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科学素养普及与舆论引导*
2017-01-30宁家治
宁家治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新媒体语境下的科学素养普及与舆论引导*
宁家治**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当下,新媒体传播的低门槛、信息的海量化、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为科学素养的普及与舆论引导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管理者和传播者当抓住机遇,从政策和资金扶持、奖惩并举等方面进行策略性的转变与改革,以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科学素养普及;舆论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2%,规模达1.78亿。①与这种网络的应用与普及相适应,网络促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巨大调整和变化。在这样一种“全民皆网”的态势之下,科学素养的普及与正确的舆论引导也面临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语境下科学素养普及与舆论引导的机遇
(一)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来说,新媒体为科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与机会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很强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新媒体平台的开放不仅仅对网络服务提供商,而且包括所有普通用户。同样,新媒体平台的技术也可以使得信息交流可以很容易地跨越空间障碍,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即时有效沟通。“地球村”的构想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真正实现。新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参与,人人皆可传播的格局打破了原有的专业话语壁垒,为潜在的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巨大的话语实践机会和平台。新媒体的全球性也可以跨越空间上的障碍,不仅有助于消除国与国之间的隔阂与误解,而且也有利于消除伪科学的盛行,促成一个国家从技术到人文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
(二)从新媒体信息的即时性和海量性来说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成本低,信息海量等优势。科学领域内的第一手资讯通过新媒体工具,可以实现快速、广泛而有效的信息覆盖。而且,由于新媒体对信息储存的广容性,科学信息也可以得到更为全方位、立体性的呈现,在面临突发性自然或社会事件时,新媒体的这种优势特别鲜明。仅以较近发生(2014年8月)的“湘潭孕产妇死亡”事件为例,人们由对这个事件的关注,进而关注到了“羊水栓塞”这种妇科突发性疾病。以此事件为契机,网络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以医务工作者为主导的专业普及以及讲解。这种专业的普及和讲解在消除公众偏见,普及科学素养和正确的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从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来说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主要以“我播你听”,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为主,由于缺乏有效反馈,传播者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往往存在错位,另外,由于时间、版面的关系,传统媒体在信息提供方面,只能采取受众趣味的“最大公约数”概念,即媒体内容不能只满足少数精英的口味,而应当满足大多数人的趣味,应当简单、明了,尽可能少设置障碍。在社会的大一统、媒介传播和接收渠道相对单一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比较适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群体趣味加剧分化,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渠道日益丰富而多元,这种“大而泛之”的传播模式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新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承载容量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接受。在新媒体世界里,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人人皆是传播者,人人皆是受众。信息反馈及时,传者受者互动性强,这有利于促成科学信息的精确化传播,大大提高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语境下科学普及与舆论引导的新挑战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新媒体带给科学普及全新格局和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这种机遇形影相随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挑战一:海量信息与真科学与伪科学的甄别问题
信息供给在新媒体时代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这种新媒体信息供给在极大满足了受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安全隐患。这种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源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进入的“零门槛”,“人人皆出书”的开放性传播格局,其主要表现则为:网络的低把关使得很多“伪科学”、“伪真理”大行其道;包括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网络炒作、虚假信息甚嚣尘上,这些伪科学、虚假信息或由相关利益集团制造并传播,如商家对“孕妇防辐射服”的虚假宣传,或由传播者的非专业性导致。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垃圾”,网络大众如果没有良好的甄别力与较高的科学素养,很容易迷失在真伪难辨的“信息迷雾”中。
挑战二:碎片化、多元化信息与整合、管理难题
根据研究者刘剑敏等人的界定,网络碎片化指的是“凸现传播个体的主体性,信息需求的个性化,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去中心化。”网络的碎片化体现在:传播环境时空的碎片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注意力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碎片化等几个环节。②碎片化的产生,既与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市场化浪潮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社会分化高度相关,又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巨大机遇相关。在碎片化的时代语境下,高度分化的利益族群与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化诉求取代了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与话语模式,社会和文化共识越来越难以达成。近些年来,中国社会阶层之间冲突加剧,贫富差距、官民矛盾、司法公正、环境教育医疗等领域内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成为社会动乱的导火索。作为对中国问题的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兴起。这些思潮分别以网络为平台,著书立说,积累了不少忠实的拥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其丰富的文化创新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一些思潮的著书立说者,罔顾中国传统与现实国情,主张从文化到制度层面的全盘西化。这些激进的文化和政治主张吸引了为数不少的网络受众。因此,廓清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迷雾,树立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凝聚社会各界共识,这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管理者需要直面的难题和挑战之一。
挑战三:全新的媒体环境与传统传播者、管理者思维与理念的隔阂
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架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架构,传统的社会更多呈现为一个金字塔型的架构,各类社会精英位于金字塔顶端,他们掌握并控制了主要的话语资源。而新媒体营造的世界恰恰相反,去中心化、多元、平等、开放,社会更多呈现为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庞大的社会底层大众开始具有了无以伦比的话语资源与话语威力。不同于传统社会精英的话语和思维理念,大众的思维更多呈现出一种反权威的、反理性的特征,他们的话语很多时候是玩世不恭的、娱乐化的、颠覆式的。当传统的管理者面对网络的时候,精英理念遭遇草根理念,精英话语遭遇草根话语,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就会展现无遗。近些年来,以网站为平台的科普信息宣传与普及蓬勃发展,但其宣传效果差强人意,其各种原因,与传播者和管理者的思维滞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如何尽快转型,在强调与民间舆论和话语对接的同时,实现积极良性的文化引导,这当是管理者和传播者努力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三、新媒体语境下科学素养普及和舆论引导:策略与建议思考
科学素养普及直接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准,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观念,改变作风,与时俱进,尽量利用新媒体所创造的种种技术和文化优势,加大科学素养普及与正确舆论引导的力度。具体来讲,可以有几点发展思路和推广策略:第一,从政府层面,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科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公益事业,完全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科普推广其效果和持续性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不可缺少。第二,政府扶持,媒体引导,树立一批科学普及的典范网站,带动社会良好的科普风气。近些年来,“果壳网”、“中国科普网”,人民网旗下的“求真”栏目等,都堪称科学普及的典范。这些科学普及网站内容与老百姓需求紧密呼应,趣味性强,更新及时,数据翔实、解释专业,吸引了大量的网络受众。第三,加强和提高管理者和传播者新媒体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管理者和传播者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如开设相应的新媒体课程;进行必要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增加管理者同新媒体相关领域专家的沟通与交流等。第四,对于伪科学、妖言惑众的一些虚假消息加大惩处力度,从根源杜绝网络不轨行为的发生。最近北京警方对蓄意制造网络谣言的网络推手公司的打击,正是这种策略的具体呈现。第五,在不损害网络多元化文化的同时,通过网络、传统媒体联动树立推广积极正面的主导价值观,这种主导价值观既具备中国传统特色,又紧密回应民众的现实诉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特色文化周和一些文化活动来凝聚共识,加强整个民族对国家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总之,面对新媒体提供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者和传播者如何趋利避害,从政策到人员、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思维、方式和行动的创新,这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文化课题。
[ 注 释 ]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②刘剑敏,李润权.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新闻爱好者,2011.9.
* 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育)基金“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突发性事件的舆论监控与引导研究”资助(项目号:52WU1213)。
** 作者简介:宁家治,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