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两相融,阅读有灵性

2017-01-29周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静情境教学法案例

周伟

【摘要】《赶海》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其以趣味性、知识性深受小学生喜欢,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热闹”,还要让学生学会积累与应用,就此采用了“动静二相融”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成效。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行为,对情境教学法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做细致探讨。

【关键词】《赶海》;情境教学法;阅读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阅读教学,是“大语文”在“小课堂”上的践行,是“知识积累”和“方法运用”的综合展示。《小学语文课标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同时又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此我们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学。

二、案例描述

(一)片段一:音乐视频,创设情境

师:(播放PPT课件,播放《赶海》音乐及赶海场景视频)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海,就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海景吧!

师:优美动感的音乐,带给我们赶海的快乐,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音乐背后的热闹场景;也可以仔细观察赶海视频中你最喜欢的一幕。

(二)设计理念:动态导入,静态感悟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音乐和视频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用元素,而本文因其趣味性所在,音乐及视频的有效应用也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赶海之趣。可是在以往的很多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基于对“趣味化”的理解,只是“热闹化”的开场,却忽视了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个性化思考与体验”,上述的导入依然是视频与音乐,可是在引导语上的“闭目想象”“观察寻找”,实现了“动态导入、静态感悟”的效果,让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赶海之趣”,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

(三)片段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请自己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吧!再联系生活,想一想、谈一谈你有没有这种类似的“快乐体验

呢”?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那你有没有这样的快乐体验呢?快来和大伙分享一下吧!

生:我有一次去游泳,在脚下面摸到一个大贝壳,可大了,我特别高兴!

生: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心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说到捉螃蟹,老师有一次捉螃蟹,被它把手夹得可疼了!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可以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哦,最后一起和大伙分享。

(四)设计理念:读说写结合,多能力提升

阅读与生活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还能更好地领悟生活中的美。在上述环节中,教师让孩子们“默读思考”,把课文中的文字与生活中的场景有机结合,把课文中赶海之乐的“兴趣点”与生活中的“体悟点”有机结合,使安静的阅读得以实现。而在后续的表达环节,则让学生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快乐,以亲自体验的快乐回顾,为学生们创设了“快乐与自由”的表达场景,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地带动”,谈及自己的相关体验,打开了学生自由表达兴趣之门。而此时,教师又巧妙引导,让学生以“画”“写”“说”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学生提升了“搜集资料”、“观察生活”等多种能力,更使得多种乐趣共融,更好地感悟课文。

(五)片段三: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师: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视频和音乐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快乐场景的回顾,我们都有了自己对赶海的看法,在课文的最后,就让我们听着赶海的音乐,表演一个你最喜欢的场景吧!(出示三个场景: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比比,谁把握得最准确哦!

(生自主练习后,师请学生表演,并进行评价总结)

师:老师读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有“捏、抓、摸”这样不同表示动作的词语呢,看到孩子们的表演,我懂了,原来这就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啊,课下孩子们也来观察搜集表示动作的不同词语吧,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六)设计理念:动态表演,静中思考

角色表演是语文阅读课经常采用的情境创设方式,而在本课的角色表演中,教师是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动作,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方式,而这种表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相关词语的理解。随即安排的课下作业,也起到了有效拓展与延伸的作用,让孩子们去观察生活、體悟动作,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情境教学,激发阅读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案例中的情境创设中,使得学生成为“赶海之趣”的真正体验者,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动静相融,培养阅读习惯

“动态化”的情境创设,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常见,而案例中融入“默读、繪画、思考”等安静阅读的方式,使得教师在“动静两相融”的情境创设中,实现了阅读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安静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多元情境,升华阅读灵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更是心灵的感悟与提升。本案例通过音乐、视频、生活、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手段,让孩子们拥有了快乐的心灵赶海之旅,让孩子们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更使孩子们的灵性——对文本的心灵感悟与表达能力得到升华。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动静情境教学法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微·视界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