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措施
2017-01-31贺志军姚贵军乔宏喜赵文峰李惠文白明涛
贺志军,姚贵军,乔宏喜,赵文峰,李惠文,白明涛
(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陕西 延安 716000)
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利益驱动下,截至2015年,延安蔬菜种植面积达2.59万hm2,总产量121.04万t,产值33.45亿元,其中日光温室累计达0.89万hm2,已成为延安市继苹果之后的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二大主导产业。日光温室番茄作为延安市主栽蔬菜品种之一,种植面积达1 066.7 hm2。但是,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传入延安市后,严重危害着设施番茄的正常生产。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1964年首先在以色列发生,2002年传入我国[1],2009年在陕西等10多个省市蔓延,给我国番茄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与其他病毒病相比,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具有爆发突然、发病凶猛、扩展迅速、危害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该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个难题,需要研究解决,目前生产中主要是针对传毒介体烟粉虱及黄化曲叶病毒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防控。
为了有效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实现对该病害的可防可控,减少生产损失,稳定蔬菜茬口及品种布局,保障市场供应,2014-2015年,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安塞、甘泉、延川、延长、富县、子长等县的蔬菜主产区相继实施了“延安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 449棚,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延安市秋延后及越冬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降至10%以下,效果非常显著。现将我们总结出的综合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番茄生产者借鉴。
1 发生情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从2011年开始传入延安市,相继在安塞、延川、延长、甘泉、富县、志丹、子长、宝塔区等县(区)的蔬菜主产地发生,2011-2014年在多地暴发,减产幅度达到3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 000多万元,危害严重,损失重大。全市约有534 hm2设施番茄遭受到该病的危害,其危害呈蔓延趋势,一度成为延安市番茄种植高产、效益提高及区域布局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并严重影响着全市日光温室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
从发生情况看,延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在秋延后和越冬茬日光温室番茄上发生,定植越早的温室发病越重,以7-8月定植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生最严重,定植较晚(9-10月定植)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病较轻,早春茬日光温室番茄发生较少;普通番茄品种发生重,抗TY品种发生轻,各番茄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粉虱数量大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生重,粉虱数量小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生轻;全生育期设置防虫网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生轻,不设置防虫网的日光温室番茄发生重。
2 发病症状
植株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褪绿、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叶背面叶脉稍显紫色,上部叶片症状典型,老叶无明显症状,后期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染病较早的植株矮化皱缩严重,无法正常开花结果,坐果困难,果实僵化不膨大,损失一般在30%~50%,严重时损失可达100%;染病稍晚的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坐果少,果实小,膨大缓慢,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幅度下降,损失一般在20%~30%。
3 病原与传播
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简称TY病毒或TYLCV)。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亚组,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单链环状DNA病毒[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主要由烟粉虱传播,其中B型烟粉虱繁殖快、适应能力强、传毒效率高,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介体[3]。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在刺吸寄主汁液过程中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一旦获毒可在体内终生存在,属于持久性传毒类型[2],因此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嫁接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另一个途径,但与其他植物病毒不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不经由种子、机械摩擦等途径传毒[4]。
4 发生规律
蔬菜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烟粉虱能周年发生,尤其B型烟粉虱的持续发生,是造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爆发的直接原因,因此有烟粉虱发生的温室,就能导致该病毒的发生与流行。据报道,烟粉虱平均单叶成虫数量为5.8头的番茄温室,TYLCV发病率为60%;而单叶成虫数量为54.7头的温室,TYLCV发病率达到100%[5]。高温干燥条件有利于烟粉虱传毒,也有利于病毒在寄主体内迅速增殖[2]。播种过早,气温较高,冬春天气暖,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繁殖、越冬及传毒危害,因此高温季节栽培的番茄发病较重,低温季节栽培的番茄发病较轻。氮肥施用过多,生长过嫩,栽培过密,株行间郁闭,利于烟粉虱发生,易诱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多年重茬,番茄长季节重叠栽培,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得以周年繁殖并造成交叉感染。肥力不足,植株长势弱,番茄抗病性降低,易感病。集约化、工厂化育苗,一旦在育苗期染上病毒,就会随商品苗远距离传播,随后被当地烟粉虱侵染后再进行近距离传播爆发,也是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短时间内远距离、大范围传播的重要原因。
5 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
调查发现,对烟粉虱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产中没有设置防虫网,烟粉虱成虫能在棚与棚及外界之间相互迁飞;二是前茬作物拉秧倒茬后,潜藏于棚内的残余烟粉虱未被彻底杀灭;三是采用药剂喷杀时,对善飞逸逃的成虫和体表被有蜡质的卵杀灭率都不高;四是对于定植前的番茄幼苗未进行集中喷药防控。烟粉虱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易形成为害[6]。
6 综合防控措施
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须针对传毒介体烟粉虱及病原黄化曲叶病毒选用抗病或耐病番茄优良品种,前期套种玉米,并采取防虫网保护育苗及全程覆盖栽培,应用黄板及高效低毒农药等农业、物理、化学方法,实施多措并举、全程综合防控策略。“预防为主、防虫控病”尤为重要。
6.1 农业防控措施
6.1.1 选用抗病或耐病番茄品种
充分利用番茄自身的抗病性能是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因此,生产上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耐低温弱光、产量高、抗或耐TYLCV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的番茄优良品种至关重要。当前延安地区生产中应用的抗(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性能较好的品种有:迪芬尼、粉迪尼217(瑞士先正达公司),金棚10号、金棚11号(西安金棚种苗有限公司),欧官(美国圣尼斯公司),爱吉107(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坚强二号(大连天地种子有限公司)等。
6.1.2 休棚灭虫
粉虱在没有寄主植物的环境下,生存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 d。因此,在定植前一定要清理菜棚内残枝、落叶及杂草,翻地休棚,杀灭空棚内的粉虱,清除虫源。一般休棚10~15 d。休棚结合高温闷棚方法杀灭残余虫源效果更好。
6.1.3 适当推迟播种期
秋冬茬番茄适当推迟播种期,从时间上可避开烟粉虱的危害高峰。7-8月份是陕北地区温度最高的季节,也是烟粉虱活动最频繁的时期,适当推迟番茄播种期,避开烟粉虱高发期,能较好地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爆发与传播。在陕北,播种期推迟到8月份,定植期可延迟到8月底至9月份。一般在中伏播种,末伏定植为好。
6.1.4 培育无病虫幼苗
烟粉虱特别偏嗜番茄幼苗,番茄植株受害愈早发病愈重,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避免苗期感病。育苗前要彻底清除苗床及周围病、虫、杂草,减少虫源和中间寄主。同时要采取“隔离育苗+黄板诱杀+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控。育苗技术要点:一是在远离病害发生的地方育苗;二是在番茄苗床使用0.25~0.27 mm孔径的防虫网覆盖隔离育苗,防止烟粉虱成虫侵入;三是每4~5 m2苗床悬挂1块黄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和诱杀烟粉虱成虫;四是有烟粉虱成虫进入育苗床时,及时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杀灭。
6.1.5 种植玉米进行控虫避病栽培
6.1.5.1 温室前面或大棚周围种植玉米。在棚外温室前面距前放风口l m处沿大棚东西向种植3~4行玉米(或高粱等高秆禾本科作物),以形成作物隔离带,阻挡外界粉虱进入棚室,降低烟粉虱寄生取食番茄的能力,从而减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传播与发生。
6.1.5.2 番茄行间套种玉米。大棚内在番茄行间套种玉米能遮阴并降低棚内温度、增加湿度,这种低温、高湿的环境不利于烟粉虱的存活和繁殖,减少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并且不利于病毒复制和病害的加剧[6]。此外,种植玉米可以减少烟粉虱取食番茄的几率,从而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率。陕北秋延后大棚番茄应用该措施在生长前期防病效果尤为明显。
番茄行间套种玉米关键技术:一是要提前种植玉米,一般在番茄定植前15 d左右播种玉米;二是要将玉米种植在番茄栽培垄的宽行内,即作业行;三是每间隔(即株距)1 m点播1穴,每穴点播2粒玉米种;四是将番茄定植在玉米行两侧的垄背上,每垄2行,株距0.45 m左右;五是要注意控制玉米的生长高度,不能影响番茄正常生长,一般控制在1.2 m以下;六是在玉米影响到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白天棚温降至30 ℃时,及时砍掉玉米(注意齐地面砍除玉米植株,不能拔,以免损伤番茄根系),以使番茄正常生长;七是不要在番茄棚周边种植南瓜、茄子、辣椒、甘薯、菜豆等作物,以免成为烟粉虱的中间寄主。
6.1.6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定植前及时清除棚内外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二是定植前2~3 d,用噻虫嗪或吡虫啉等杀虫剂喷淋1次苗床,杀灭秧苗上的烟粉虱,严防定植时将烟粉虱带入棚内,同时用敌敌畏、异丙威等烟剂密闭熏蒸温室,彻底杀灭棚内烟粉虱,确保无虫定植;三是在移栽时要淘汰有病虫秧苗;四是在伏天定植时,覆土埋平番茄苗的营养块即可,注意不要将土覆到番茄幼苗基部的茎秆上,以防高温烤伤秧苗基部茎秆或地下害虫(蛴螬等)危害,引起死秧;五是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5 ℃以下,湿度控制在70%以上,以防高温伤苗,降低植株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在高温强光时使用遮阳网遮光降温,没有条件的可在棚膜上涂泥浆或放花帘遮光降温;六是及时整枝打叉,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番茄进入初果期后可适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碧护、芸薹素内酯、爱多收、叶面宝、增产灵等营养元素,增强植株耐病性,降低发病几率;七是对于在3穗果后才发现病状的植株,可不拔除病株,只剪去上部出现病症部分,保留下部无发病症状的叶片、果穗和叶腋发出的新芽或形成的侧枝(因TYLCV对番茄植株向上感染,而向下不感染)[6]。
6.1.7 及时清除感病植株
在植株生长期间,发现感病植株时,结合整枝及时剪除感病部分茎叶或拔除感病植株,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扩散,切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源。
6.2 物理防控措施
6.2.1 设置防虫网
生长期全程应用防虫网防控烟粉虱,切断毒源传播。技术要点:一是在棚室上、下通风口及门口均设置0.25~0.27 mm孔径的防虫网,阻止温室内外烟粉虱互相迁飞,必要时可在防虫网上喷涂触杀型杀虫剂;二是要在棚室消毒处理前完成防虫网的覆盖;三是在覆盖防虫网时,要增大预留通风口的宽度,因覆盖防虫网后,降低了通风速率,因此要增大通风口以保证正常的通风效果。
6.2.2 设置黄色粘虫板
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利用其趋黄习性,在生长期全程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和诱杀烟粉虱成虫。技术要点:一是在温室内约15~20 m2悬挂1块黄色粘虫板;二是将黄色粘虫板均匀悬挂于植株行间,黄板底部置于植株上方,与植株顶端大致相平或高出10~20 cm;三是随着植株的生长,及时调整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
6.3 化学防控措施
6.3.1 防控烟粉虱
采取措施,及早防控传毒媒介烟粉虱,是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传播发生的关键。重点要做好对善飞的成虫和体表被有蜡质卵的防治。
定植前,可用20%吡虫啉浓可溶剂1 500~2 0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12.5%联苯菊酯乳油75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或l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800~1 000倍液等喷淋苗床,彻底杀灭幼苗上的烟粉虱,杜绝传毒隐患。
定植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蘸根或定植后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灌根进行预防。
植株生长期,在粉虱发生初期,交替使用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 000倍液,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11%吡虫啉·茚虫威(印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绿浪(百部碱+川楝+烟碱)乳油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 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防治。
烟粉虱数量较大时,保护地可将喷药和熏烟结合起来防效更佳。熏烟剂667 m2可用15%、22%、30%敌敌畏烟剂0.3~0.5 kg熏蒸;或每667 m2用干燥锯末2~3 kg与80%敌敌畏乳油150~200 mL均匀混合,分堆点烟密闭熏蒸;或每667 m2用15%、20%异丙威烟剂0.3~0.4 kg,或10%灭蚜烟熏剂0.3~0.4 kg等熏蒸。熏烟于傍晚进行,点燃后密闭棚室12~14 h再通风。
为了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每种药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次。其中扑虱灵、阿维菌素、吡虫啉具有广谱性、持效期长、易降解等优点,对烟粉虱低龄若虫的防效较好,并能减少烟粉虱的产卵量,阻止卵孵化。印响、啶虫脒、阿克泰对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防效较好。
6.3.2 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双生病毒,当前还没有能将其杀灭的特效药剂,田间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清除并掩埋,同时喷药控制植株继续发病。
抑制病毒可选用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灵6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40%烯·羟·吗啉胍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40%病毒必克500倍液+1.8爱多收3 000~5 000倍液+0.1%硫酸锌,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04%芸薹素内酯叶面喷雾防控,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
参考山东寿光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药剂配方,有效控制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植株出现病状。一是用33%金毒克(30%盐酸吗啉胍和3%三氮唑核苷)20 mL+2%抗毒鹰TM(胺鲜酯和抗病毒因子)15 mL+21%过氧乙酸水剂30 mL+15%糖醇锌液20 mL+清水15 kg,混匀后喷洒全株;二是用20%病毒克(氨基寡糖素、三氮唑核苷、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20 g+碧绿(芸薹素、赤霉素、吲哚乙酸)20 mL+绿泰宝(0.05%核苷酸等水剂)30~50 mL+2%胺鲜酯水剂15 mL+清水15 kg,混匀后喷洒全株,5~6 d防治1次[6]。
[1]王富,李文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J].中国果菜,2009(7):31-33.
[2]宋建军,刘红宵,仇燕,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分布与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10(7):147-150.
[3]纠敏,周雪平,刘树生.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6,49(3):513-520.
[4]于力,朱龙英,万延慧,等.上海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嫁接接种法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1):115-118.
[5]李艳红,戴率善,刘宗泉,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程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蔬菜,2009(9):24-25.
[6]朱永春,朱振华,丁卓,等.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三项实用技术[J].中国蔬菜,2014(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