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的研究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体态表现力歌唱

董 萍

(昆山市锦溪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24)

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的研究

董 萍

(昆山市锦溪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24)

小学低段歌唱训练是开展各项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材进行解析与设计,形成完善的体态表情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由于教师对课程及学生认知度的差异,其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对策,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小学低段;小学生;体态表情训练;歌唱;表现力

引言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体态表情训练对歌唱表现力的重要作用。由于新课标提出“表现”要求,开始将获得重要的歌唱体验,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作为重要的目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及情感交流,增强他们对歌唱的认知与表现张力。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智力增长期,对于外界感知力较强,只要牢牢把握体态表情训练的融合与发展,必然能够有效提升歌唱的表现力。

一、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应用现状

(一)促进身心投入,增强表演心理张力

所谓体态表情主要是指在演唱过程中,与节奏韵律相一致的五官反应及肢体动作。如手势﹑身姿﹑表情等。小学低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感知能力较强,在歌唱过程中,加入体态表情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其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提升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将动作及呼吸要领编成儿歌或童谣,以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如“甩甩下巴甩舌头﹑抬抬上腭吞拳头﹑蛤蟆吐气吐吐吐﹑磕磕牙齿鼓鼓鼓”[1]。另外,可以采取“角色式”教学法,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飘浮的白云﹑飞翔的小鸟等;也可以采取通感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各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激动﹑怀念等等,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张力。

(二)把握舞动韵律,感悟歌唱内在情绪

歌唱表现力要与体态表情相一致,根据旋律的变化不断改变舞动韵律,从而展现其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反复聆听,才能够使孩子掌握其中的变化,要让他们“以形带情”,通过体态与表情去体现出歌唱的内在情绪;要根据小学低段教材,对歌唱的节奏进行区分,以此更好地表现其中的变化,真正做到动静结合,将节奏的变化与情绪的变化融合为一体。如《小燕子》中的开头与结尾的节奏都是进行曲节奏,根据其歌曲节奏,可以通过拍手的方式,将孩子们带入歌唱情绪,再通过拍手的方式,推动情绪的升华[2]。在低段学习中,要将节奏训练集中于歌唱的前奏﹑间奏﹑结尾或者衬词上,从而使得节奏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三)围绕主题设计,追求歌曲意境风格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教学,必须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要与生活或游戏主题相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如《躲猫猫》与《拉钩钩》,这些歌曲本身就是他们日常的游戏,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风格。低段学生对于歌唱的内涵可能把握不好,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我爱雪莲花》﹑《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分别是抒情﹑民族﹑叙事等风格,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和熟知乐曲的风格,才能够通过体态表情更好地表现出歌唱的意境之美。低段学生不仅仅要在教上下功夫,还要注意体验式教学,要让他们能够参与到体态表情动作的编导中,从而让他们具备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二、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关注动作标准度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体态表情训练的标准化,将自己认为的动作灌输给学生,虽然能够做到整齐划一,但表情僵硬﹑动作简单,对于歌唱情绪的感知呈现出生搬硬套现象,使得孩子们的歌唱表现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极大地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歌唱教育体验度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多地使用授课教学模式,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内心建设,没有对歌唱表现情况进行合理区分,孩子们对于歌曲的体验时间不足,无法有效甄别歌曲中的情感,使得他们在进行体态表情训练时,无法更加有效地进行自我创作,表现张力不足。

(三)教学方法灵活性欠缺

教学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组织低段学生歌唱时,往往只要唱对歌词和旋律即可,至于有没有动作及表情则是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性不足,将模仿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使得学生们成为教师的翻版,不仅歌唱表现力相似,甚至连表情都惊人的相似[3]。

三、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的对策方法

(一)尊重学生内心感受,推动体态表情训练差异化发展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只要没有出现极大的认知偏差,就应当允许学生按照他们的理解去演绎,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只有差异化发展才符合人性特征;在组织教学中,将基本的思路及规则讲清楚,其他的主要由学生进行体会,教师只充当引导与归纳总结的角色。

(二)加强歌唱情感体验,确保歌曲与体态表情训练融合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只有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情绪,才能够作出与其表现力相一致的体态表情,最终确保体态表情与歌唱表现力相融合,形成学生自我的认知;教师不要评价学生的对与错,只有通过自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是最有效的。

(三)共同设计训练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张力

在灌输体态表现训练基本内容后,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能够独立处理歌唱体态表情提供机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认知与风格,最后才能够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学生借助体态表情训练提升歌唱表现力是必要的手段,只有真正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本文研究的内容并非专业视角的舞蹈动作,而是单纯从情感体验出发的训练,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韩延鹰.音乐训练对体育院校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实验影响[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5.

G623.71

A

董萍(1990—)女,江苏昆山人,本科,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体态表现力歌唱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