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社会史观解读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双城记史观狄更斯

龚 鸣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社会史观解读

龚 鸣*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在小说《双城记》中,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把人物的命运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程加以敷衍铺陈,其中表达了他的社会史观。本文尝试对狄更斯产生这种社会思想的来源以及此社会观在《双城记》中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性格上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双城记》;狄更斯;社会史观

一、引言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出了很多的经典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完成于1959年,是狄更斯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狄更斯把法国大革命作为此小说的背景,《双城记》中的双城分别指的是法国大革命下的巴黎和伦敦,小说广泛地描写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运用高超的叙事技能和对人物形象创造性的把握,深刻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并表达了自己的社会史观,对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又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对民众的反抗斗争抱有行动上的支持而道德上的否定态度。本文重点探讨狄更斯的社会史观的来源,以及在这部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上的具体表现。

二、狄更斯社会史观的来源

(一)狄更斯本人的经历

狄更斯出生于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从小家庭贫困,债台高筑。11岁时他就到一家皮鞋厂当学徒并承担起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狄更斯没能完成学业,但他靠着勤奋不断地阅读自学。从16岁开始,他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使,法院的速递员,报社的记者。这些职业经历使得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英国社会,了解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在国会作辩论记录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到国会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这也是他社会史观形成的基础。

(二)英法社会背景影响

在这部小说发生的时代,英国和法国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当时,法国有很多的手工工场,纺织、冶炼、煤矿、造船等工业发达,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对外贸易兴盛,酒类、服饰、家具等行销欧洲各地,但是由于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使得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的中央集权制也在不断地加强,盗窃和抢劫等暴力猖獗,当时的伦敦和巴黎也不断受到饥饿和贫困的困扰,城市的穷人和乡村的农民都过着食不饱腹的艰苦生活。狄更斯也确实感受到了人民贫困的生活处境,意识到了慈善机构是远远不能够解决数百上千贫民的悲惨生活,因此狄更斯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法国大革

命,这也是他社会史观的来源之一。

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对当时两个国家封建君王统治的描述,把伦敦和巴黎这两个城市作为镜子来进行相互对照,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堕落。狄更斯描绘了法国贵族阶级的野蛮行径,对农民的粗暴态度,农民不但要忍饥挨饿还要受到他们的剥削压迫。人们复仇的强烈愿望是统治阶级的残暴行径所引起的,正是由于不公正的统治秩序才把单纯朴实的民众引向了复仇之路,他们拿起了武器刺向法国贵族的心脏,并放火烧毁了贵族阶级的城堡,使之夷为平地。

三、狄更斯的社会史观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一)典型场景的运用

狄更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化力量的同时,也站在大众劳苦人民的立场来反抗特权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也作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细致入微地向我们描述了一些典型场景。在其中的一个典型场景中,民众在去旅馆的路上游行,一路狂舞。这里群众的舞蹈在这里表达的不是欢愉,而带有了另外的意味,表示一种疯狂的行为,使得其中的参与者陷入血流成河的惨烈,而且舞蹈还被仪式化,成为一种变异的美,表达出一种倾向于毁灭和自我毁灭的意愿。

另外一个典型场景是攻占巴士底狱。手持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巴士底狱。守卫的士兵从房顶和窗户向起义者开火,塔顶的大炮也开始轰击,起义的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进去。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内,起义的人民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迅速攻占了巴士底狱。这群起义的群众被比喻为如大海般汹涌的力量,具有坚固性,整体性以及不可感知性。

(二)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

狄更斯擅长刻画人物,特别是遭受苦难的悲剧主角,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刻画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思想。在这部小说中,故事是围绕着德法奇一家展开的。德法奇一家是受压迫者和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狄更斯对他们家庭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德法奇太太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胆识。她出生于农民家庭,对贵族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深恶痛绝,由于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的手中,她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对贵族仇恨的种子。当暗探来到酒馆打探消息时,她机智勇敢,能够应付自如。

她编织毛线时,把贵族阶级处决革命者的暴行和名单也编织了进去,革命时就成了他们的起诉书。德法奇太太心中充满了对贵族阶级的仇恨,狄更斯在作品中将她描绘成一个复仇女神,残酷报复,毫不退让,甚至丈夫德法奇劝说她,也丝毫不为所动。

另外,梅尼特一家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就小说作品情节来说,梅尼特医生也是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人物。他目睹了侯爵兄弟残害穷苦百姓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心灵上的负担,却因此受到侯爵兄弟的迫害而入狱。他在铁窗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精神也受到极大的摧残,即使出狱后也无法忘记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虽然他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但是他在出狱后并没有阻止女儿与侯爵的侄子恋爱,因为他的心已经被对女儿的爱占据了。后来在女儿女婿爱的温暖中,他的病情逐渐得以好转。

梅尼特医生的女婿查尔斯.代尔纳出生于一个罪恶累累的贵族家庭,他憎恶并谴责自己的贵族家庭的种种罪行,意识到人的价值不是由金钱、权利和地位来决定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享乐而伤害别人的尊严,危害别人的生命。因此代尔纳主动放弃了爵位、官衔、财产,隐姓埋名到英国当了一名教师,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贵族家庭,真正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对父辈有过抗争,但仅仅是流于表面上的,缺乏具体而有效的行动,只是对叔父发发牢骚而已,从未公开谴责过贵族阶级迫害农民的罪行。他是贵族阶级无辜的罪人,却要去承受父辈们所犯下的罪行。狄更斯在作品叙述中对代尔纳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这也充分体现了狄更斯本人的社会观和人道主义思想,他极力地从道德的自我修养上美化代尔纳,这也是狄更斯不想让愤怒的复仇民众触及到代尔纳的头颅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描绘出了一幅受苦受难民众和贵族阶级的现实主义图画,在谴责贵族残暴统治的同时也对受剥削压迫的民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以及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强烈地抨击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肯定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但反对过分使用暴力。同时,作品也指出社会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革来清除社会的一些弊病,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史观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1]丹纳.英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狄更斯.双城记[M].罗稷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曾繁仁.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赵尘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更 正2

本刊于2017年1月下(第2期)第197页刊登作者 徐东 撰写的《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究》一文,作者单位更正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湖南 衡阳 412006”。

龚鸣(1982-),女,四川内江人,就职于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事外语教学工作。

I

A

1006-0049-(2017)07-0236-02

猜你喜欢

双城记史观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个维度:目标·方法·价值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双城记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智本演义”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