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习得策略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来华留学生汉语习得案例研究
2017-01-29于潞王悦
于 潞 王 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浅析汉语习得策略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来华留学生汉语习得案例研究
于 潞*王 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面对的问题也就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同样还有文化的适应。本文认为跨文化适应的程度对学习者习得策略和习得效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跨文化适应;习得策略;习得动机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适应程度直接关系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所谓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不同,文化适应与习得策略也就不同。
一、第二语言习得动机对习得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体,同时其个体因素也就自然成为了二语习得决定性因素。动机通常也会影响着学习者的习得策略。“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1]
众多学者已经对二语习得动机进行了分类,包括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同时还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包括习得动机和习得策略,二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都是重要部分。
(一)近景动机与习得策略的关系
首先,来华短期汉语培训项目中的留学生和来华预科学生(来华学习一年汉语,目的是拿到在中国读大学的资格)的习得动机多为近景动机,二者的共同点是要在短时间内通过HSK考试。所以在巨大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下,这些学生往往不考虑自己热爱汉语与否。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所以在这些学习者之中成绩优秀的人不占少数。
(二)远景动机与习得策略的关系
远景动机指学习者拥有长远的目标,包括对汉语的热爱、想成为翻译家、外交官等等。拥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对学习汉语的态度都是非常积极的,在历年来华的预科生中有很多是不需要通过HSK的,但其中还是会有一些人依然努力学习汉语。在笔者的观察当中发现,这些具有远景动机的学生采用的汉语习得策略是多样的、高效的。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策略的个体差异性
学者们已经在留学生汉语习得策略的个体差异上进行了讨论研究。Skehan“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分为:语言学能、动机、语言学习策略,还包括内、外向性格等。”[2]
(一)习得策略的个体差异与汉语习得效果
每一位学习者都有他们自己的习得策略,而他们的习得策略的形成多和文化适应有一定的关系。
索马里学生穆利是来华的预科生,他的性格较为内向,班级里的同学一般都愿意和要好的朋友或者同胞一起学习,而他却常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自学,当被问起原因时,他说只是不想在学习的时候和别人说话,穆利认为他的独处能够帮助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以上几种之外,还包括“Larsen-Freeman & Long的研究中体现的移情性、压抑性、歧义容忍度、记忆力和性别等。”[3]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在习得策略上的选择难免和中国的存在着差异。
尼泊尔预科学生卡恩乐于戴耳机学习,问他原因时,他解释说如果他戴耳机记生词,记得又快又准,于是笔者给他三分钟,允许他戴耳机,给了他几个生词,结果是在三分钟内,他记住了两个生词的字形和词义。这也就表现出了Ellis“学习者个体差异分类中含有个人因素。”[4]
(二)汉语四要素的习得策略差异
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1]各国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有的学生有明确的对比意识。挪威学生方媚霖在学习语音时有很有趣的方法——在读汉字的时候,把剩下的三个音也读一遍,目的是为了区分。而有的学生要把发音与身体语言相结合,索马里的学生穆利在练习语音的时候总是要用上体势语,如:联系声调时要配合头部动作。
学习语言时词汇量是一大关,俄罗斯学生奥丽娅习惯用发散式的办法扩大词汇量,就是分类背单词。另一位美国学生卡拉则是选择“慢工出细活”的办法,每背完一个就再写一遍前面背过的,这样很费时间,但她只要是背下来了,就不会忘。
语法处于语言学习的中心位置,其难度在于除了要求学生们熟记规律,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学生穆拉德的习得策略是多和中国学生交流,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类似语感的感觉。另一位斐济学生瑞克的策略是经常使用他学过的语法点来说话,这样使他对每一个语法点的熟悉度都很高。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汉字,这和很多国家的字母文字截然不同的。尼泊尔学生卡恩每次听写的时候都不看纸,总是看着别处边思考边在纸上“画”。问及原因时,他笑着说:“因为我在想它的样子,然后画出来。”可见学习汉字需要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
三、跨文化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二语的习得与文化的适应是密不可分的。文化适应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效果,以来华预科生为例,他们在除了要适应中国的习俗、教学方法和与不同文化的同学们相处以外,其习得策略也面临着跨文化。留学生面临的习得策略的改变关系着能否实现他们短期或长期的效益。笔者认为,关于习得策略,学习者应该适当地改变,在课堂上要适应中国的模式,自习时可以保留自己的高效习得策略。
综上所述,首先,汉语习得策略的差异性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多元性。其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程度会影响其习得策略甚至是习得效果,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适应中国文化。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最后,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多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如安排中国语伴或住进寄宿家庭,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任梦春.外语学能和任务类型对任务复杂度的影响[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3]张溪.不同母语背景学生英语作文中词块使用情况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4]梁红梅.整体听写活动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于潞(1996-),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通讯作者:王悦(1978-),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D
A
1006-0049-(2017)07-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