展开及大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中,应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对新媒体的认识与利用,在此优势下,对共青团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与融入社会必然会有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与职业观的不足与走偏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蓬勃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进与完善,在此背景下,高校推出了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观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高校展开的这种课程只是阶段化的,时间一般很短,理论知识也空洞无味,并不会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方面形成较大的影响。

同时,大学生生活在网络覆盖的社会环境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无法抵触新媒体环境下爆炸式的信息传播,再加上国家对新媒体监管的体制不健全学生在接受这些信息时不加以区分与抉择,会对自身的认识与职业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思想产生畸形化,使学生的思想在接受这些信息时不知不觉的被潜移默化。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职业观,就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同时,毕业大学生偏向就业于待遇高的企业,不愿意奔赴国家有需要的基层单位、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中去。

熊汉中在2011-2014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对大学生选择工作地点进行了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的发展机会,其次是生活成本和收入,对此必然会有大多数学生就业于东部地区。就此这种现象的产生,基于大学生就业基本市场化,大学生无法抗拒条件优厚的工作,也是由于大学生要求太高,与实际情况不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需要大学生把眼光放的长远,以实现自身价值为中心,积极投身于国家需要的岗位上,报效国家与升华自我。

(二)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就业结构矛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保障制度跟随着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与发展,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性。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各地区呈现出经济水平不平衡现象,这就导致了以经济基础为依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出现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就业结构矛盾产生的市场供求因素的波动,从而就造成了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最终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高的社会状况。

就业结构性矛盾正逐步成为影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主要是由于其影响了产业调整的进程,人才稀缺导致的新兴产业吸纳就业的瓶颈,从而影响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其二,就就业创业的改善,就业素质的提高,劳动标准的实施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就业质量提高进程滞后;其三,由于发展新兴产业面临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改造传统产业面临劳动力转移安置问题,构建现代服务业面临大学生整体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调整。

对此,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就此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有效的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笔者在此有以下几点看法。首先,对社会的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破产的企业,要妥善处理好下岗、离岗等失业人员的善后问题,减少社会负担,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减少了竞争力;再者,从地区经济入手,追溯就业结构矛盾问题的源头,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大力度的对经济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最后,加大对就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设专业型人才队伍,正确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专注解决一系列的失业问题。

(三)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不完善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的全速推进,国家大力改革带动全国的产业向前发展,基本上对大学生就业等相关问题有了可观的改革,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基数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此问题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给予指导与促进。在2016年,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问题,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等。

虽说国家的相关制度基本完善,但是实际问题远远是国家无法预计的,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在宣传方面,后期跟踪方面都落实的不够,关键是国家对此类问题没有指定相关的政策,导致下属部门钻空子,将现实问题置之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实属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溯其本源还得国家政府部门运用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针对上述现象实施监管,给中国人才市场创造一片蓝天。

二、共青团将新媒体利用在学生的就业问题的探讨

新媒体借其对信息传播的迅速、便捷、及时等优势深受大众青睐,经调查,我国的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主的新媒体也越来越深受大众喜爱,能满足他们瞬间的娱乐性需求,成为人们跨时间,跨空间传播方式的学习,生活,思维交流的方便工具。同时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就业成了一种挑战。

(一)正确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

共青团的服务宗旨决定了高校共青团要全面利用自身职能促进大学生就业。

共青团是党的先进组织,是政府与高校大学生交流的平台,目前,共青团应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就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情况下,对新媒体与学生联系方面做出深入研究。

共青团应将新媒体与现代教育结合,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便捷性。对学校开展的人生规划课程,共青团结合新媒体长期跟踪学生在校期间新事物对自身的影响程度,以便学校对毕业生综合成绩的全面认识。利用微信、微博、QQ、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最精准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了解与掌握,打破传统就业信息的闭塞性、不平衡性、模糊性等不利性质。再者有抉择发布的就业信息来影响毕业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规划;共青团要有目的的引导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结合自身长处与新媒体优势打造高素质人才,开辟新时期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规律与道路。

(二)打造人才就业信息O2O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论坛或者贴吧,传播学校内外的消息。就此,高校共青团应该打造一个网络区域,向外吸收社会最新招聘概况,向内吸收学生的就业需要,这种双向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在线下,学校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丰厚的校外资源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并且,借鉴好的创业先例引导大学生自行创业,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互相鼓励,让学生有更好的交流学习空间。为此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数据库,以便后期对学生的调查,同时,为传统的就业活动注入活力。

(三)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高校共青团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一条校企交流平台,由企业发布一些关于就业的信息与职业技能讲解,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做好人生规划,也为他们不虚度大学时光负责。让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有正确的抉择,在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高收入方面有着理性的思考,同时,共青团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多磨炼自身的意志,以民族精神为中心,积极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

共青团要维护好这种双向交流的方式,正确把握信息的优劣常态,做好防护措施,为了让学生与企业有更好的交流提供安全的环境空间。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关系好社会上的千家万户,并且与国家的利民政策的实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排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政策的优越性,机制的能动性,管理的先进性。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共青团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共青团应该本着自己切实服务大学生的任务为前提,实现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打造新媒体下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先进队伍,发挥自身优势,仔细寻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利用强有力的媒介,向社会输送作为时代引领者的高素质大学生。

[1]聚焦中国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代娅丽.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重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3]李悦.新媒体视阈下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探究——以共青团微博体系为例.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2015.

[4]刘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D].云南:曲靖师范学院,2015.

朱妍妍(1986-),女,河南鹿邑人,硕士,信阳学院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D

A

1006-0049-(2017)16-0238-02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学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