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2017-01-29王艺彬
王艺彬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王艺彬*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学完一学期对外汉语案例分析课程,针对汉语教师第一堂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分别从各个环节写出教师在第一堂课前要做的准备。
对外汉语;第一堂课;案例分析
《国际汉语教学与案例分析》这本书中前8个案例都是围绕着第一节课应该怎样上的问题展开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所以本文就不对这些案例做描述,直接用代号进行分析,例如案例一、案例二等等。
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外第一堂课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没有粉笔、多媒体教室出现故障、学生迟到,主观原因是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教学分不清重难点的问题。在海外教学有时教学单位会有相关的课前培训,帮助教师熟悉当地的教学环境、注意事项等等,但是大多情况下都是需要教师自己主动去了解相关情况。因此课前准备就不仅仅是备好教材、了解学生,还应该尽量提前熟悉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能够尽可能的妥善处理遇到的突发情况,保持平衡的心态,沉着应对,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提前了解情况,那么教室第一节课的安排一定要有弹性,教师通过第一次授课熟悉环境后,之后再有针对的去利用相关设备。
而案例二中的新手教师主要原因是备课不够充分造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更是如此。案例二中教师对重难点的掌握不足导致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更要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教学点,教师不仅要看全,还要看准,以免出现教师知识空白,以免出现因为知识空白而导致答疑失败的情况。
而针对如何写教案的问题,案例三给出了我们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新手教师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和考虑不周导致遗忘某些教学内容或者是对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因此,教案应当尽可能地详尽,案例三教师所选用的实际上是一种纲要式教案,提纲挈领,简洁明了便于掌握时间安排和课堂节奏。教案是预设性的,上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预设与现实的矛盾。当进行设计的教案不适应教学课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及时调整,修改教案,千万不能手无足措,或者不加变通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案例四、案例六和案例七三个案例都是描述了第一节课的具体情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教师的第一堂课都至关重要。如果说长期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你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那么第一次上课则会决定学生对你的态度,甚至会决定他们从心底是否可以接纳你。一般新手教师第一节课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也会有很多顾虑和担心,比如上文提到的担心自己准备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语言不通导致师生理解障碍,担心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降低紧张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尽可能做好课前准备,让自己在自我形象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充满信心。第一节课面对的是全新的班级和学生,也有可能是从其他教师处接手的班级。在前一种情况下,教师比较容易和学生达成默契,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学生尽快熟悉新老师,并尽早摆脱先前老师的影响。
案例六主要是从自我介绍的角度来入手,自我介绍确实是第一课比较好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不认识,大家互相做自我介绍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如果是中途接手别人的班级,学生有一定汉语基础的话,自我介绍可以让教师趁机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案例六的教师通过用视频让学生认识汉字,接触汉字,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观看,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又设计了问答比赛,在案例七中,教师利用观看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走进中国,以开玩笑的口吻让学生意识到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难易之处,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办法。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要选用不同的导入内容。一般来说,如果是成人的话就要选择一些他们可能知道的中国知识,如果是小学生的话要选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材料,便于他们记忆和学习。
最后,案例五和案例八主要是有关学生的名字的两个案例,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名字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在交际中最明显最简单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对方的名字。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反而记不住学生名字的老师不会受学生欢迎。为了记住学生的名字,教师可以反复看学生名单,先记住学生名字,上课点名或者学生做自我介绍时进行人与名的对应,或者要求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回答问题时先用汉语说明自己是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习汉语的同时帮助老师加深对学生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前点名来唤醒对学生名字的记忆。但是如果是大班教学就要特别处理,可以让学生每人交一张照片标上自己的名字加深印象,或者写座次表加强记忆。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如同案例八一样,给学生起中文名字。但是这个起名虽然有利于教师记忆,但如果起名不当会引来误会。更为周全的办法是,教师先为每一名同学起一个中文名字,然后将学生的中英文对照书写后请该国的汉语教师把把关,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笑话。外国人取中国名字表达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拉近了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汉语教师给外国学生起中文名字时也应充分考虑清楚,让中文名字成为学生学习汉语、感受中国文化的一座桥梁。
以上就是我对八个案例的简单分析,根据不同的案例来进一步总结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廖建玲.国际汉语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学校教育环境调查与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杨惠元.听力课教学环节设计——关于备课和上课.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徐秀梅.记住学生的名字.中国教师,2008.
[5]赵朋亮.百里清风“辽宁—非洲”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王艺彬(1994-),女,汉族,山西临汾人,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
H
A
1006-0049-(2017)07-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