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漠南蒙古地区二元管理体制意义初探

2017-01-31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统治者清政府蒙古

张 涛

清代漠南蒙古地区二元管理体制意义初探

张 涛*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有清一代,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在蒙古地区催生了盟旗制度和内地道府州县制并存的管理体制,笔者主要探究了这种管理体制的意义和影响。

漠南蒙古地区;盟旗制度;道府州县制

一、二元管理体制的形成

移民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外族入侵导致的内外危机使漠南蒙古地区出现了二元管理体制。

(一)对民人的安置

清末民初,晋陕人民由于生活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及口外放垦政策的诱惑等原因,迫于生计他们到口外谋生。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内地民人在口外蒙古“或行、或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人之多①”。汉族人民在蒙古地区定居成为事实,清政府为防止蒙、汉人民结合,设置府厅州县,由新设的地方官与旗札萨克分别管理蒙、汉两族人民。这为将州县制推广到边疆地区创造了条件。

(二)基于“走西口”移民运动和财政危机而实行的放垦政策

康熙帝、雍正帝时期,转变了禁止汉民出边政策,逐渐承认了汉民出边的合法性,从而使内地迁居蒙古地区开垦谋生的汉族移民数量大增。《辛丑条约》签订后,为赔款清朝放弃了对蒙古牧场的封禁,任命贻谷督办垦务。无论是对移民运动的承认还是对财政危机的补救,使得大量汉族民众流入口外,促使了府州厅县制的出现。

(三)列强入侵激发的民族矛盾和满汉权力结构的改变

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日益成为俄、日、英等帝国主义的侵略目标,盟旗政策对清朝统治存在安全隐患。然而清政府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不断地屈辱投降、卖国求荣,激起了国内人民的反清起义,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清政府主要依靠的蒙古王公及其骑兵对此却力不从心。终于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方武装来镇压国内人民起义,于是,以湘、淮军为主的汉族地方武装便成为支撑清朝统治的新兴武装力量。至此,满蒙贵族联盟实际已为满族贵族与汉族军事官僚集团的联合专政所取代。从此,汉族官吏在政治上日渐活跃,因此,不断有人主张废除扎萨克制,进而将州县制度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

(四)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统治者在边疆内地化方面不总是被动的顺应潮流,而经常是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而且统治者在促进边疆内地化的过程中常常是以行政内地化为先导。这既是客观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是统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清朝统治者也在促进边疆内地化方面不遗余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廷将热河各厅和察哈尔地区一些厅改建为1府1州5县,这标志着府州县在漠南蒙古地区的正式确立。

二、二元管理体制实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促进边疆内地化。随着大量汉族的涌入,清朝统治者把内地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地方行政建制推广到蒙古地区,使其直接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也正是因为边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加强,促进了边疆的内地化。

削弱蒙古贵族势力。厅、县不仅作为清政府的耳目,对蒙古王公进行监视,还使得旗札萨克政治权利、管辖范围大幅度缩减。在新设治的地方,蒙旗札萨克的行政权力已大部分为道府州县官吏所取代,土地大部分被分割甚至旗地名存实亡,因此,盟旗体制和蒙古封建领主占有制的特权地位,被大大削弱了。

促进蒙汉交流。道府州县制的施行,使得汉族移民定居于内蒙古地区,这为蒙汉两族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如服饰上,蒙族多效仿汉族穿着短衣;饮食方面,蒙族的饮食向来以乳制品和肉食为主,从事农业生产后,蒙族多以谷物和蔬菜为主食,辅以肉食。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借鉴与彼此融合的现象。

(二)消极影响

大量开垦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官员、私垦移民对土地采取掠夺式开垦,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再加上移民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掏甘草、生活樵采也严重破坏了居民点周围的植被,在居民点周围不断扩大,形成以市镇为中心的荒漠化圈;又因土匪在包头黄河口等处把持,农民们不胜其扰,纷纷弃地它逃,形成“垦户望风逃避,千里为墟”的局面。

盟旗制度与厅的权力冲突。从蒙古地区被划入新的行政区划中开始,蒙古王公不仅在政治上的支配权逐渐被剥夺,管辖的旗地范围不断减少,这样一来,蒙旗对中央政权的离心倾向日益加重。

加深对汉族移民地剥削,激化了民族矛盾。汉民在口外租佃的土地,除向蒙古地主缴租外,还要给地方政府缴纳“小租”作为行政开支。农民除了向地主直接租地外,还有一种“揽头”的中间剥削形式。“揽头”将整片土地从地主那里揽来,由他负责交租,然后再把土地用更高的租额转租给农民,农民的生活穷苦艰难。

随着“走西口”大量汉族移民向漠南蒙古地区迁移,清政府出于统治目的,在蒙古地区出现了盟旗制和道府州县制并存的二元地方建制,从这一层面来看,清朝统治者的边疆治理政策是行之有效的。

[ 注 释 ]

①清圣祖实录,卷二三0.

[1]清世宗实录[M].卷七十四.雍正六年十月.台湾:台湾华文书局,1969年影印版.

[2]清圣祖实录[M].卷一五一.康熙三十年五月壬辰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

[3]章梫.康熙政要[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绥远通志馆.绥远通志稿[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5]乌云格日勒.略论清代内蒙古的厅[J].清史研究,1999(3).

[6]苏德.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9,10(3).

[7]郝文军.清代伊克昭盟行政制度内地化的起始时间与标志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6,25(2).

[8]梁卫东.清代汉族移民与鄂尔多斯行政体制重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9]张永江.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J].清史研究,1998(2).

张涛(1993-),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K

A

1006-0049-(2017)16-0136-01

猜你喜欢

统治者清政府蒙古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我的蒙古 我的草原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