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美育改革春风促音乐教育发展
——记第九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活动综述

2017-01-30高洁

人民音乐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育微课音乐

■高洁

借美育改革春风促音乐教育发展
——记第九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活动综述

■高洁

20 16年10月10日至16日,第九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于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如期举行。此项活动由教育部主办,自1999年开始,两年一届,宗旨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展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专业素质。这是全国最高规格的音乐教育展示活动,素以项目丰富、竞争激烈、含金量高而著称,它既是音乐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的积极参与下,这项活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经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品牌,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届展示活动共有来自全国62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186位学生参加,是历届活动参展选手人数最多的一次。每所学校由三名学生组队参加展示,其中一名由学校指定,另外两名通过抽签确定。展示的项目包括“音乐教学技能”和“微课”展示两部分。经过六天的激烈角逐,共有27所院校获得了团体一、二、三等奖项,超过了总参赛院校的60%,有95位同学获得了个人单项奖,占总参赛人数的一半之多,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成果。与往届相比,本届活动的举办有着特殊的背景和意义,它不仅与国家当前重视美育工作重要性的背景紧密结合,与我国高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目标紧密结合,同时也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紧密结合,具体表现如下。

一、本届活动与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①。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美育依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做出了重要部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全面要求和重要部署,也强调了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基本功展示活动的开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在活动开幕式上所讲,学校美育工作靠的是一批批优秀的美育教师,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要与学校的美育目标密切结合。美育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好自身能量,施展好自己的基本功,把美育落在实处。他要求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基础音乐教育教师队伍之建设作为当务之急。音乐课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担负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意识,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成为实施和落实美育工作的重要依托。本届活动的举办,不仅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对于整个音乐教育专业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解决学校美育工作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本届活动与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紧密结合

教育部要求要把本次活动提高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要求上。高师音乐教育要以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的音乐教师,要求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精湛的专业教学技能,还要有较强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本届活动项目设置与这一目标紧密结合。

本届活动“音乐教学技能”的五个项目基本固定不变,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三个方面是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的基本功;而合唱指挥与中外乐器演奏两项则是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必备基本功。这五项内容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指导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实施优质的音乐教育实践,实现美育的目标。同时,本次活动大力提倡演奏、演唱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作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担任钢琴演奏评委的李未明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本届选手整体水平比往届有所提高,在选曲方面,拔高的现象比过去少了,选择演奏中国作品的人数增加了;在演奏中,更加注重基本功,注重音乐表现,反映了我们重视基础教学、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的趋势;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节奏、律动等方面欠规范,在结构方面不够讲究,在作品风格把握以及如何规范参演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自弹自唱主要考查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要求选手现场抽取一首曲目。连续担任了九届自弹自唱评委的黄媚莹教授在点评时充分肯定了选手们所取得的进步,强调了自弹自唱技能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在评审中首要的要求是准确性,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即兴编配、弹唱配合、风格表现等等都是评审的标准,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教师自弹自唱的教学能力。肖黎声教授就歌唱基本功训练问题以及演唱规格和评价标准为师生们进行了细致深入为讲解;合唱指挥和中外乐器演奏的专家评委也结合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点评。

“微课展示”项目是本届活动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取代了以往的“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部分,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参展学生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教学实践能力。微课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要求每所学校从抽签确定的三名选手中指定一名学生参加微课视频录制,提交10—15分钟的教学实况视频资料,并且要求在真实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环境中进行。微课展示规定课型以欣赏课为主,范围是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欣赏综合课或高中鉴赏课,教学内容分别从教育部审查通过的现有教材中选择,并提交完整的书面教学设计。本次活动共提交了62份微课视频案例,其中小学36节,初中16节,高中10节,经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微课20个,现场展示13个。微课评审的主要标准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音乐课程目标、理念以及内容的相关要求为评审依据,具体从教学状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等维度进行评价,既考察学生音乐教学技能在各环节的整合运用,也考查学生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的规划设计能力。

担任微课评审的尹爱青教授从教学状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角度对微课展示的情况做了全面的点评。教学状态是决定教学好坏的关键,是各种教学技能在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体现。尹爱青指出了微课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比如合唱指挥手势错误;范唱的音准与节奏不准确;对学生演唱不能有效指导、板书设计与谱例不规范;音乐要素和语汇表述不准确;音乐知识表述错误等等,就此她提出了“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状态、师范生教学状态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有76%的微课选择了中国作品,在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课中,关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内涵的体验和把握上,对此,尹爱青教授提出了“中国音乐作品应欣赏什么,如何欣赏”等有待思考的问题。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教学对象特点,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整体的设计规划,要求提交一节完整的具有原创性的教学设计。尹爱青教授指出了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表述空泛;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欠合理;忽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与对象年龄特征不符、缺乏学情分析,忽视聆听、不注重完整欣赏、录制效果粗糙等问题,反映出在学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审专家郭声健教授对微课也进行了细致、生动、深刻地点评,他说,这些微课鲜活地展示了近年来高校的教学成果,也发现了一些教学的问题。首先他对评选出的13位现场展示的同学做了栩栩如生地点评,从各个角度肯定了他们的优点与特色,肯定了这些学校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次他也指出了评审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如“音乐课少音乐,欣赏课少欣赏,有形式没内容,有老师没学生,方法太花哨,简单问题复杂化,音乐审美直接化,执教者教学无激情,举止无气质,师生交流缺乏,素质不全面,技能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反映出学校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上的低水平,反映出参展学校对音乐教育课程及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当下音乐教育专业仍存在实践和认识上的诸多问题。郭声健教授还强调了微课设置的重要意义,不仅对参展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参展学校以及于今后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在能力和素质结构上的一个短板,学生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在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类课程的设置以及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教学实习与实践机会比较有限,学生的教学实操能力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次微课展示的设置,为进一步确立并提升教育教学类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教学中的地位,凸显“师范性”教学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微课项目的设置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当下及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改革动力和启迪。

三、本届活动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紧密结合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在高等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围绕师范性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不少贡献。21世纪,随着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两次重要课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变化和革新,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2004年,在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了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推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确定了45所试点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推进作用。然而反思当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乃至音乐教育专业师资配置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问题,甚至远远滞后于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本届活动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紧紧扣住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目标,使这项活动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同步发展。在各项展示活动结束后,教育部组织各参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负责人举办了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意义做了深刻、生动地解读;本届活动评委会主任王安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刘欣等院校领导和老师就参加比赛情况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谈了自己的观点。王安国指出,高师音教专业教育改革应该从源头上获取动力,也要在源头上寻求突破口。他重申了两年前他在重庆比赛时所提的三点建议:第一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要直接切入艺术教育唱、奏、听、动、创这五个字,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要紧密围绕这五个字。这次展示活动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二点,应从国家实际需求出发,每个学校都要选择一两门主干课程进行突破,避免主干课程的低水平重复,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本届展示活动,正是各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代表性的窗口。第三点,切实转变高师领导和教师的思想作风和教学作风,要强化教师的实力、社会使命感和职业使命感。改变过去理论多实践少,规划多落实少,文件多执行少等情况,加强改进美育方针的思路目标路线图,寻求基础教育美育学科的改革动力。这些深刻、务实的建议,给与会师生以重要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师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艺术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忘高师改革与发展的初心,以培养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作为重要任务。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领队,我们团队很荣幸地带领我院2013级师范班王越、宋悦华、刘欣悦三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本届比赛。经过各环节的艰苦奋战,我院最终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第一名,三位同学分获个人全能一等奖及单项奖,这个成绩不仅代表了本次大赛的最好成绩,也代表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参与这类赛事的最好成绩。我院为积极配合此次比赛,于上学期举办了主要针对2013级全体师范生的“学院杯”教育教学综合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凝聚了教师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引领了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同时为迎接全国大赛做好准备。在准备全国比赛的两个半月时间中,学院成立了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校内外专家团队。三位选手在专家团队的细致规划和精心指导下,凝神聚力,勇于挑战,专业能力得以显著提高。经历75天奋战后,三位同学克服了各种困难,面向严峻挑战,最终超越了自我,也战胜了对手,以优异成绩回报了为她们付出的所有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进程,对我院的事业发展有重大意义。

对于所有参与这次展示活动的全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来说,本届活动也是一次相互学习、观摩体验、共同提高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为教师创造了交流的机会。这次活动不但是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检验,对于深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均衡发展,扩大教学改革成果交流,全面提升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本专业学生树立当合格教师的志向,提高本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等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高洁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猜你喜欢

美育微课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