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婴戏图》
——纯真童趣追人忆
2017-01-30任燕
任 燕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秋庭婴戏图》
——纯真童趣追人忆
任 燕*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童年时期的嬉戏玩耍是很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它是我们心灵深处一块纯真的净土,从古至今就有许多的艺术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重现儿童的生活状态,这类题材我们称之为婴戏题材,它在中国美术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本文将浅谈下婴戏图的发展状况,并以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例,解析其作品画面情节及艺术特色,并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总结下自己对工笔人物创作的实践和体悟。
婴戏图;艺术风格;工笔人物;创作
从婴戏图发展状况来看,目前最早是出现在瓷器上,在隋唐时期逐渐独立,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尤其是在宋代成为流行的绘画题材,也因宋代社会市井繁荣,政策上也是极力倡导生育,才出现了一系列的婴戏题材作品,寓意多子多福,百子千孙的祥和面貌,其中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一幅作品。明清时期的婴戏题材依然很活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工艺品,版画,瓷器,年画,绢本,纸本绘画等都可见其影子,而到清末民国年间,婴戏图慢慢开始衰落,只能在年画及其月份牌上见到其踪影。到了近现代,儿童题材的人物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殊技巧和风格,丰富并补充了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秋庭婴戏图》是北宋宫廷画院画家苏汉臣所作,明代顾炳在《历代名公画谱》有这样的记载:“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①画中描绘姐弟二人在秋天庭院里游戏玩乐的温馨画面。画面采用三角式构图,高耸的怪石之于画面背景部分,位置不偏不倚的处于“黄金分割处”,由上而下看,奇石周围,芙蓉花摇曳着身姿,或含苞欲放,或花开灿烂,争相斗艳,幽香四溢。芙蓉花旁,谈出洁白的雏菊,不好争艳,静谧的开放着,雏菊花丛中及俩小孩身下安放着黑漆圆凳,右侧圆凳之上摆放着人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与双碗钵,在左侧苑凳上,两位孩童正聚精会神地拨弄着圆凳上的枣磨。画中孩童,女孩年龄较男孩大,身着略带花纹的白衫,衣领与袖口为红褐色边,腰间系红色腰带,头梳双鬢,并以青红色发带,发衩,珍珠装饰。男孩身穿金色花纹的红衫并配以白色的印花裤,头上梳常见的孩童发髻,甚是可爱。画家将庭院景色的“静”与孩童玩乐的“动”巧妙地结合,表达出对和平安宁和童真的向往和回味。
从画面构图及人物描绘上分析,该画是绢本,其尺寸为197.8*108.4cm,但人物安排却只占画面一隅,从竖幅来看,庭中景色居于画面右侧且占据二分之一的空间,左侧人物之上留有空白,并以诗文入画,我们可以看到其画从人物的“起”到圆凳,雏菊的“转”,并以怪石,芙蓉花“承”,到文字落款的“合”再回到人物身上,在构图上的“起承转合”深谙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之妙,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画中人物刻画上,不论是从服饰衣纹图案,头饰,五官还是动态上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处理,孩童人物的眉眼清澈动人,专注的神情更加表现出孩童的纯真,衣纹线条长而圆润,细密有序,赋予衣衫华丽而柔软的质感,设色朴实雅致,呈现出一种祥和唯美的意境。
从画面人物形象和色彩上分析,画中人物形象是宋代贵族阶层的孩童,孩童穿的衣衫长裤,仍然可见花纹繁缛、锦绣镶边的样式,从这样华丽的服饰上看,说明在当时染织技术已经足够能制造出纹样精致,色彩明丽的丝织品,这也是值得我们近一步考究其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线索。画家在人物渲染上更加注重人物形态和色彩的结合,人物上多以朱砂,钛白等矿物质颜色填充,背景上选用清透的植物色层层描绘,鲜润与清丽的色彩对比,使整个画面协调统一,格调高雅。这种以极为单纯的色彩概括的服饰的手法充分表现出了儿童的纯粹天真的本性。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描绘人物的组合关系来表现嬉戏的事件,人物形象的各自特征用微妙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达,将情节性内容完整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现实的特点,也是宋代人物画成就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抓住了绘画的本真,遵循着尚形贵真的绘画思想,体现对图真写实的追求,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对人物造型客观写实性的要求,对我们现代人物画创作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我创作工笔人物画过程中,时常要求模特摆出固定的姿态进行观察与刻画,同时也会拿着照片刻意的将人物与场景进行拼凑而形成一定的表达主题,这种刻意的摆画和写照方式,难免容易产生约束和拘谨的状态,也是使作品中的人物与场景不能很好的融合,人物往往呈现出表情呆滞,目光无神的感觉,不能很好的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也使我们在创作中难以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丧失了绘画“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本真意义。就对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欣赏与学习,在线的勾勒,行笔的快慢,颜色的渲染等技法上的摸索,这些都将指导今后自己在工笔人物画上的创作,同时要不断地进行素描写生训练,这也是为工笔人物画打下了坚实造型基础,并以传统绘画的精神作指导,做到注重形而又不拘泥于形,在形似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达到“形、神”高度统一,因此,今后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一定要认真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不断从生活当中获得灵感,通过对生活中人或事的仔细观察,抓住其最本质的精神特点,充分表现出对象最本真的自然之性。
[ 注 释 ]
①明顾炳辑,明徐叔回校刊.历代名公画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
[1]史阳春.《秋庭婴戏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杜龙琪.20世纪中国情节性绘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3]童趣.婴戏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06).
任燕(1993-),山西平遥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美术学研究。
J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