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庆仪式为载体培养中学生的学校认同感
2017-01-29陈晓睿
陈晓睿
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以校庆仪式为载体培养中学生的学校认同感
陈晓睿*
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校庆是学校成立周年纪念日的重大庆典活动,是高校教育仪式中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校庆仪式具有文化传承、凝聚校友等重要功能,今天,我们以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为例,探讨如何以校庆仪式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校庆;仪式;认同感
校庆是学校在建校周年纪念日组织在校师生、校友及有关人士参加的庆祝活动,是学校的重大庆典和重要节日。校庆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艺汇演、校庆日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等。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把校庆日定在每年1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该校校庆日当天有乐队表演、校友排球表演赛、校友篮球表演赛以及学校办学成果展览。另外还设有义卖区,学生们会把自己DIY的作品拿到义卖区进行义卖,筹得的善款用作97青协志愿服务点“阳光驿站”,为在校学生购买应急物品。
一、展示教学成果,传播校园文化
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办学目标是“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即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全力打造97中生态型学校阳光教育文化体系。通过阳光文化教育,培育了一大批阳光学子。
2012年,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启动校园“阳光之星”的评选活动,校友们通过参观校园可以观察到,每个教室的图书角上面都有一个透明的小柜子,里面放着七瓶不同颜色的星星。红色代表孝爱之星、橙色代表乐学之星、黄色代表礼仪之星、绿色代表活力之星、青色代表环保之星、蓝色代表协作之星、紫色代表进取之星,每颗星星又分别代表了彩虹的七种颜色,这也是九十七中学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阳光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校庆日当天,大堂中有学校办学成果展,展示了学校的荣誉以及各届毕业班的考试成绩。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学农的日子”照片展以及”那些年画过的沙井盖“照片展。让广大师生通过参观校园,体会到母校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的成分,利用校庆这个契机为育人提供了泉源,使得学生们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并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重温历史沿革,总结办学经验
校庆通过梳理学校的历史,追寻前辈的办学足迹,总结了经验,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建于1962年8月,由广州市民主建国会和广州市工商联合会共同创办,当时取名为“建联中学”(1969年更名为“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由于当时的公办学校以成分论,林志澄先生为了让工商界的子弟有书可读,建立了建联中学。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秉持“爱、健、勤、实”的校训精神,坚持“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学校于1996年3月被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中学,2009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进步,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97中作为海珠区的老牌省一级学校,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三、联络各届校友,发挥榜样作用
由于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些杰出的校友会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有助于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由此,让学生得到了成长,学校得到了发展。
76届校友杨小桦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从2001年开始,15年间,杨小桦校友已为母校无偿设计了各类雕塑22件,不但增添了校园的艺术气息,更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味。其中2012年完成的校园主雕塑《水滴石穿》已成为了97中的标志,靠近校门的小广场也以雕塑命名为水滴广场,寄意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以此鼓励校友们坚韧不拔,努力向上。
校友黄朝仪同学是2011届海珠区中考语文科状元。2016年6月她前往非洲肯尼亚参与童爱项目。黄朝仪校友除了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学习经验以外,也讲述了参与“肯尼亚童爱项目”的故事,他们通过筹集资金,帮助建设莎拉老师的学校,让更多当地的贫困小童得到读书的机会。除此之外,黄朝仪同学还鼓励各位校友为肯尼亚童爱项目捐出自己的爱心,由此培养了中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他们领会到了“善小亦为之,滴水可穿石”的道理。
四、唤起共同记忆,激发情感共鸣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微信公众号在召集校友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宣传语:“为97喝彩,2016年12月18日,母校等你回家!”母校永远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家”标志着校友们和母校牢牢相依,校庆日则是校友们回“家”的日子。
在学校的阳光广场上立着几面大幅布景板,上面是放大了的旧校舍的照片,校友们可以借此机会与旧校舍合照留念。另外,义卖区出售的明信片,上面印有以九十七中的校舍以及校友为主题的照片,讲述了学校的历史变迁。校庆日当天,我们可以见到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拖儿带女的青年校友以及穿着校服的新校友,尽管大家的年纪不同,但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念书,母校始终承载着他们快乐而充实的学习时光。师生见面,交流各自近况,回忆往日时光,曾经的老师和同窗,如今变为了亲人与老朋友。
校史馆的重要功能是全面展示校园文化,记载校园文化的发展脉络。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虽然还未有属于自己的校史馆,但他们正努力地向校友们征集老照片、视频以及实物等校史资料,为建校史馆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通过结合“校庆50周年”纪念活动,在高一级开展了“讲述97故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们采访曾经在97中工作和学习的校友,听他们讲述成长故事和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通过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出版了校本教材《讲述九七的故事》,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前辈的事迹,增强了对于学校的认同感。
五、接受媒体采访,扩大学校声望
校庆仪式具有事件性,这不但是学校的事情,也成为了当地社会的热点话题。
2012年12月17日,《信息时报》刊登了一则以《市九十七中欢庆50华诞》为题的新闻,报导了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庆50周年的活动盛况;《广州日报》等媒体也采访了其他校友,向我们讲述了97中创建初期的故事,并介绍了其历史沿革,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的地位。
2016年12月18日,是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建校54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可以看到拿着摄像头的摄影师以及在空中飞翔的航拍机,原来是学校为了迎接2017年建校55周年庆典而筹备拍摄纪录片(片名暂定为《55载阳光97路》),并邀请72届校友、广东电视台大型节目部导演、编剧冯锐科校友作为执导,该纪录片除了有纪念意义以外也有助于扩大学校的声望。
六、结语
校庆活动给人一种仪式感和事件感,其营造出的巨大教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体验和情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刘海峰.大学校庆的年轮、日期与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5):76-79.
[2]徐燕.校庆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S1):64-66.
[3]林黎华.开“生涯规划”课程走“阳光人生”之路[J].教育导刊,2013(12):61-63.
[4]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历史沿革[EB/OL].2012-12-20,2017-01-08.http://www.97ms.com/a/xuexiaogaikuang/xiaochangjiyu/2012/1209/2369.html.
[5]林黎华.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J].中小学德育,2014(9):69-71.
陈晓睿(1993-),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7-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