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层面民生中国共产党

李 阳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李 阳*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生态民生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经过了一个不断丰富与完善的思想过程。本文尝试从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这一思想的形成基础及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形成基础;发展历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7周年。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其中生态民生思想就是一个主要的理论成果。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以及发展历程,来探讨该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界定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界定。首先,生态民生思想的发起者以及实施者是中国共产党,也就是我国的执政党。在整个生态民生思想的构建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等经典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出发,在民生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内在逻辑等层面不断的进行充实与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的现实主义出发,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生态民生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并且从党的理念上升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所以,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民生思想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其次,该思想的关键部分是生态。生态是人类所居住环境的统称,其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在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生态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自然生态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条件,人类自身很难获得质的飞跃。作为生态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生态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社会公民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以及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构成了社会生态环境的主要维度。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生态,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生态民生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无论是在社会生态环境的构建中,还是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构建中,都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放在第一位。民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生诉求的满足,民生质量的提高是生态民生思想在实践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民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其不仅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外在环境,也包括其自身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诸多社会公共服务以及自身权利的满足等等。社会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本质,将民生问题上升到生态的层面上来,为今后政策的制定以及各项民生项目以及民生工程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基础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看,中国生态民生思想是群众路线与生态主义相关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程的根本力量。也就是说,谁代表并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谁将拥有最大的支持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都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与工作的重心。

从哲学的层面来看,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联系环境之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构成了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样,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人类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联系体。两者相互促进与影响。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或者不复存在,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将进入绝境。所以,追求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稳健前行的题中应有之义。

生态主义理论要求,在进行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处理好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也会打上折扣。人类的幸福感以及满意度也会有着很大水平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发展的理念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整个人类社会在生态环境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发展挑战。因此,将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我国,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带有一定全球性的主要问题。

所以,无论是基于哲学理论下的群众基础与路线,还是基于社会生态理论下的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既有着历史的传承,又有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发展基础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一思想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成熟。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将民生作为重要的根本。本文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执政脉络出发,梳理其在生态民生思想方面的发展历程。

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大力发展精神文化事业,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实事求是的思想中,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思想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最终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注重民生,从生态的层面来注重民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推动与发展的。

其次,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将生态民生思想融入到党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中。在这一思想中,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发展诉求出发,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形势出发,从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出发,牢牢的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导我党建设的主要思想。另外,从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的文化思想的高度来为生态民生思想的全民贯彻与执行提供助力。从根本层面上代表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一种民生思想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民生思想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再次,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集体智慧,酝酿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与思想。如果说,三个代表是为生态民生思想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那么科学发展观则是从具体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层面为生态民生思想的践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思想强调发展,重视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我国在民生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层面的问题在很大层面上对可以通过发展来进行应对来解决。所以,发展是首要任务,也是践行生态民生思想的主要路径。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的盲目的追求数字及规模层面的变化,而是需要平衡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绿色可循环的发展路线,将生态思想融入到发展的体系之中,融入到民生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

科学发展观从宏观上为生态民生思想的践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紧紧围绕发展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追求片面的速度与规模层面的发展,还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尤其是要注重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及生态层面的影响。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民生思想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最大化的彰显与提高。

最后,以习主席为核心的第五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将生态民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升华。生态民生思想已然成为习主席生态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习主席生态思想中,注重生态,注重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的红利,将环境治理与人居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为这一届政府执政的主要方向与工作重点。在习主席的生态思想中,追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实现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新常态化发展,从而将生态民生思想落到一线的建设中去。在践行生态民生思想的过程当中,从制度建设到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岗位设置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补充与优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打造廉洁政府,政治贪污腐败,设立网络信访平台等等,都是这一届政府践行生态民生思想的主要举措。通过这种整体生态民生体系的构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都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我党的生态民生思想在现实层面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全党的凝聚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总之,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从建国到现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日趋完善。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是其整个生态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整个生态民生思想的发展中充分体现了我党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发展思想。当然,随着我党执政理念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生态民生思想也会在内涵与外延层面获得相应的发展,这也是其不断与时俱进的主要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为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生态民生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执政基础,发展方向,伟大复兴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生态民生思想巩固了我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的基础,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改变,也不应该被改变。因此,将生态民生思想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我国现在有着近九千万的共产党员,来自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只有引导其积极的为人民服务,体现出一个党员应有的道德素养与政治觉悟,那么我党执政的根基将会更加的稳固。只有紧紧的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的践行生态民生思想,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党才会在今后的执政道路上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其次,生态民生思想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提高,其在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生态民生思想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诉求,将社会发展与全体人民群众的整体福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两级分化日趋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良因素及矛盾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这些都需要在生态民生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优化与调整。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布局要与生态民生的主要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在发展的方向上保持正确与科学,整个发展才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生态民生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保障。一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仁人志士努力的主要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60多年的风雨洗礼,虽然有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没有改变。民族复兴需要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力量,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经济指标的发展与提高,它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前进,在这个过程当中,生态民生思想则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不关注民生,则就意味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背离。不从生态的层面来注重民生的建设与发展,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进入误区。所以,需要不断的从生态民生思想的理论内涵出发,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在伟大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的应对与解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获得更大的助力。

总之,生态民生思想是我党在执政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党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生态民生思想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五、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然后,从我党的执政历程出发,分析了生态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最后,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党的建设,发展方向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层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1]邓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

[2]王俊骏.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03).

[3]宫宝福,焦艳.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生思想[J].湘潮(下半月),2013(08).

[4]李庆华,朴琳.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周理平.论党的四代领导人对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7).

李阳,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

A

猜你喜欢

层面民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