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蒙尘的聊城遗珠*
——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调研报告

2017-01-30宋佳欣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木版聊城市年画

蔺 雨 宋佳欣 彭 博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守望蒙尘的聊城遗珠*
——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调研报告

蔺 雨 宋佳欣 彭 博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东昌府木版年画从往昔的辉煌逐渐走向没落,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社会各方力量从创新推广形式、发展后继人才、实现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共同守护东昌府木版年画,推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东昌府木版年画;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传承链条

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曾盛极一时,在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东昌府木版年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日渐式微。

一、东昌府木版年画概述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匠心独运,艺术特色别具一格,经历漫长岁月的辉煌与没落传承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

聊城市古称东昌府,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因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商贾云集,百业兴隆,东昌府木版年画就在这块沃土上应运而生。溯源东昌府木版年画,有两种说法:一是“宋代开封传入说”,二是“明清山西传入说”。但这两种说法均无史料考证。

明清时代的漕运给东昌府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也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当时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市场需求十分庞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载着各地商贾前往东昌府采购,远销山西、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民国时期,东昌府木版年画达到鼎盛。此后,在漕运废止、运河断流、铁路兴修的影响下,东昌府的地理优势日渐削弱,东昌府木版年画也逐步失去了往昔的辉煌,日渐衰微。文革时期,受“扫四旧”的影响,若干年画木版被销毁,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严重受挫。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木版年画的地位虽有所恢复,但在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尤其是印刷业发展的冲击下,前景堪忧。

(二)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色

东昌府年画自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出了自身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色。

1.制作工艺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包括刻版和印刷两大工艺,这两大工艺往往分开进行,刻版艺人专门负责刻版,印刷艺人专门进行印刷。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刻版工艺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讲究。在选材方面,刻版所用的木材多选取梨木,因为其木质光滑细腻,不易变形;同时,为防止木版在一段时期后产生裂纹,在刻版前,木材需要在水中浸泡四至五个月。在刻版时,刻版艺人先将准备好的画样用胶粘在特制的木板上,然后沿着图样进行雕刻。刻版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技艺,需要靠心手互通、长期实践才能出色掌握。一套年画的刻版分为线版和色版,除了线版外,年画中有几种颜色,便要刻几块色版。东昌府木版年画刻版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刀工刻版贯穿始终,既刻线版,又刻色版。这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只刻线版,不刻色版,以画笔着色不同。正因如此,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众多年画派别中,因其原汁原味的粗犷与纯粹而与众不同。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印刷工艺也同样独具特色。在选材方面,印刷用纸多为吸水性强的生宣纸;印刷时使用的是用当地野生植物顶端的茸毛和鬃制作而成的圆锥形色刷,艺人们将其称作“趟子”。在印刷时,艺人先将所需的线版和色版准备好,然后将画纸固定在印刷画案上,把其中一块木版置于画纸左侧,用“趟子”在木版上涂刷相应颜料,将画纸覆盖在涂匀颜料的木版上,再用“趟子”在画纸上不断扫刷。印刷时按照“先印线版,后印色版”的顺序,印刷完一块色版之后,再换其他色版,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一幅年画的完成。东昌府木版年画印刷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双拉”,即依靠双手的特殊合理分工,同时印制两幅不同的年画,用以提高印刷效率,这是在全国其他年画派别所没有的技艺。

2.艺术特色

作为古老的年画流派,东昌府木版年画在艺术特色上也独具一格。在构图上,东昌府木版年画注重“满、全”,采用中心式构图的年画作品居多,即画面以一个人物或景物为中心,向画面的四周展开直至布满整个画面,容纳了丰富的主题内涵,体现出饱满的艺术效果,迎合了劳动人民祈求美满幸福生活的愿望。在形象上,人物造型头大身小,夸大眉毛和眼睛的比例,眼型窄长,眉角上翘,生动有神;衣服和花纹通常概括成块面,不注重细节的表现,与刻画细致的人物头部形成对比,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色彩上,有红、黄、绿、青、紫五种基本色,画面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借此传达出劳动人民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在线条上,注重稳健直立、深度适当、“陡刀立线”、“严丝合缝”,柔中带刚,体现出劳动人民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个性品质。

二、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生存现状

通过深入村落实地走访传承人,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调研,以及随机对聊城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东昌府木版年画现今生存的大环境不容乐观。

(一)传承链条面临中断危机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分别拜访了东昌府木版年画刻版艺人栾喜魁和印刷艺人荣维臣,得知如今在世的刻版与印刷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画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许堤口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刻版专业村”,栾喜魁从十几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刻版。在年画的昌盛时期,每年的农历九月份到腊月初是村里的刻版艺人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因为有很多年画商人到许堤口订制年画木版。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作坊越来越少,传统刻版技艺的传承也日益维艰。栾喜魁的儿子栾占海虽掌握了刻版这门手艺,却并没有以此为生,而是在村子附近承包了几个窑烧砖,因为这些年来木版年画一度衰落,单纯靠刻版根本无法养家糊口。①直到前几年,为了整治污染,窑厂被关闭,栾占海才重新开始刻版。

“同顺和”是最早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字号,荣维臣是其第六代传人,16岁起开始学习印制年画。在荣维臣的记忆里,原先村里有五六十户人家做这一行,每家每年都能向外批发十几万张年画,木版年画十分畅销,每年十月到他们村里来批发年画的客商络绎不绝。尽管荣维臣和父亲夜以继日地“连轴转”,年画还是供不应求。后来,随着机器印刷的崛起,机器印制的年画不仅数量多而且画质精美,更能吸引村民,木版年画随之逐渐遭遇冷落。由此,绝大多数原先印制木版年画的人都改了行,如今在村里仅剩荣维臣一家还在坚守这门老技艺。

(二)当地政府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广新局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为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做了一些工作。例如:通过纪录片拍摄、新闻报道等途径加大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宣传力度,将现存年画全部印刻成版进行收藏并参加山东文博会、中国非遗展会,与聊城大学联合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在上述措施产生一定效果的同时,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保护上仍面临一些困难。第一,资金匮乏,使建设年画博物馆的计划难以开展,虽然国家给过一些资金扶持,但是保洁维护等后期运营仍存在资金缺口。第二,专业人才不足,专业的刻版艺人越来越少,至今已达屈指可数的境地。第三,年画修复分类工作无专人负责,污损修复、分门归类等工作的滞后,使得年画保护的系统性存在漏洞。第四,缺乏产业化环节,在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链,无法通过发展旅游业等方式带动经济发展,这也是东昌府木版年画缺乏传承动力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大环境对木版年画缺乏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一个国家、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成果。因此,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471名聊城市民中,仅有956人听说过东昌府木版年画,大部分市民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了解程度多数停留在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程度。这体现出大部分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较为淡薄,使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缺乏社会关注。

三、对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思考

东昌府木版年画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诉求。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护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

(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推广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因此,人民群众的广泛认知与认可是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东昌府木版年画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增进市民的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自信;第二,在原有广播电视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组织专题科普电影展、拍摄专题动画影片、建立东昌府木版年画数字博物馆等形式,使群众对东昌府木版年画形成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第三,组织专家系统梳理东昌府木版年画相关知识体系,并纳入当地学校地方特色课程,使年画与各阶段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科化建设。

(二)深化系统研究,培育后继人才

东昌府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的重点在于根据其固有特点建立和健全一个适合时代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研究室和专职研究员,对东昌府木版年画进行污损修复、分门归类、系统梳理,在理论系统化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开展广泛宣传,进行合理开发。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建立传承人档案,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传承人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三)合理利用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

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需要确保其既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灵魂所在,又实现了科学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一方面,深入社会实践,深入人民群众,认识风土人情,了解伦理习俗,努力把握群众情感和时代脉膊,在传统年画作品中融入时代新元素。另一方面,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市场,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完善的产业链,②改变目前刻、印分离的生产断层现象,真正实现前后关联有序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年画派别中独特的一支,有着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活态的传承,更需要创新的发展。社会各界应共同行动起来,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 注 释 ]

①梅玉洁.东昌府木版年画考察纪实与发展思考.民族艺术研究,2011(04).

②赵月奇,霍志刚.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1]张宪昌.中国民间艺术精品:东昌府木版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薛富兴.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5]王进展.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山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为例”(201510445003)的研究成果。

J

A

猜你喜欢

木版聊城市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牛年画牛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侯琪版画作品选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