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称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7-01-30张卫苓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称高职专业

张卫苓 庞 超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职称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张卫苓**庞 超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本文以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定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每个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使其既能走好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又能逐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顺利通过每一级职称评审。

职称;高职;教师发展

职称代表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能够从事的工作岗位,从而决定了待遇的高低。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分为十三级,以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为例,岗位工资也从1150元/月到3380元/月逐级上升。一名本科毕业的普通高校教师,要经历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级别的职称评定,按照规定需要十五年,不顺利的可能要持续二十多年,甚至到退休也没能实现教授梦。高职院校的教师同属于高等教育教师专业,但专业化发展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何走好自己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怎样在漫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顺利通过每一级的职称评定大关,是本文着重论述的问题。

一、高教系列任职资格评审内容

目前,河北省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定: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素质,学历或学位、任职年限,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要求,论文、著作数量与质量等。

河北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14年职称工作的通知”中新增了“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引领”的内容,对高校中教学业绩特别突出、“业绩成果条件”符合条件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的人员,可直接推荐。2015年,对外语考试属于参考范围的专业,申报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实行外语免试。除了对国家核心期刊论文的认定更加规范以外,还在申报人员中实行全员答辩,分别从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综合检查与评价,“答辩水平”分值所占比重不低于总分的30%。2016年,下放职称申报评审权限、职称管理信息化是亮点。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中指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职称制度牵扯到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动力,可以看到,从国家到地方政府,评定标准在不断修正,使得职称越来越与能力相匹配。

二、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做好岗位认知,培养高尚师德

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评定“助教”级。在此期间,新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还应具备教师资格证和二级乙等或以上的普通话证书,它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对于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如果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教师可以很快热情地投入工作,开始为崇高的职业理想而奋斗。如果仅仅为了度过生存期而选择从教,师德是约束教师的一条底线,师德也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上好一堂课,具备核心素养

硕士工作2年以上或助教任职资格4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评定“讲师”级。《河北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冀职改办字[2015]271号)中关于讲师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效果良好;参加教材编写,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艺术作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里的“硬”特指教学。教学业绩也是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效果好是所有教师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事实上,上好一堂高职课程并不简单。除了苦练语言、教案、教学演示、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针对高职的特点,着重从以下几点努力:首先教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最好的方法是担任班主任,教师除了辅导学生学习,还能在解决问题时跟学生交朋友,促进教学。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必须贴合实际,最好是改造后的企业中大型、综合、实用、复杂的“贯穿项目”。因此,教师应有计划的进行校外实习,深入企业一线,参与项目研发。再次是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期间可以撰写发表论文、参与教材的编写,最终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它渗透于课程、课堂和评价中,体现在从知识到能力转化过程中,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中,体现在将学科之间进行关联,从而整合课程的能力中。

作为年轻教师,还需要继续深造,早日取得硕士学位,为将来申报高级做好准备。

(三)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学术水平稳步提升

博士取得讲师任职资格2年以上,或本科取得讲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评定“副教授”级。河北省关于副教授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掌握本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学研究成绩显著;具有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能力,能提出有较大实际意义或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并取得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艺术作品、教材等。

从评定标准看,“副教授”的知识更加系统,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大。目前,为了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取得讲师资格的高职教师在五年内需要实现如下目标。首先具备“双师”素质,重点提升自身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教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其次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探索SPOCs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条件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鼓励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介,推动精品教材和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授课教师按照市场机制取得报酬。通过参加相关比赛,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能力和技能都能得以提高。最后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需要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学术发展动态,选题要具有创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通过探索与创新,形成有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逐步将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在名利的驱使下,频频出现“学术造假”现象,能量很大,影响极坏。2016年河北省加大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作为学术界一员,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倡导科学求真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水平。

(四)做学科带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

本科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5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评定“教授”级。河北省关于教授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原则上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对本学科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能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教学成果显著,是学科建设的领导者;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教授”级处在职称金字塔的塔尖,知识结构深厚,研究领域具有突破与开创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要想登顶成功,笔者认为高职副教授应从校企合作入手,走“产、学、研”之路,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企业的技术难题,也是具有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难题一旦破解,校企双方即可进行项目产业化的应用及推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只是校企合作成果之一,合作专业也将建设成为“明星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出,今后将扩大高校在科研立项、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麦可思曾经做过一个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有多半的高职高专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58%)”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管理问题(56%)。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高职教师不妨保持一颗平常心,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以缓解压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三分之一的高职教师承担着近一半的高等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发展既是学校的发展,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每名高职教师都应意识到,自己能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者,只要努力自我更新,按照一定的策略不但能胜任教师的职责,也能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

*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专项课题《职称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502041)的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张卫苓(1976-),女,工程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高职教育。

H319;G

A

猜你喜欢

职称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