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2017-01-29陈甜甜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黑格尔本质

陈甜甜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山西 大同 037003



探析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陈甜甜*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山西 大同 037003

人的本质历来是哲学探究的真实主题,而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位勇于思考与探究的伟大思想家,从不甘于接受任何封闭的哲学体系的束缚。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从早年“自我意识”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又到“自由自觉的活动”,再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最后得出“实践是实现人的本质的根本途径”。可见,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马克思;人的本质;社会

对人的本质的追问一直是哲学家们不断探索的题目,马克思也不例外,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他的理解也不是一蹴即至的,是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认识阶段,逐渐走向深化的。青年的马克思深受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之后又被费尔巴哈的哲学所吸引,他是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精华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积极改造,在此基础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最后到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演化过程。

一、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在青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笼罩在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之下,而在黑格尔看来,人是精神的产物,作为绝对精神运动的一个步骤。可见,黑格尔对于人的问题的认识上是唯心主义的。而那个时期,马克思的思想深受黑格尔的陶染,使得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是抽象的、唯心的。并且,马克思还试图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进行改造,通过个别的自我意识来实现,从而凭借提升自我意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撼动神对人自身的束缚。但是马克思仍旧是在唯心主义的范畴内来改造黑格尔体系,所以此时的马克思虽然察觉到人的本质在于人本身,但仍旧是唯心主义的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正当费尔巴哈的学说盛行时,马克思也被其人本学唯物主义所吸引,但他并没有停止思考和批判,在汲取了费尔巴哈积极的思想的同时也对其展开了批判,最终在思想上走得更远。费尔巴哈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他认为人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并且人是作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类,存在于人与人的统一之中的。此外,他还看到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唯一使人获得解放的途径是通过推翻宗教才能达成,而马克思对此进行了评判和继承。马克思进一步阐述道,费尔巴哈首先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类本质,但是在此之前,他更应该看到人的社会属性,人首先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当然,关于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也大加赞同,但是在他看来,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批判仅仅是局限在对宗教表面的认识上,而并没有深入到产生宗教的根本原因,从而更不可能进一步把宗教问题与社会关系联系起来。因此,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他通过批判宗教得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而根本不存在凌驾于人之上的所谓的神,甚至任何迫使人处于受屈辱、被奴役、被抛弃的一切关系都应当被推翻,他从产生宗教的根源入手,把对宗教的批判延伸到对社会关系的批判上来。

三、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类存在,其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明确指出,劳动作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为了维持人类生存的手段,而以劳动为主体的生产生活就是人的类生活,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对于“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论断如何理解呢?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人类的产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出现,都不是凭空出世的,是在自然界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结果。而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既使得人类从动物界中脱离出来,区别于其他种类,也使得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因此在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中,劳动起到关键的作用。

其次,劳动是人的现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人可以劳动。人想要生存,最先就要解决人的需要问题,而通过劳动可以生产人生存的基本要素,具体而言,人想要生存,人的生命想要延续,那么第一步必须通过劳动获取生存资料,这是人类活动摆在首位的目的,也是人类存在的根本前提。

再次,劳动使人的本质得到完善和发展。人只有在作用于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才有可能、有条件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因为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才可以清清楚楚地意识到其本质,并且使其本质得到实现,并使之完善化。由此,人类的劳动领域越宽泛,掌握劳动工具越先进,劳动的技能越卓越,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从而促进人的物质生活也就越进步,人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就会更丰富多彩,相应地,人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就会越自由、全面。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马克思也毫不例外,他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历程。1845年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对费尔巴哈以及一切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崭新的世界观,写成了经典原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对于人的本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他坚决反对费尔巴哈对人的看法。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存在仅仅是被作为自然人,而与社会、历史毫无关系,这种对人的观点是孤立的、抽象的。马克思进一步说,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之间架构起了一座桥梁,把对宗教本质的理解过渡到了人的本质上,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看的,一句话,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首先,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的,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社会对人也有诸多的制约,从而对人的本质起到规定作用。马克思精辟的总结为,人的本质确切而言,也就是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人不仅是肉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他更是由社会中特定的生产关系所造就的产物。另外,虽然人与动物的差别一目了然,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关键要素是人生活于社会中,并且从事劳动的实践活动,这也就是马克思称之为人的社会特性。

其次,人的本质取决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是由社会中某种联系的某一个方面所主导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念,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崭新的视野,它不同于之前各种笼罩在人身上的虚幻的样子,而是真真切切的使人回归到他本来就生活的现实中,也即市民社会中来剖析,从而得出了这一结论。此外,人与其生活其中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简单而言,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举例来说,就像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既生活在环境之中,离不开环境,又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生活条件。正如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创造了社会及其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人也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另一方面,人在社会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受各种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的限制和束缚。

再次,人的本质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就处于一种持续变化、不断创新的状态中,而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也就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中,不同社会关系的人的本质也势必不会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变化发展的。那么,看待人的本质的视角也随之改变了,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角度,而是使人融入到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这是一种极大的突破,马克思跨越了昔日哲学中那种凝固、僵化的思考模式,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本质。

五、实践是实现人的本质的根本途径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也为唯物史观这座大厦打下了牢固的地基。马克思也是从实践出发来考察人的问题。前面论述过,无论把人的本质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切归根究底是源于人是处于实践活动中的,人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属于人的社会生活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延续都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彼此相互作用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作为主宰者和创造者,同时,他也被社会历史再创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所以,人的本质既取决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关系,又取决于自己的创造活动,而统一这种主体创造性和社会制约性的就是实践。

在马克思那里,对于人的本质的认知是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是由现实向理想不断攀爬的历程。在现实中,人的本质是处于分裂状态,因为人活着就是要面对各种矛盾,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并且不断努力克服这些矛盾从而获得进步发展。而想要克服这些矛盾,并不是仅仅在头脑中、思想中就可以实现的,必须依赖人的实践。而马克思正是发现了这一奥秘,所以他超越了之前很多哲学家在人的本质上的认知,并且探索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路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陈甜甜(1986-),女,汉族,河北抚宁人,硕士,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B

A

1006-0049-(2017)07-0228-02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黑格尔本质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童年的本质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