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2017-01-31周柳
周 柳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周 柳*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明确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清楚大数据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联系,大数据资源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型载体,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又能够为大数据的传播引领正确的方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抓住大数据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大数据;主流意识形态;机遇;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简单说来就是信息资源,它是在现代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下衍生出来的新型“能量”,以无形的姿态活跃于人类世界。相对于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如今正跨越到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首先,信息打包传播,数量庞大。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携带海量资料,与云计算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世界上的数据正呈现出打包的形态在各领域传播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互动的需求与日倍增,大数据对信息的超强整合,输送能力正日渐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其次,信息即时传播,速度超群。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第三,信息准确传播,强大直观。跟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传递的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研究对象全方位的特点,弱化了因果分析的复杂过程,直接通过计算机客观解析人们的行为记录,给出最贴合实际的方案。比如,当下流行的各类计算人物个体运动行为的软件,只需随身携带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到个体每日的运动情况。在这类功能强大的数据收集终端面前,人们可以完整的将自身的经历自然地无须修饰地展现出来,从而得到关于自身最真实的数据分析结果。这就摆脱了传统数据所囿于的各类范式,克服了传统数据繁复设计的纠结。
二、大数据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联系
(一)大数据的传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提供新型载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记录每一个人的个案数据成为可能,研究人的个性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对“人性”的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所借助的强有力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反馈等技术服务的范围由一般对象延伸至特殊个体,这是一个由宏观观察到微观分析的过程,一个由感性获得到理性认知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①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依托于大数据的发展。具体说来,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完整有效的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这就要求社会各阶层对公共议题的诉求了然于心,而大数据本身客观准确的属性为这一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载体的大众普及使大数据并非如空中楼阁般遥不可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依托于大数据这个载体,能够真实的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通过大数据科学精确的分析,能够全方位及时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效果,把握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方针对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比如,通过对某一群体的上网足迹进行数据跟进,将其聊天内容,空间日志,贴吧博客等能够展示群体兴趣爱好和价值倾向的内容进行直观准确地分析并反馈,把握调查受众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从而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第一手原生态资料。不仅如此,大数据的分析还能合理地解析出这一群体思想变动的轨迹,并有效地判断其发展规律,从而预测未来的思想动向,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更具预见性和科学性。总之,大数据在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可以避免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的非理性失误,对提高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为大数据的传播引领正确方向
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指的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中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在我国全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②只有建设好主流意识形态,使我国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相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力量,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阶级社会,一个国家统治阶级要成功进行思想教育和社会管理,必须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大数据的传播和发展同样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身份绑定、数据泄露尤其对数据违背客体自身意愿的滥用都将对人们造成损害。合理规范地用好大数据、最大程度维护数据安全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和主流意识形态这双无形的手。要建设好主流意识形态对大数据的发展作正确引导,避免走邪路、歪路。
三、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偏向于灌输性质,受众一般是被动、被迫接受宣传者的思想。而大数据时代下,尤其是慕课改革的兴起,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更倾向于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将不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任务,而是教育主客体在教育
过程中相互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的交流过程。
其次,大数据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它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资源多了,传播成本随之降低。比如,现代网络课程建立在大数据的技术基础之上,用户只需根据身份注册相对应的账号就能够轻松体验网络微课堂带来的便利,并能够在网络上提出自身的学习心得进行互动。
第三,大数据能够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大数据时代伴随前沿科技的更新,对高度发达的自媒体运用得当的条件下,将主流意识形态巧妙融入到大数据之中,让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人民大众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有网络覆盖就能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现如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争相利用大数据这一机遇,争取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当舆论领袖。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亦可以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主地传播开来,并通过粉丝评论转发扩大传播范围,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第一,大数据内容繁杂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单一性相冲突。从国外来看,大数据在提供的海量资料的同时,并不会刻意排斥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公众思想的侵入。这就让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危害国家民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有机可乘。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对远东国家进行妖魔化的形象宣传。以英国广播公司近年来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为例,他们以高超隐晦的手法成功抹黑中国,事实上只是利用剪辑将零散的镜头拼接到一起,就简单推断出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提供连贯的事实依据。但一般民众在观看了此类纪录片之后却很容易引发反华思潮,难以辨别拍摄者的真实意图。从国内来看,大数据的庞大体系决定了对其管理和整合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负能量数据日益充斥于网络平台,对网络受众产生无形的影响。
第二,大数据对象多元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对象的针对性相冲突。大数据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数据资源的丰富性使利用数据的成本降低,加之其自身的强大直观性决定了它能满足各个阶层的人们的需求。大数据的对象覆盖从社会上层阶级延伸至底层阶级。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分析,面对不同的社会阶级,采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方法也不一样。儒家思想也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孔子面对不同的学生问仁、问政、问孝时给出的答复亦有所不同,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③。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数据给出的多为笼统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无法确认所针对的对象时,宣传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第三,大数据本质理论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需求相冲突。大数据对现实意识形态的分析毕竟出于理论分析的层次,理论只有服务于实践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大数据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分析出的结果必须要落实到实践中。一方面,脱离实践环节的纯理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容易被扣上机械陈旧、刻意呆板的帽子,甚至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包含的实践环节一直被强调,却无人做出重大突破。表现在即使受教育者有心要将主流意识形态落实到实践中,却难免囿于单一的“社会调查”的形式,而且在具体执行中也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社会调查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经历,但每年都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社会实践,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对学生的灵魂触动却并不明显。
四、大数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一)抓住大数据机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应对力度
面对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危险,首先,从政府方面说,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对网络信息加以正确引导。要加大技术投入,鼓励以创新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官方网站更新要紧跟大数据更新的步伐,与时俱进。跟进对部门人员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与网民主动沟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④要争取在与西方反社会主义思潮中赢得主动地位,使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旋律。其次,从学校方面看,教育者要自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争做舆论先锋,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受到外界不良思潮影响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时,要采取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端正其思想动机,让主流意识形态的学校教育落到实处。最后,从个人角度来讲,要坚定自身的思想立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入侵做到防患于未然,主动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的系列讲话精神了然于心,并以此来激励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促进自身长久的发展。
(二)推进大数据整合,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由于数据储存管理的分散,其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数据资源容易淹没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而且缺乏针对性。因此借助大数据的机遇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整合思维尤为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根据受众需求对大数据进行数据分层管理,以确保高级知识分子接触到的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是完全保留其深度内涵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只言片语。普通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群体所接触到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剥开其枯燥的理论外衣后,通俗形象地呈现在大众眼中的。数据整合具有极强专业性,要大力推进科研发展,加强不同系统之间数据资源的联系和比较分析,使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同时提高普通受众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识别能力,在巨大的数据流中保持自我,坚决捍卫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克服大数据理论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践履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⑤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需要寓教于行,需要依托各种活动载体加强其践履力度。首先,要利用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数据资源,树立实践意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绝不仅仅是口头工作。其次,主流意识形态可以灵活融入到各种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休闲活动之中,在教育活动中要敢于尝试新方法,摆脱一味说教的强制灌输,循序渐进于无形之中将受教育者思想中的意识形态扶正,让其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在生活、学习中践履。最后,要杜绝形式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践履,就必须完善现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实践机制,对于推行实践的团体做到宽进严出,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制定相对应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实践活动有效进行。
[ 注 释 ]
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③张燕婴,译注.论语·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⑤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3]张燕婴译注,论语·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2014.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周柳(1991-),女,汉族,湖北黄冈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型问题。
B
A
1006-0049-(2017)14-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