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坐憩空间行为与心理研究

2017-01-31邢安娜高力群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习性空间心理

邢安娜 高力群

公共坐憩空间行为与心理研究

邢安娜*高力群*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民众对于公共空间舒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坐憩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提升公共空间质量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公共坐憩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们的行为习性和基本需求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了人们在坐憩空间中的行为模式,期望能给现在公共坐憩空间的设计提供可行性建议。

公共坐具;行为心理特征;人性化

一、引言

在现代化节奏如此快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在工作间隙能有一个良好的坐憩场所会有助于缓解人们工作的疲劳;亦或人们在休闲娱乐期间,能够找到一个舒适的坐憩场所,会让人们的心情舒畅,成为了人们内心渴望的精神追求。然而在现今社会中,各种公共空间的坐憩空间都忽略了人是主体的这一概念,忽视了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和行为这一精神需求的因素,导致现今很多公共空间的资源浪费。

二、行为模式与心理活动分析

(一)心理行为模式与坐憩空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动、心理和环境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1]。坐憩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和环境,但是这个空间的具体存在(功能,空间大小,人流数量等)可能又限制人的某些行为;反之,人们在坐憩空间中起主导作用,各类空间中人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及模式。本质上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公众之间的心理与行为虽然会有差异,但由于场所具有明确的用途及功能,决定了人们的心理行为大体是一致的。

(二)坐憩空间中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分析

心理活动是人在空间中对各种客观存在事物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会受各种因素(如文化、地区、教育等)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的心理活动,因此也会出现各种因人而异的行为模式。正如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垭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所言:“我们必须首先学会一种告诉我们环境与我们自身之间真正关系的方法”[2]。在研究坐憩空间中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要首先了解人的一些行为习性,因为这些习性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1.人的行为习性

人的行为习性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认知和根深蒂固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这其中包括最基本的本能反应。

(1)抄近路即捷径效应,就是人们在通过某一场所和空间时,总是会采取最近的路线,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识途性是指进入某一地方时,有可能感觉受到威胁时,人们会按照原路返回的习性。

(3)左侧通行,即人们在人群众多的地方,会选择在左侧通行,这可能与人类右侧优势而保护左侧有关。

(4)左转弯习性,人类有趋向于左转弯的习性,当然这不是绝对,但具有普遍性。

(5)从众习性,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3]。

(6)聚集效应,研究人群密度和步行速度的关系时,发现当人群密度超过1.2人/M2时,步行速度会出现明显下降。当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则会出现人群滞留的现象,时间过长时,就会发生人群聚集。

(7)距离保持习性,就是当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得其中一人感觉到不舒服的现象,也可以称为人的领域性。

2.坐憩空间中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每个人又都不能脱离社会,这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掌握公共坐憩空间中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对于空间的营造有指导意义。

(1)尽端趋向行为。在餐饮店,选择座位时,人们愿意坐靠边的座位而不选择中间的桌子。这主要是人们不愿意选择人流频繁通过的座位,这就是人的尽端趋向行为。该行为是人们总是设法使自己处于一个不太容易引人注目,但又有良好视野、不影响他人的地方[4]。

(2)个人交往距离的行为。该行为主要体现为在公园的长板凳上,人们总是尽可能的坐在两端,当两端都有人时,很少有人会去坐在中间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距离保持习性的原因,两个人距离近时,会使得相互靠近的双方感觉到不自在,当然每个人的交往距离因为其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有所不同。

(3)看与被看的行为。在坐憩空间中,看与被看的行为是普遍的。卞之琳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和莫言的名句“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都能够说明社会的千姿百态和形形色色的人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

(4)交往与互动行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往的。在图书馆中,人们可以与他人进行文学和科学内容的交流;在公园内,人们通过下象棋来娱乐自己。所以在坐憩空间的设计中要根据该空间的功能来设计一些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元素。

三、结论

对于公共坐憩空间的认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坐憩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研究,在坐憩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尽相同的,但依旧脱离不了人的这些基本需求以及行为习性,在户外坐憩空间的设计中要着重考虑人们的这些行为模式,营造良好的、舒适的坐憩空间。对于坐憩空间营造方面,要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的空间行为模式、生理心理特点、情感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的设计才是真实的,才是人性化的设计。

[1]熊鹏.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处,2009.06.

[2]高蓉.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18,25.

[3]周晓娟.户外坐憩设施设计研究[J].规划师,2015(1):87.

[4]C.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王听度,周序鸿,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邢安娜(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产品设计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2010年“和成·新人杯”全国青年室内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申远杯·首届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获得第二届“晨星奖”三等奖;导师:高力群,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TU

A

1006-0049-(2017)16-0132-01

猜你喜欢

习性空间心理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空间是什么?
习性养成要趁早
心理小测试
创享空间
心理感受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