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由己唱 相由心生
——歌唱表情的实践探索

2017-01-30顾芯语黄海峰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歌唱者音色歌唱

顾芯语 黄海峰

(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江苏 南通 226010)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访谈录上提出:“美声是表情”,“把她美妙的声音‘粉碎成千百块’,用来为音乐的表情服务”,美妙的声音和恰当的表情“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共同体现歌唱的美。歌唱表情是歌唱表演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对歌唱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印证和改善作用,从歌唱者的表情状态能看到歌唱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歌唱表情能够进一步激发歌唱者的演唱主动性、歌唱表演的二度创新性,很难想象,面无表情的冷漠歌唱会有较好的艺术化感性表现效果。

一、歌唱表情的概念及现状

通俗地理解,表情即人们细致入微的面部动作,是在不同心理情绪状态下,面部眼、眉、脸、鼻、口、下巴等部位在原有基本结构基础之上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是在视觉层面上,将自己真实的情绪本能地显现在面部的相应部位。表情肌肉的肌腱连接在头骨前、左、右三侧的骨头和面部皮肤之间,分布在脸、口、眼、鼻周围,通过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面部的感觉神经,如三叉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使面部肌肉、骨骼、软组织等运动神经发生变化,具有表情控制、歌唱语言、口眼张闭等功能。

人们歌声客观的物理学性质受歌唱者主管精神意识的引领与调控,表情在前,声音在后。表情犹如歌唱者歌唱心理的仪表盘、素描、心电图、显微镜等,是歌唱者情绪、心绪、思绪等状态的直观体现,更能直接、实际地判断歌唱的主动性、协调性及艺术性。

传统歌唱实践与声乐教学中,不少歌唱者或声乐教师较多地关注听觉层面如音高、音量、音色等,对视觉层面的歌唱表情缺乏足够的关注度。我们时常会看到歌唱者(尤其是初学者)冷峻无情的面庞和不协调的歌唱表情,如紧锁眉头、眼皮耷拉、眯着眼、闭着眼、两侧眉毛高低不一,长白山式面耷拉着脸、左右面颊不对称、脸颊抖动、嘴唇歪斜、嘴唇紧缩、嘴唇颤抖、下巴左右拉紧、下巴向前推、下巴抖动、面部肌肉整体向中间鼻根部位收缩等,导致音色暗淡甚至沙哑、音准偏低、吐字不清、苍白无力,形成歌唱基本审美要求下的“噪音污染”。一系列明显影响歌唱实践的表情状态,此类表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内心的紧张或者发声肌肉群不协调,抑或有不良歌唱的观念等原因造成的,后期可通过相应的训练进行调整。

正确的歌唱表情应该是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快乐、舒服、亲切、自信、激情、正能量的视觉效果和主观感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的私人嗓音保健顾问P·M·马拉费奥迪医生,在他的专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内页中附了十页插图,其中五张插图是卡鲁索分别唱A、E、I、O、U五个元音的表情,另外五张是前五个状态下右侧面X光透视成像图。从这十张图片中我们很直观地感受到卡鲁索舒展开放、自信从容、若有所思、放松协调的歌唱表情。卡鲁索在唱A元音时,表情恬静放松,口腔充分张开,夸张而不过分,X光影像中舌位平稳自然;在唱E元音时,眼睛睁大,目光左移,做思考状,眉毛上挑,嘴角开阔,口腔适当变小,X光影像中舌位稍稍上提;在唱I元音时,目光收回,眉毛聚拢,嘴唇相对靠拢,口腔适当闭合,自然放松,X光影像中舌体收缩上提;在唱O元音时,口腔适当张开,嘴唇嘴角适当聚拢,靠近眉心处的眉端略微上提,X光影像中舌位与唱E元音相近;在唱U元音时,嘴唇聚拢吐字,面颊肌肉上提,眉心处眉端略上提,X光影像中舌位与在唱O元音时相近。

二、歌唱实践中常见的表情状态

表情肌肉是相关联协调的整体,相互协作产生了各种表情,笔者根据空间方位的高低将歌唱面部表情分为:眼周表情区、颊周表情区、口周表情区。

(一)眼周表情区

眼周表情区以眼睛为中心。同时,整体歌唱表情亦是以眼睛为中心刻画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孟子曰:观其眸,人焉哉!即:观察一个人,首先从他的眼睛的目光里就能读出他的个性与情绪。眼睛是心灵之窗,歌唱者的眼睛无时不刻都在显示着歌唱者的内心歌唱状态。眼神,如同身体中两个灯泡,照亮并探测前方的客观存在的图像。眼力(劲儿)犹如两个灯泡的功率,将人体内部的视觉能量释放出来,获得视觉信息,如:读谱,与观众交流等。信息量由当下的情绪状态所控制。当演唱者对歌唱实践活动感兴趣时,体内释放很多激素,瞳孔自然会放大,调节眼睛的对焦能力,兴奋积极地歌唱,不容易感受到歌唱实践的疲劳。

除了眼睛之外,眼周表情区还有额头、眉头、眉心、眶下沟、下眼睑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肌肉的松紧时刻都在辅助调节眼珠开合,改变着眼珠和瞳孔的大小,反映着歌唱者的情绪状态。眼周表情肌肉群的收缩,在调大眼珠的同时,也辅助头骨中眉心附近的额窦的张开,为获得好的头腔共鸣创设了前提。

(二)颊周表情区

颊周表情区主要有颧骨、面颊、鼻根、鼻孔、鼻翼等部位。颧骨和面颊处的肌肉和皮肤的升高,再配合眼部的扩张会带来微笑或典型兴奋的表情,同时也辅助打开了颧骨内部较大的鼻腔,也为获得更好的头腔共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鼻根、鼻孔、鼻翼处的扩张动作首先从外界吸进氧气到肺部,为歌唱活动获得能量基础。其次,鼻翼的扩张会提高情绪的主动性,让歌唱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歌唱实践中去。再次,鼻根处的肌肉与组织连接着软腭处的鼻咽腔,起到调节音色和吐字归韵的双重重要作用。

(三)口周表情区

口周表情区包括:嘴唇、牙齿、舌头、下巴等。对歌唱的音量、音色、吐字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腔的张开为嗓音提高了类似喇叭形状的口腔共鸣箱,让音量迅速变大,使音色立刻饱满。口腔最后侧与喉部的喉咽腔体相连,内口腔的扩张抬高了软腭的同时,又降低了咽喉部的腔体,更大的歌唱腔体空间使得声音获得更多更饱满稳定的的低频段共鸣,使音色越发浑厚,富有表现力;唇、齿、舌紧紧相依,是主要的吐字器官,尤其是吐字的字头的清晰度、母音的饱满度和稳定性、字尾的归韵都由这三者共同协作;下巴是重要的表情部位,下巴的开合决定了口腔的大小,同时辅助了喉部腔体的同步扩张,为音色的饱满度提供了条件;下巴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口腔大小的固定性,从而保持了歌唱母音的连贯延续性,也为歌唱气息提供了良好的声音通道。

三、歌唱表情在歌唱实践中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歌唱表情时,建议准备好镜子或者照相摄像设备,用真实的画面来说明问题,从观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习和训练的效率。

(一)预备式训练

“形正则气顺、神清则气爽”,在获得积极歌唱表情之前,首先要站定、站直、站稳,同时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心态。两脚左右平行站立、虚领顶劲、脊柱与颈椎部位的骨头根据自身情况站直、略微升高、顶天立地地站稳(立如松);随后体验全身肌肉放松、心境平静、头部好像顶着瓷碗或者头发上系了一个上扬的氢气球,形正气顺后再进行表情训练。

(二)眼周表情训练

眼周局部有额头、眉头、眉心、眶下沟、下眼睑沟、眼珠、瞳孔等组成部分,在感官训练时,目视正前方,但建议把眼睛的神光往回收一点,不必聚精会神地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目光里,因为还要分配精力和注意力控制腔体打开、吐字、歌词、歌曲意境联想与想象等,对眼前不是事关紧要的事物可适当视而不见,让内向型与外向型意志相结合。眉头、眉心、眶下沟、下眼睑沟、眼珠、瞳孔等部位的力度与幅度则可根据所唱歌曲的风格针对性、有计划地适度调整与变化。

(三)颊周、口周表情训练

嘴唇呈微笑状延伸到耳垂,带动整个头皮拉伸并张开嘴巴,解放牙关和下巴的力量,避免紧张;先适当张开上下牙骨,在口腔内部形成一个喇叭形状的共鸣腔体,便于产生共鸣;不宜用力过猛,避免外口腔开得过大,内口腔被动无力;口腔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嗓音音色听觉感受进行调节,以获得较好的共鸣音色。

(四)环带式训练

人体是一个协调和谐的统一体,歌唱活动是全身心的配合与统一,表情训练不是停留于某个孤立的刺激与反应,避免“皮笑肉不笑”。在充分理解歌唱作品的基础上,抓住所要表达的情感,积极主动,准确定位,由内而外地带动表情关注,从整体上完善歌美人也美,声情并茂,才能达到艺术表现的预期效果。

四、结语

“音乐无国界”,哪怕语言不通,都不会影响音乐与音乐的交流。在一次外国专家到华访问交流期间,笔者曾遇到一名外语口语较好的中国声乐老师,为了避免同声翻译的声音给课堂造成影响,中国老师用全英文给中国的声乐学生上了一堂课,结果外国专家听明白了,中国学生通过老师的歌唱表情示范与少量的手势引导,看明白了。可见,歌唱表情在歌唱训练中直观地传递了大部分艺术实践要求的基本信息,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是歌声的外衣,表情训练与声音训练相辅相成,只有表里如一、身心合一,才能得到声情并茂的视听享受。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2][英]梅丽贝丝·邦奇.歌唱动力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4.

[3][美]维克多·亚历山大·菲尔茨.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4][意]马拉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猜你喜欢

歌唱者音色歌唱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歌唱十月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