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共产党宣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2017-01-30南楠
南 楠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重温《共产党宣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南 楠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仍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两个必然性”是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之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早的表述,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胜的根本原因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其思想内涵与理论成果:
一、理论前提:“两个必然性”理论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社会的发展历史,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规律。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不是单一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曲折的。《宣言》中“两个必然性”理论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前提,是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支撑。通过《宣言》,我们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阻且长,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并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们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深刻道理,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树立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二、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宣言》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因此,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①。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又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对这一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它放在了首要位置。邓小平强调“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②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改善”,并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它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他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④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尤其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所决定的。
三、思想保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⑤这个原理反映了社会关系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思想即意识形态也必然会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共产党人的执政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逐步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最终实现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做到“两个决裂”。⑥前者是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奠定经济基础;后者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实行彻底的变革,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社会思潮划清界限并与其作最彻底的斗争,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掌握社会的精神生产。可见,“两个决裂”的实现需要无产阶级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我国必须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一切“非马”“反马”的思想划清界限,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保证。
对于怎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出了明确的思路: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一条最根本的政治原则毫不动摇。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最后一条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将其上升到根本政治原则上了。二是多角度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理论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实际,在时代中的话语权。在文化层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统领其他社会思潮。在制度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特别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工农联盟执掌国家政权、支配整个社会物质资料。三是深入剖析各种社会思潮。目前,我们要警惕与排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分裂主义,邪教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思想的干扰和侵袭,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揭露各种社会思潮存在的社会基础、阶级本质及其危害,并与这些思潮做彻底的斗争。最后,要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务必要加强全民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教育,以培养更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维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共产主义原则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⑦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思想是实现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发展。
“自由人的联合体”理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继承和发展《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我们党先后提出了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人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⑧这是第一次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来,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胡锦涛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他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⑨可见,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贯彻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坚持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的理念,自觉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全方位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全部“摘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与担当。
五、关键之举:坚持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⑩这里强调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一是阶级的先进,党是由社会上最先进的阶级即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分子组成;二是理论的先进,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三是纲领的先进,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目标。能否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据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做到:在阶级方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党的先进性的试金石;在理论方面,要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在实践方面,提高领导骨干素质,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制度保证;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切实改进党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建,是中共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取胜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江泽民强调进一步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胡锦涛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提出要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他指出注重执政经验的总结,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并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同时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对于新时期党建目标的新定位。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活动正是其深刻的表现。此外,把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先进性建设共同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对《宣言》中党的先进性原理的丰富与发展。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2.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4.
③十六大报告.载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人民出版社,2002,11(1):10.
④习近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11.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2.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3.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⑧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6:295.
⑨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69.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南楠(199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11;D
A
1006-0049-(2017)18-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