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矛盾分析方法
2017-01-31侯婷婷
侯婷婷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巴金《家》的矛盾分析方法
侯婷婷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巴金的《家》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有着深刻的矛盾。觉新是典型的代表,他虽受过教育,但是他还是无法摆脱高老太爷对他的命运安排,形成了他性格矛盾的多重性,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在此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框架,解释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内涵和立足矛盾分析法的基本要求思考,分析家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矛盾,构成巴金小说一个矛盾人物形象。
巴金;家;性格;矛盾分析法
一、巴金《家》的内容概括
巴金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的人物性格,大都与这些人物的性格有关,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因此和冯乐山成了死对头,遭到爷爷的训斥,但觉民与琴已经相恋在觉慧的鼓励之下,觉慧爱上俾女鸣凤,但冯乐山娶鸣凤为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高老太爷一病不起,高家又发生了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安宁,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办丧事。将要生孩子的瑞钰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为避免“血光之灾”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瑞钰难产而死,而觉新反思家中应该出个叛逆者,觉慧离家出走。
二、矛盾分析法论的内涵及方法论
(一)觉新性格矛盾之中的斗争性
任何矛盾都处于斗争之中。有矛盾就有斗争,唯物辩证法讲的“斗争性”它指的是任何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矛盾只能通过斗争性才能解决。觉新是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物。一方面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向往个性解放,渴望得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另一方面,他屈从封建势力,以封建礼教作为处事行事的准则,思想与行为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觉新是一个思想和行为充满矛盾的“读新书,过旧式生活”的人,一切为家族安定和幸福鞠躬尽瘁,在父亲给他定了李家的亲事时“他不做声只是低着头”他绝望的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着头痛哭,他一点都没有反抗。”[1]觉新没有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结合起来,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在客观存在的对立面前,觉新没有反抗高老太爷给自己提的这门亲事,其实他心里是不愿意,更何况他有喜欢的人那就是琴,但是他并没有给高老太爷说明,而此时的他只有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他希望用自己的牺牲来调解新旧矛盾冲突,维持高公馆的秩序,换得其他年轻人的幸福,结果他的努力无济于事,封建家庭的分化与整个封建宗法制度解体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斗争矛盾才能解决,觉新在高老太爷给自己提的这门亲事面前,他只是点头,他没有及时的开展斗争,没有解决矛盾,只是回避矛盾,觉新厌恶斗争,害怕斗争,只是顺从,他没有将矛盾解决,推动事物的前进。
毛泽东说:“矛盾的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斗争的形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问题,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3]觉新与高老太爷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二)觉慧与鸣凤恋爱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使在反抗性革命性较高的觉慧身上在家庭革命面前,他也无法摆脱“新”“旧”之间的矛盾在走出旧家庭的问题上。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在新旧矛盾的更替解决中发展进步的。[4]他的反抗是如此的激烈,在面对代表封建势力的长辈面前,他的反抗是如此的无畏,为了自己和他所爱的年轻一代获得新生,他甘愿冒着“不孝”的罪名,勇往直前,但是面对临终的高老太爷时他还是潸然泪下,因为他知道,高老太爷的死,并不会对旧势力有所改变,但是自己的爷爷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这时决心坚硬的一面被柔软的一面所取代,但是高老太爷的死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觉慧爱鸣凤但是由于身份与地位的不同,他还是打算放弃鸣凤,在他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了有两样东西支持着他的决定,有进步的思想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他又受到了矛盾思想的围攻,觉新与鸣凤的恋爱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觉新的性格矛盾就是“新”与“旧”之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面上看觉慧是爱鸣凤的,但是由于鸣凤身份与地位的不同,觉慧处于困惑与矛盾之中,毛泽东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5]觉慧与鸣凤有着共同的语言,个性差别主要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不同,觉慧是少爷,鸣凤是婢女。在当时的封建传统社会中少爷是不能娶婢女的。任何矛盾都有二重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世界上既没有脱离特殊性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性,也没有与普遍性相联系的特殊性。
觉慧爱鸣凤由于这种立场的转换,他让我们看到了觉慧身上的矛盾性,他不仅是与内心信仰与无奈现实的矛盾,而且更多是基于一种爱的力量,觉慧有时也幻想鸣凤如果出生在有钱人家,那么他就处于琴小姐的地位,所以觉慧的矛盾,表面上来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爱的力量。但实质上是来自封建伦理道德,对于鸣凤的爱处于矛盾的心理,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换。觉慧爱鸣凤,但是双方身份地位不同,觉慧是一个曾有过热切激情的少年,但是由于家庭的矛盾改变了他,最终影响了他的幸福,他的一切理想成了泡影,最后导致矛盾的激化,鸣凤的自杀。他没有分析内部矛盾,遇到矛盾时烦恼的躲避,当鸣凤知道就自己嫁给冯乐山时,想对觉慧说几句知心话,而觉慧只是逃避,觉慧对鸣凤说:“你看我忙的跟蚂蚁一样,再过两天就好了,我答应你在过两天”觉慧没有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的转换,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矛盾性减少,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导致鸣凤的自杀,人世间到处充满矛盾与斗争,我们一定要批判这种错误思想和态度,让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原理在自己头脑中深深的扎下根来。
三、利益矛盾与阶层分析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法
利益矛盾构成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基础”高老太爷一死,克明、克安马上在灵前闹着分家看似一个和谐的家庭,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利益掩饰的一种和谐。
在《家》中,陈姨太等他们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利益集团总是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每一个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方向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的抵触,这就发生了矛盾的冲突。在高老太爷活着的时候,他们每个人维系着家庭的命运,听从长辈们的安排,他们各自不敢擅自行动,如果高老太爷不高兴那么他们的利益受到冲击,当觉民想反抗时,觉民在思考是屈服还是奋斗,逃走,逃离家庭前途有很多困难,以后怎样生活,在家里他自来用不着为衣食发愁,可是到外面去怎么办,以后怎样生活。
不同的利益集团企图先满足自身的利益,觉民想反抗,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时,他还是放弃了反抗,听从长辈们的安排。其实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不管是高老太爷让鸣凤嫁给冯乐山为妾,还是娶冯乐山的孙女为妻,其实这些都与自身的利益有关。
(二)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
为认识各类现象、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必要的基础。觉慧是反封建的社会代言人,觉慧虽然出生于贵族,他同情下层人民,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封建腐朽的阶级生活,最后离家出走,如果不解决矛盾,社会阶层的矛盾就会造成社会动荡,而“矛盾”则强调树立对立面的斗争性,在事物内部发展起着驱动的作用,而面对家中的矛盾时,缓和家中的社会冲突,所以矛盾存在于各阶层之间。
在巴金的《家》中社会矛盾尖锐化集中表现在,无论是直接利益冲突,还是非直接利益冲突,都体现非常突出的特征,终究与利益相关,基本是弱势群众与强势的阶层冲突,主人与仆人的矛盾,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阶层不同,仆人们是一种弱势群体,主人与仆人的矛盾几乎都是天天上演的生活剧,主人在发怒的时候一点道理都不讲,而仆人要保持饭碗除了服从外没有别的办法,冲突的双方原本来自社会大众,但在冲突中主人成了阶层,代表自己阶层的意志,延伸为阶层矛盾。从阶层分化与阶层矛盾视角分析当时社会矛盾,能更加清晰的看出,阶层利益冲突是阶层矛盾的根源。主人们为了自己开心在表演龙灯的时候在他们身上烧,烧的他们求饶,在这些主人们看来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个人得到了自己的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源仍然是阶层利益冲突。
应该尊重底层人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利益,特别是要保护弱势的下层人民大众的利益,减少社会利益冲突尖锐化与复杂的可能性,为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文学作品中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才能使作品得到更好的升华,在这部作品运用的矛盾分析法的观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思路,有利于我们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本质和发展规律,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诸系统之间、系统和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他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导向作用。
[1]巴金,著.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马克思选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60.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60.
[4]田凤香.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2013(5):173.
[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277.
I
A
1006-0049-(2017)14-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