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2017-01-30韦顺国
韦顺国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韦顺国**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血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然而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大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资源强国、文化魅力强国、文化支撑强国等“三大文化”强国工程,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
文化资源;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可见,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文化强国是文化自信的实践表达和价值目标,同时文化自信来源于“三大文化”资源。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正因为这些文化精神维系和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才使得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更加伟大的胜利。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为文化价值与精神理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使文化真正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信仰、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等各种重要使命,使中华民族取得了独立自由与解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二是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永叙不完、永抒不尽、永赞不绝、永谈不厌、永唱不倦的史书,其内涵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中国共产党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和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作品等先进文化去武装、引导、塑造、鼓舞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四个全面”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这些理论始终代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阶段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世界著名的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专家莫伊尼汉说:“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实践证明,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先进道路、先进理论、先进制度的导向。因为“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进步阶梯”。
那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呢?(一)大力实施“三大文化”宣传教育战略,建设文化资源强国工程:大力实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国建设”;大力实施“激活红色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强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强国建设”。
1.广泛和深入挖掘中华56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或收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增强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不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红色革命文化,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在物质、精神、制度或行为等表现形式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三者在本质上,其目的、任务、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我们继续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广泛和深入挖掘其文化真谛。
2.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激活红色文化基因,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培养文化强国建设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三大文化”资源为载体,积极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要开设相应的“三大文化”课程教育,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同时要加强家风教育。
3.全面提升“三大文化”资源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壮大文化强国建设队伍。目前,许多青年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也是很肤浅,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照本宣科”),而每年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或素质提高班都很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专题培训或考核,长此以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被边缘化了,红色文化资源被忽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停留在书本上。因此,加强“三大文化”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4.构建“三大文化”资源教育的多维立体创新模式,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构建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创新系统,互联网+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创新系统,互联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教育创新系统等“三大文化”资源教育网络系统和各子系统,实施“三大文化”资源教育大数据创新教育平台;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实现“三大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同时,充分发挥诸如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种馆(站、所)教育功能,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入心入脑。
5.抓好家风教育,推动“三大文化”资源教育走进家庭,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性。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和校外指导机构,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三大文化”教育体验活动,并做好总结和推广,实现“三大文化”的启蒙教育。
6.加强“三大文化”资源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顺利进行。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文化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方面的组织保障;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保障。
(二)大力实施“三大文化”资源对外互惠战略,建设文化魅力强国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推动国家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实施“三大文化”资源互惠战略,就是在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的原则下,以“三大文化”资源为主题,讲中国故事、叙中国事情、倡中国精神,积极参加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参加国际文化创新与合作开发研讨工作,不断寻找中外文化的结合点,不断挖掘“三大文化”资源的人类价值追求、国际性价值内涵,打造中国“三大文化”精品,塑造中华文化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三)大力实施“三大文化”资源对内惠民战略,建设文化支撑强国工程。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三大文化”资源的理解及其所带来的实惠。“三大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元素。实施“三大文化”资源惠民工程就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以弘扬“三大文化”价值为目的,深入挖掘“三大文化”中的特色文化资源,加大“三大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的建设步伐,做到“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新旧结合”“城乡结合”“高雅与通俗结合”等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开发,做大做强、做优“三大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开发,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让“三大文化”资源在中国大地上永放光芒。
总之,“三大战略”和“三大工程”紧密联系、统一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它既是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实施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以“三大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文化强国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题“边境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编号LQ14A04)。
** 作者简介:韦顺国(1969-),广西河池人,博士,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助理,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