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河南坠子发展历程与生存现状*

2017-01-30王任亚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坠子曲艺艺术

王任亚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浅议河南坠子发展历程与生存现状*

王任亚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河南坠子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初源于河南,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在上述地区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早在两宋时期,便有了河南坠子的雏形,最终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并演变为多种流派,但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百花齐放,曲艺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受众少,作品形式缺乏创新,导致这一曲艺表现形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文就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对河南坠子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河南坠子;发展历程;生存现状

河南坠子的创始人为乔治山,清代嘉庆人,经他的改编,将三弦改为二弦,将弹拨改为拉奏,故名坠胡,他以“玉虎坠”著称,乔利元也是河南坠子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妻子乔清秀将河南坠子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形成了乔派风格,名噪一时,在京津地区进行展演时吸收了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天津快板书中的特色唱腔,与河南坠子相结合,唱腔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扮相俏丽大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京津冀地区得以迅速发展。

一、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渊源

民间说唱技艺在两宋期间就存在着很多形式。变文可以说在我国的民间音乐发展史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同时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变文是唐朝时期僧人们在船舶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将佛经中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部分用易懂的市井语言讲述出来或者将佛教故事演绎出来,最终达到宣扬佛法的目的。变文,就是表演所用的剧本。我国说唱音乐最终形成是在唐代,也就是变文的出现。说唱艺术传播的途径非常多,其中重要的一个传播途径就是农村的说唱艺人通过流动卖艺的方式进行传播。流动表演作为一种流动的艺术传播形式,与固定地点的演出方式不同,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便捷性。正是因为这种便捷性和随意性,才使得说唱艺术能够在民间得到大力推广,推进这种艺术的发展。河南坠子就是通过流动表演的方式进行传播,进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性的说唱艺术,通过各种方式的传播,河南坠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二)流派特色

河南坠子流向各地后,由于地域和其它因素,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特色。

乔派坠子在河南坠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北路坠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清新、俏丽等特征,在保持农村文化淳朴特性的同时能够将现代文化中新颖、华丽的特征加入到其中,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乔派坠子的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乔清秀。

乔清秀从京韵大鼓中吸收来的平腔的唱句方法是桥派坠子的最大特点,改变了传统坠子的叙事方法,不仅使得乔派坠子的唱法更加丰富,而且也使乔派坠子更加具有特色。乔清秀通过对河南坠子的研究,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了对河南坠子的改编与发展,不仅增强了河南坠子的丰富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河南坠子的发展。乔清秀对于河南坠子的贡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同样使得乔派坠子得以发展和延续。

赵派坠子同样是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赵铮通过对河南梆子的演唱进行加工和改造将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戏曲等各地特色融入其中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赵派坠子。赵派坠子具有古典美和现代美的特点,能够让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的融入增添了赵派坠子的丰富性,使得赵派坠子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赵派坠子由于每个人的表演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赵铮的演唱俗而不媚。由于对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不同,演唱者所采用的表演方式也不相同。这就使得赵派坠子与其他坠子从根本上存在不同之处,赵派坠子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演方式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河南坠子的生存现状

(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经在民间活跃的400多个曲艺种类如今仍在登台演出的不足80种,近年来,流传较广的除了相声、苏州评弹、二人转之外,其他形式的曲种演出队伍逐渐萎缩,甚至有些演出的剧团因发不起工资而导致剧团解散,每年都有一些曲种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不足,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曲艺占了49项,可见曲艺在我国文化遗产中所占的巨大比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艺术文化形式的不断丰富,人们能够表现艺术形式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多,对传统曲艺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曾经的“坠子热”渐渐冷落下来,很多专场演出被新式的话剧所取代,很多曲艺班毕业的学生为了生存转行干起了其他行业,一些重大演出活动也很少安排河南坠子的节目,河南坠子开始淡出舞台,面临着前景渺茫、无人问津的困境。年近70岁的河南坠子的代表人物马玉萍说:“人亡曲散,人走艺亡”,这已经成为很多曲种的现实命运,很多曲种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河南作为文化曲艺大省,很多艺人近年来纷纷转行,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实属于无奈之举,老一辈艺术家流传下来的经典巨作几近丧失,14种小曲目因无人继承而已经消亡,有着百年历史的马街书会也因参演节目不足而门可罗雀,书会的规模不断缩小,老艺人的年纪不断变大,技艺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更多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一传统曲艺文化,认为其相对落后,不能紧随时代的潮流。

(二)受众群体较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人文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传统曲艺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数字出版、微电影、云电视等文化消费方式产值不断攀升,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文化传播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对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传统曲艺表现形式在故事情节上让年轻人很难理解接受,在视听方面不能给人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因此,人们更加倾向于现代文化消费方式,获取更佳的消费体验。

(三)市场份额较低,投资渠道较小

我国的传统曲艺文化市场投资渠道较为狭窄,政府投资为主要的投资来源,来自民间的投资比例较小,不能更好的带动民间曲艺行业的发展,基本没有国外投资,投资主体受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上很多民间资本不能进入传统文化领域,使传统曲艺没有充足的资金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实现艺术形式的更新。另外,我国曲艺文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吸纳资金的能力,市场份额占有量不足,导致行业发展受限。

三、河南坠子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宣传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行业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如今,河南坠子可以借用大众传媒的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在网络上可以进行对河南坠子视频、图案以及音像等形式的传播。采用多种模式对河南坠子进行全面的解释,让河南坠子真正的走到大众生活中。经济条件具备一定的优势时,河南坠子可以通过联系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如果经济状况不支持以上活动,河南坠子可以借用网络的力量进行宣传,通过网络宣传可以扩大观众的数量、涉及范围更广、宣传力度更强、达到的效果更好。河南坠子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现代青年人进行宣传,以达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目的。通过网络宣传,不仅可以使河南坠子有效的走进大众生活,而且能够不断的提高河南坠子自身的审美意识。

(二)把握大众需求

通过采用大众媒体网络平台对河南坠子进行宣传,使大众认识到河南坠子的魅力。在大众认识的基础上,河南坠子应加强自身的改进。让大众认识到河南坠子不仅是一种舞台剧,也能走出舞台走入大众的平常生活中。河南坠子可以在公园、街道等场合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可以让观众们全面的欣赏这门艺术。这种贴近生活的表演方式可以让河南坠子在各个流派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处境自身的发展。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大众更加了解河南坠子,让大众从认识河南坠子过渡到欣赏河南坠子,从而使河南坠子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为河南坠子的传承培养对象

河南坠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发展。加强河南坠子队伍建设,让河南坠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振兴和发展这门艺术的根本。因此,当务之急,必须要培养一批河南坠子的后继人才,河南坠子的发展与继承必须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保持足够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推进河南坠子的发展,在培养人才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先辈们一定要坚持克服种种难题,不断发扬河南坠子的魅力,让后继者对河南坠子产生真正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学习研究河南坠子,激发内在潜能,使河南坠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河南坠子的传授中,一定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加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曲艺教育更加合理化,规模化。再者,河南坠子的继承要加强教授团队的素质,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的艺术素养,才能教的好、使学生学的好,教授团队尽心尽力,才能真正保证河南坠子得以良好的发展与继承。

四、结语

综合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与生存现状,传统曲艺要想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必须创新已有的艺术形式,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相结合,融入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为传统曲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政府和民间投资的支持,提高市场份额,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以挽救濒临消亡的传统曲目,更好的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张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河南坠子为例[J].戏剧之家,2016,22:21-22+34.

[2] 李莉.濒危剧种河南坠子的保护与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89-92.

[3] 张向阳.河南坠子说唱语言音系概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5-87+100.

[4] 洪烨.河南坠子的流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11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街书会濒危曲艺唱段抢救性整理与传承研究》研究成果(2016CWX032)

王任亚(1983-),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坠子曲艺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梳理·调查·建议
混泥土是怎样工作的?
王合义坠子中水浒唱段的表演美学研究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项链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