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探究
2017-01-29李佳
李 佳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衔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探究
李 佳*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国家制定的《高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过去那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师过分注重语法、句子结构和做题技巧的现象正在逐步好转。然而,相对而言,写作方面的状况并不乐观。因此,本文通过对衔接理论的研究,希望得到一个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衔接理论;段落发展模式;写作;写作教学
一、当前高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时期下国家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培养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英语教育也稳健地迈入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中。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持续努力下,英语教育并没实现质的飞跃。时至今日,英语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那些陈旧的教育思想。但我国通过对英语教育的不断改进,过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过分注重语法、句子结构和做题技巧的现象正在逐渐好转。然而,就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来说,说和写仍然是既受重视又相对薄弱的两个方面。
通过观察可知,对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写作貌似十分简单,照搬固定的写作模板就能达到一定的分值标准。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写作几乎快要被放弃。其实,这两种学生的写作态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一味的模仿肯定会降低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他们以为放弃是对其它题目成功的补救方式,但他们忘记了,写作乃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写作不行,他们就永远只是在应试教育内打转,无法真正学会一门语言。所以,教师切不可忽略学生抵触写作的缺点。尽量引导他们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衡发展,才是最佳的英语教学方式。
二、《新课标》英语写作的要求
作为英语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写作是反映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依据。在高中阶段,由教育部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具体将高中阶段英语生应达到的写作技能能力分为六——九级四个等级。其中在八级中要求“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在九级中要求“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结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批改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衔接与连贯词汇的错误和缺失,由此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连贯性差,谋篇意识不强等问题。虽然之前已有专家学者对与学生写作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解决方法,但大部分学者没有意识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段落都缺乏应有的衔接和篇章整体意识,段落内部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性差,导致整篇作文表意模糊不清,“前言不搭后语”。因此,笔者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指导,希望通过教学实验来解决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这一问题。
三、如何进行教学
第一步,衔接理论的输入。在教学实验的初期,相关知识的引入是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衔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知觉的引入、提问的导入、句型或段落的分析,进行衔接知识的教学。
第二步,运用衔接知识与实践。通过对衔接手段、作文训练等的巩固,以及衔接手段的运用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输入。同时,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考核方式应与教师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第三步,段落发展模式教学。衔接连贯段落的关键是构成段落的每一句与整个段落的标题和主题相关,以及句子在衔接中是否合乎逻辑。为了达到衔接和连贯的整体效果,只有对衔接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衔接与段落发展模式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与段落结构相关的教学和训练,以及如何使用段落发展模式。
第四步,段落发展模式的实践和练习。这一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是与第三步同时进行的,教师在阐述段落发展模式时,应注意段落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练习。例如,在介绍主题句知识时,学生们通过重写的方式来巩固和实践,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每堂课后实践每一个知识点”。
第五步,衔接手段和段落发展模式结合。通过对衔接手段和段落发展模式的教学和实践。在第五阶段,应将二者结合实施教学。用“以读促写”的方式,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各种衔接手段,了解文章的方式和结构。激发学生今后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学生写作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笔者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发现学生的写作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使用衔接和段落发展的方法手段的频率也有增加。这说明将衔接知识和段落写作模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当然,教学实验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英语写作的相关教学模式会越来越趋于完善和成熟。
[1]Halliday,M.A.K.& Hasan,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2]Halliday,M.A.K.& Hasan,R.(1985).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Victoria:Research Perspective.London:Printer.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徐昉.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2:16-21.
[5]李细平.二语写作教学设计与范式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3.
李佳(1992-),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在读。
G
A
1006-0049-(2017)07-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