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讨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企旅游高职

冯 蓉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讨

冯 蓉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让企业的根基更为稳固,使学生的发展前途更为光明,为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模式在旅游专业中同样适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为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多个方面均有利于高校、企业及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探讨,并总结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实践目标与方案。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近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断兴起,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发展机制。在高校方面,有效的提高了高校的声誉,在企业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储备人才,在学生方面,提高了就业水平,增加了工作实践经验。综合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实践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旅游专业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工作的灵活性,使其迅速的融入到现有的工作环境中,进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四方连动的立体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施

(一)政府监督.宏观把控

目前,我国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并时刻做好宏观把控工作,切实权衡高校、企业及学生的三方面利益,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校企合作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并敦促校企合作的校方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而后要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及人才培养能力进行进一步评估,确保其符合校企合作的企业标准,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最后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委派相关的专业教师跟随学生进入企业,进而为岗位特训做好准备。校企合作要在以学生为核心发展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将校企合作的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二)行业主导,直面市场

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南通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中国长三角城市旅游峰会合作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旅游管理专业与该组织在旅游市场开发、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订单培养人才和参与行业活动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通过与行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享受该行业的资源,并引导学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最终学生的就业安排都可以在行业中得以落实。

(三)企业合作,细致入微

1.工学交替——三明治式

工学交替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该模式充分考虑旅游行业特点,克服了传统的“2+l”模式的不足,将一年的岗位实习分段进行,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螺旋上升,不断提高。

2.服务企业——创造机遇

服务企业的优势在于将所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提高,在培养范围方面也更为广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广泛的收纳各方面及各专业的人才,进而为企业形成一条有利的人才储备链条,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水平与文化水平,以便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好铺垫。服务企业不仅使企业获得了应有的利益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多方向发展创造了机遇,使学生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加,在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及技术掌握方面,均有较高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的发展不再受到条件的制约。

二、关于校企合作的深层思考

(一)互惠共赢是基础

校企合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企业培养与输送人才,降低社会失业率,同时也是确保企业与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式。校企合作的获益方由三方组成,即校方、企业及学生。校方在校企合作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即迅速投入工作环境中,能够给人才的培养创造机遇,提高高校的基本声誉,为高校获得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在企业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适宜企业发展的定向性人才,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并发挥其自身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学生方面,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失业概率,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社会及家庭创造价值收益,不仅能有效的减轻其家庭负担,同时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得足够的工作经验,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看出校企合作是三方面互惠共赢的重要举措,是现代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机制建设是保障

校企合作从松散的零星的形式到紧密的经常性地开展,学校或企业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保障。高职院校应该将校企合作列入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各方面充分保证。

(三)教学改革是核心

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需要将教学体系,教育结构及教学机制作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使人才的培养在确保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输出培养,让其在进入相关企业后,也能熟练的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空间。

教学改革不仅涵盖了体制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也需要进行深度的解析,让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学教材中入手,提高学生在企业内部的适应性,并保障教学质量,使校企合作能够走的更快更远,从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文化对接是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保证专业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注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中,使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更为深入,进而为其进入企业做好准备。高校要将企业的生产、服务及经营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解析与普及,以便提高学生融入企业工作环境的速度,从而为学生与企业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与优势,选择适宜的企业进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可选择的基本岗位数量。文化对接的方式,一方面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另一个方面也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为高校、企业及学生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三、结语

近年来,校企合作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将校企合作模式不断的完善,并提高合作水平与质量,是确保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与条件。旅游专业的专业性质较强,在各方面均适宜采用校企合作发展的模式,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使校企合作更贴近实际,进而为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

[1]陈静,王丽华.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7).

F

A

1006-0049-(2017)07-0167-01

猜你喜欢

校企旅游高职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旅游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