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几点思考

2017-01-29方杰

课外语文·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好习惯教育

【摘要】教育是什么?这个看起来似乎早已经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看着似乎是特别简单的问题,却令人难以做出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涉及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本质、属性、功能等诸多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事实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人们对教育的思考也经历了数千年,但是,就教育的含义来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说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许多问题的出现,大都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关,因此对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不仅是教育理论中的根本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教育实际工作正确运行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教育;教育本质;社会活动;好习惯;价值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卢梭曾经说过,“植物是靠栽培而生长的,人是因为受到了一定的教育而成为更好的人的”,“我们生来时是软弱无能的,因此需要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我们的人生”,“生来时无能,因此需要他人的帮助;生来时无知,因此需要理性的智慧。所有我们生来时所缺失的东西,所有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的东西,都归功于教育的恩赐”。夸美纽斯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从这两位先哲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对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受过或多或少的教育;在生活中,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教育意味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可以说,每个人对教育的感受既有与他人相同的一面,也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理解教育。

一、本质与教育本质的解释

(一)什么是本质

本质,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指本身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晋刘智的《论天》中写道:“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闇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于蔽,则大于本质。”与本质相近的词有实质、素质、本色、性质、本象等等,与其反义的则是现象、表面。而了解事物本质的作用有哪些呢?首先可以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其次可以知道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而从本质所引证的意义就很多了,包括前面所说的本来所具有的形体,还指本来所具有的面貌,事物的本性资质,本来的事实,本来的面貌以及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对本质的理解,那什么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又包含哪些观点?

(二)教育本质

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的社会活动,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首先教育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方式方法。关于教育的本质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观点: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公民的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良好的教育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必然能为个人乃至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教育还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社会生产力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也可以说是生产力,因为教育能生产出劳动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都属于某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意义。实际上,“教育是什么”不仅仅只包括以上陈述的观点,教育也并不是一种事实判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培养一种“好”习惯,也是一种价值认识。

二、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宗旨也就是教书育人,所谓的教书育人也就是一种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小到孩子上幼儿园,大到孩子参加高考,无一不和教育息息相关。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的孩子在法定年龄必须接受教育,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也是慢慢走向学校社会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融入学校班集体的过程,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广义上来理解,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教书育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现代社会教育的类型包括常规的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教育;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也就是继续教育或再教育等等。这些教育都是培养人的社會实践活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

三、教育是培养一种“好”习惯

卢梭说:“我们从来都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总是拿我们的思想来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所谓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同时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你始终要记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很多的東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没有受到欺骗就行了;我之所以要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理智和判断力的发展是很慢的,然而偏见却大量地产生,需要预防的正是这种种的偏见”。这里卢梭强调的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按照大人的理解方式,把大人的思想来一味地灌输给他们,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在向孩子传递思想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心中有着清楚的观念和正确认知这个世界的观念的同时保留孩子自己的那份童心和认知。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宗旨是培养心态正常的、身体健康的、能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的现代公民。叶老说过一句简单而精彩的话,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来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所说的好习惯涉及做人和求学两大类。做人,要培养优良品格的好习惯,讲究礼貌的好习惯,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等等;求学,要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专心读书的好习惯,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处理事情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养成了,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人也真正像个人了。

四、教育是一种价值认识

历史地看,不论是“教育即上层建筑”还是“教育即生产力”或其他,在提出这些教育认识时,当时教育的这些特性并不显著。如,杨贤江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对当时流行的“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教育独立说”进行了批评,认为教育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可见,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并不是“教育上层建筑说”,而“教育上层建筑说”只是杨贤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对教育的一种价值认识,是教育本身的政治属性契合了主体人对教育的政治诉求与期待,至于后来教育真的变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与场所,教育的上层建筑特色凸显则完全是人们做成的事实,是一种“事后真理”。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即生产力说”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这并不表明教育已具有了生产的功能,而是受国家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激发与鼓动,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特征满足了当时人们对教育的希冀,同样是一种对教育的价值认识。因此,教育并不是一种事实判断,而是一种价值认识。

参考文献

[1]尹艳秋,唐斌.教育基本理论专题(讲义)[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2]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卢梭,陈惟和.卢梭民主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喻旭初.教育是什么[M].北京:华人时刊校长专栏,2010.

[5]杨贤江.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李润洲.“教育是什么”的哲学追问[J].现代大学教育,2012(1).

作者简介:方杰,女,1990年生,江苏苏州人,研究生,苏州大

学,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好习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青少年组合学习家具的设计开发
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五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