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017-01-30白子龙
白子龙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议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白子龙*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下,推动了一系列对于社会影响深刻的变革,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了一系列变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后代史学家对于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众说纷坛,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洋务运动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洋务运动在史学界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持续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但是,这三十年,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产生了近代工业,产生了新的阶级,产生了新的思想,可以说,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改革开放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给予一定的探讨,期待能够和广大学者一起探讨。
洋务运动;近代化;影响;思想政治;军事经济
近代化的标志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表现,随着各国工业化革命的开始,中国顺应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工业方面,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在军队方面,洋务派建立海军衙门,创办海军,在教育方面,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学堂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中国具备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新式水军,也出现了一批心怀报国志向并具有能力的企业家,培育出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还让中国的教育界发生了变革,中国的近代化渗透了教育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封建思想。通过洋务派的这一系列改革,中国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开始了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一、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封建思想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清朝统治者并不能清醒的认知到这一现实,而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这一思想直接给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者不思考如何能够让中国富强,不是想如何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使中国能够尽快变得强大,却一再称西方列强为蛮夷之地,要减少与西方社会的接触,由此可见,清政府统治者当时无法认识到自己在世界局势中所占有的地位,也没有能够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和腐朽的程度,他们还沉浸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美梦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帝王制度是天之附体,他们认为中国的规章制度是万世不可更改的东西,若想更改就是大逆不道。
与清朝统治者的顽固派的观点不同的洋务派认为,清政府要想强大,要想抵御外敌的入侵,就需要改革。他们认为当今中国和外国的局势要是中国进行一场大变革,要顺应形势需要,顺应社会变化,偏安一隅闭关锁国最终会导致清政府的失败和灭亡,若能够进行变革,“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推行中外通商,加强清政府与西方社会的联系,加速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才能“转祸为福,变弱为强”,因此,中国社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就只能走向灭亡。
洋务派倡导者认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从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认识到了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落后,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追求富强。但这一观点遭受顽固派的反对,他们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今求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盲目崇尚外国的科技,会给清政府带来灾难,最终沦为西方社会的奴仆。在清朝统治者的一系列的发声中,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被压制,洋务运动也从最初的轰轰烈烈走向了失败。
对洋务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写的《校分庐抗议》一书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在1863年2月的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可以说,洋务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它让国人认识到,中国的技术条件的落后,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新的国际环境,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洋务运动所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直到今天,也依然再被我国现代社会所用,正是因为洋务运动让国人看到了西方科技和西方思想的先进之处,才有了后世社会中西学思想的大量引入和对西方先进科技的的重视,最终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为了抵御外辱,洋务派着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设马尾船政局,力图建立起中国近代史上新式海军。1875年,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经总理衙门核准,调拨关税和匣金400万两作为经费。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遭法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为此,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统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与国防的近代化。到1888年,北洋海军拥有铁甲战舰两艘、巡洋舰七艘、其他船舰14艘。另外,还修建了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通过以上的海陆军改革,清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增强了对西方列强的抵抗力。
虽然当时的军队装备差,军队战斗能力也较之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确实对中国社会的军事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实力,也改变了中国社会有海无防的军事格局,军事企业大量的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生产出一大批的现代化的武器并投入军队。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直接从外国购买军事用品,如舰艇,炮弹,花重金研究外国的先进军事设备,用以武装我国海陆军队,这在后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和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都有所体现,虽然甲午战争以中国社会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从甲午战争的装备不难看出,洋务运动所推行的军事改革,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衰亡的过程。尽管很多人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不能仅仅从一次战争的失败来看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战争的成败应该从众多因素去分析不能单纯的夸大某一因素而去否定其进步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然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但是,这一改革对于军事力量的提升,并不足以应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西方军队,无法抵御西方的坚船利炮,洋务派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西方相抗衡以图自保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的经济水平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社会在十七世纪中叶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使西方社会从原始的农业文明迈向了近代的工业文明,并使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西方的经济发展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却处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里,清朝统治者盲目闭关锁国,也夜郎自大,自以为是,政治腐朽衰败,军备状况落后,清政府落后的经济状况和思想状况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西方社会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将中国清政府一击而碎,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让中国蒙受了空前的民族耻辱。可以说,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出现而暂时划上了句号,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居世界前列却在鸦片战争后元气大伤,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更为可悲的是,经过这一系列打击,清政府的统治集团的大部分人在遭受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后,在经历了中国的大量赔款之下,依然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愚昧无知和夜郎自大是清朝统治集团的特点,他们一方面面对的先进的西方侵略者屈辱求和,另一方面却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夜郎自大的梦乡里。道光皇帝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在对英军使用的上谕里面,依然使用了“开恩”等词句,表达了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恩赐。清朝政府的愚昧和自大更加加速了中国的衰败进程。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其中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大部分企业都是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虽然这些民用企业受到地方官僚的控制,但是,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新的两个阶级的产生,就会引起新的思想运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到1894年为止,洋务运动倡导者所创办的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带来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
洋务运动虽然实行了仅仅短短的三十多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他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企业所采用的机器大生产是符合近代化社会的发展潮流的,洋务企业所引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并进行自主研发,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不再是农业产品占主流的小农经济社会,而慢慢像工业性社会转变,这不仅仅增加了国家财富,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商业化意识逐渐萌生,他们逐步认识到,要想改变农业国的落后现状,就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要大胆的进行科技创新,大胆的兴办实业,进行经济的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推动中国向工业社会过渡,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和市场化的形成。民用工业的创办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如开平煤矿产的煤因价廉物优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这些也激发了商人的爱国心,他们以救国为己任以更大的热情投资近代的企业。另外,我国还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产业工人,这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创办。因此,洋务运动对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对近代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推动近代中国缓慢的向前发展。
四、小结
经过上述分析可见,洋务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不仅仅是兴办实业,它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启迪人们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其本身就具有阶级的局限性,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决定了其只能畸形发展,它也就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但是,洋务运动所存在的短短几十年,对于推动处于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的缓慢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不彻底性和落后性,并不能掩盖它对中国近代化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1]辛瑞军.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意义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2]余守萍.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启[J].兰台世界,2015(04).
[3]李纳,郭太风.“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2005(04).
[4]刘兴豪.“中国近代化”的理性思考——从其含义、条件、特点看“中国近代化”道路[J].邵阳学院学报,2004(01).
[5]陈奇,徐扬编著.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6]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7]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蒋洁.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J].传承,2014(03).
[9]付朝.浅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
[10]廖慧贞.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9).
白子龙(1990-),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K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